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2018-09-14张云成

关键词:椎动脉颈椎病针刺

张云成

(吉林省公主岭张云成中医诊所,吉林 公主岭 136100)

作为颈椎病常见疾病类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因颈椎退化所致对椎动脉产生刺激,出现血供异常、交感神经损伤等问题,发病部位疼痛,且伴有眩晕、生活能力受限等症状,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方法以推拿、针灸等方式为主,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将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中推拿、针刺联合应用下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医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且给予影像学检查,均确诊疾病类型;②患者均无脑动脉硬化或神经官能症所致眩晕表现,无器质性病变情况,且无推拿或针灸禁忌症问题;③患者知情同意本次研究。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5±4.0)岁,平均病程(4.5±1.2)年;观察组平均年龄(58.0±4.2)岁,平均病程(4.8±1.0)年,男22例、女17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推拿手法,治疗期间指导患者保持正坐位,操作需对患者肩背肌肉、颈项肌肉按揉放松。然后选取患者风池穴位置,双手中指按压施力,力度控制为患者有酸胀感既可,按压3 min。然后选择百会穴放置拇指,采取逆时针、顺时针旋转方法按摩。最后,通过提拿手法,使患者肩部与颈部肌肉保持放松,后做牵引处理,即协助患者头部向前上方牵引,控制为15°~30°牵引角度,时间控制60 s。另外,可根据患者症状表现对其他穴位按摩,如患者背部、颈部疼痛,取天宗穴、外腧穴按压,伴有头痛症状,取头维穴、印堂穴与风府穴按压。

1.2.2 观察组

采用推拿方法的同时,配合针灸治疗方法,穴位主要选择风池穴、百会穴与夹脊穴,针灸过程中指导患者选择仰卧位,其中风池穴针刺,由鼻尖方向穿刺,保持30 mm穿刺深度,再如百会穴,与头部保持15°角度进针,保持25 mm穿刺深度,而夹脊穴主要为颈4~7夹脊穴位置,进针与脊柱保持75°,通过提插捻转手法进行留针。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效果评价,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为参照[1],患者进过治疗各体征指标均恢复,颈部功能基本正常,临床症状消失,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各项指标趋于正常,视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为无效。另外,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测,对患者血流收缩期峰值速度(PSV)、平均流速(TMEV)以及血管搏动指数(PI)相关指标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对比,治疗效果评价观察,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2.3%,与对照组74.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对比 [n(%)]

3 讨 论

中医学理论中,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眩晕”,发病原因归结于肾气受损、脾胃虚弱、肝失疏泄等,导致颈部气血运行不畅或表现为气血失调等,对患者活动有严重影响。临床治疗中,考虑采用推拿、针刺等方法,两种中医技术应用下均可帮助扩张颈椎基底动脉,缓解肌肉紧张情况,使椎动脉所受压迫缓解,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推拿、针刺联合应用方式,可发现在治疗效果与血流动力学指标上均有明显优势,提示联合治疗方法效果显著。

综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推拿手法的同时配合针刺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椎动脉颈椎病针刺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
钛项圈治颈椎病有科学依据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