APP下载

互联网普惠金融信贷的发展与风险防控研究

2018-09-14蒋淼怡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信贷风险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

蒋淼怡

摘 要:通过分析互联网普惠金融信贷面临的主要风险,对互联网普惠金融信贷风险防控策略展开探究,以期为促进互联网普惠金融信贷的有序健康发展,以及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信贷风险;防控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8)18-0079-02

引言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在短时间内便实现了由追赶者向引领者的转变。互联网俨然转变成不同行业领域发展的可靠助推器,凭借其在金融领域的推广,普惠金融得以不断发展深入。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的相融已成为普惠金融的一项重要形式,其使得涵盖支付、信用等在内的金融基础设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使理财、借贷、保险等一系列领域不断发展创新。该种互联网金融模式切实弥补了过去金融方式风控能力的不足,消除了物理网点制约而造成服务人群有限的难题,调节了传统金融业务功能的缺失,让一些被商业银行理财计划及信贷门槛拒之门外的人群同样有机会获取到金融服务[1]。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锐不可当,而如何有效监管及防控互联网金融风险是亟待开展研究的一项问题。由此可见,对互联网普惠金融信贷的发展与风险防控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普惠金融信贷面临的主要风险

互联网普惠金融发现了市场中存在诸多的资金需求,制定了信贷服务下沉的差异化战略,为银行难以服务的用户提供信贷援助。与此同时,风险防控能力转变成影响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够有序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然而,随着市场中提供惠普金融服务主体的多元化,过去的风险防控手段俨然无法满足普惠金融发展需求,其服务人群较为有限,审核周期偏长;信息采集面不足,有限维度信息数据极易使得数据失真,还可能引发信息作假、欺诈;又由于广泛的数据孤岛问题,使得风险防控成效不尽如人意。互联网普惠金融信贷面临的主要风险有:一是中央银行征信报告存在不小的难度。我国金融企业开展信贷审批离不开中央银行征信报告的有力支持,然而现阶段大多是银行及相关持牌金融企业可供查询,而大多数P2P、小贷及非持牌消费金融企业等依旧无法接入中央银行征信系统。二是普惠金融客户群体自身信息维度不完备。相较于银行客户群体,互联网金融机构存在显著差异,后者的客户群体很大一部分源自银行筛选而来,该部分客户群体不仅未有个人征信报告,更有甚者还不具备支持授信評价的足够维度数据。三是伴随互联网普惠金融信贷发展的不断推进,我国信贷模式逐步出现异化。主要表现为,信贷业务模式由线上发展至线下,债权转让及资产证券化等。为了赢得最大化的利润及开展好风险防控,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不断脱离了单纯的互联网传统信贷理念,相继产生了线上线下模式并存、债券转让及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产品发展、专业贷款人等业务形式。这些变化使互联网金融企业不断脱离传统运营模式,使其进入监管合规的灰色地带,面临不小的监管风险。

二、互联网普惠金融信贷风险防控策略

全面互联网金融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相关人员要紧紧跟随时代前进步伐,不断改革创新,强化对国内外成功发展经验的学习借鉴,切实强化对互联网普惠金融信贷风险的防控。如何进一步促进互联网普惠金融信贷的有序健康发展,可以将下述策略作为切入点。

1.依托互联网技术,不断推进信贷技术创新。金融的关键作用在于推动资金的跨时空调配,而互联网普惠金融的发展,即为将资金有效调配至小微企业、三农等社会弱势群体[2]。实现资金的优化调配重中之重在于依托信贷技术的创新,缩减信息不对称水平。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推广及网民的逐步增多,弱势群体在网络中的信息数据势必不断海量增长,尤其是客户群体的个性表现、社会关系、社会声誉等信息数据的采集、分析能力将转变成信贷技术创新的重中之重。鉴于此,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应当加强对电商平台的学习借鉴,注重了解客户群体的行为习惯、交易记录等,强化对各式各样形式文本、图表、视频等非结构化信息数据的采集;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而言,应当继续推进对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加大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力度,推进信贷技术创新,缩减信息不对称水平,推动互联网普惠金融信贷的有序健康发展。

2.强化法律法规建设,构建健全的信用征信体系。在确保互联网金融行业不断发展创新、切实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基础上,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抓紧对行业准入标准予以明确确立,推进对互联网金融业务范围、企业性质等的有效规范,构建健全监管制度。强化法律法规建设,充分明确互联网参与人员的权利义务主体、交易方式及违约责任等。依托优惠法规政策的有效扶持,促使互联网普惠金融信贷不论是深度还是广度均得到有效拓展。与此同时,构建健全覆盖个人征信体系,将互联网金融中对应累积的信息数据纳入进征信体系中,尽可能做到对客户群体真实信用状况的有效反映。加大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力度,依托互联网优势构建线上线下连通的信息共享机制,增强互联网金融行业自我约束意识,实现行业自律,推动互联网普惠金融信贷的有序健康发展[3]。

3.构建互联网金融资金第三方监管机制。现阶段,互联网金融资金第三方监管机制依旧不够完善,由此为互联网普惠金融信贷有序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鉴于此,可尝试由相关政府部门、行业自律协会及银行组建第三方,借助专门的形式,例如政府组建特定办公室协助协会开展资金使用审批,政府盖章,协会审批,银行走账仅认可拥有特定办公室盖章的协会审批单,进一步达成对互联网普惠金融资金的监督管理[4]。推进政府、行业、银行等要素的有效相融,相互协作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可切实防控互联网金融负债人携款逃跑现象。

结语

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依旧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互联网金融企业、金融产品等依旧参差不齐。在推进互联网普惠金融信贷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其中伴有的各式各样风险。鉴于此,相关人员必须要不断钻研、总结经验,提高对互联网普惠金融信贷内涵特征的有效认识,强化对互联网普惠金融信贷面临主要风险的全面分析,“依托互联网技术,不断推进信贷技术创新”“强化法律法规建设,构建健全信用征信体系”“构建互联网金融资金第三方监管机制”等,积极促进互联网普惠金融信贷的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洋萍.互联网普惠金融信贷的发展及风险防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5,(3):120-124.

[2] 张韶峰.数字普惠金融下的信贷风险控制系统构建[J].清华金融评论,2017,(1):100-102.

[3] 杨璟楠.浅谈互联网普惠金融的风险防范问题[J].现代金融,2016,(10):39-40.

[4] 朱宝.普惠金融体系下互联网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7,(1):78-85.

猜你喜欢

信贷风险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
金融科技助力防控信贷风险研究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控思考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内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