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2018-09-14张保国

关键词:腰椎间盘针灸实验组

张保国

(昆明市延安医院,云南 昆明 65005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现阶段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而且属于普通疾病的一种,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腰椎、腿疼痛,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对其日常生活质量也产生了影响[1]。因此本次研究主要对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1例。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2.3±5.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将牵引治疗的办法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对于间断性牵引的患者应该指导其采取卧位,对患者的身体状态进行评估,其中包括耐受力、体重、肌腱韧带的素质等他,以此来决定牵引的重量,常规牵引重量取决于患者的体重,一般为50%~80%之间。对于老年患者的治疗应该综合患者的主观感受,对不科学牵引导致的负面影响应该尽量避免,牵引治疗每次30 min,1次/d,10天为一个疗程。

实验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牵引进行治疗,针灸治疗主要是帮助患者疏经通络,使其临床疗效可以提高。针灸应该选取环跳穴、秩边穴、腰夹脊穴、委阳穴作为主穴,如果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存在于L5-S1或者是L4-5时,应该在主穴针灸的基础上和承山穴、太溪穴、殷门、昆仑、委中、承扶、足三里、悬钟、风市穴、阳陵泉等配合治疗。治疗时间控制在20 min左右,1次/d,10天为一个疗程。牵引治疗和对照组相同。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腰腿部疼痛的症状也全部消失,身体机能全部恢复正常;好转,表示患者的腰腿部疼痛症状有所缓解,身体机能逐渐改善;无效,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变化,甚至有加重的现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为70.96%,组间比较,实验组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腰椎间盘软骨板、纤维、髓核等发生了退变,或者是遭受到了外力的影响,导致了纤维的部分发生破裂,髓核组织脱出或者是由突出的现象,而且导致了脊神经和脊神经之间发生了压迫或者是刺激,最终使得患者的肢体麻木、腰部疼痛等现象。有实践研究发现[2],采用针灸联合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实施治疗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使其疼痛的时间大大的缩短。

中医研究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痛”“痹症”的范畴[3],是由于外感风、湿邪、瘀血内阻、寒气、闭阻经络等对人体内的经络气血产生了影响,使其运行受阻,从而引发腰腿部疼痛。因此牵引可以对不对称的小关节进行改善,使其腰椎间的力学平衡状态得到恢复,改善了患者的纤维环张力,增加了髓核的负压,局部压迫得到缓解。针灸能够改善肌肉的痉挛状态,使其组织间的粘连状态得到松懈。对局部穴位进行刺激后,使得神经的兴奋性得到增加,血管吸收组织渗出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为70.96%,实验组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安全性比较高,使得患者的痛苦显著的减轻,恢复了肌张力,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针灸实验组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针灸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