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尘肺的研究

2018-09-14张翊欣彭莉花戴希友章毅文

关键词:尘肺噻托溴铵

张翊欣,刘 琦,彭莉花,戴希友,章毅文,刘 辉

(江西省萍乡市第三人民医院二部六病区,江西 萍乡 337000)

我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尘肺患者50例,全部病例均常规应用祛痰、解痉等进行治疗,随机抽取观察组23例患者同时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富露施)0.3g,雾化吸入,2次/d,并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剂(天晴速乐)18 ug,吸入治疗,1次/d,对照组27例同时应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信必可)160 ug,吸入治疗,2次/d,两组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5月我院六病区住院及门诊治疗的尘肺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0岁,平均身高164.2 cm,平均体重62.8 kg,所有患者均无6 min步行实验禁忌症,并且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及肺功能检查结果统计学无差异。

1.2 方法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前全部进行呼吸道症状评估,并且全部进行CAT评分、6 MWD、肺通气功能测定。两组应用常规祛痰、解痉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并联合噻托溴铵粉剂吸入治疗,对照组同时应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具体方法:在门诊或住院期间常规应用溴已新、多索茶碱等,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同时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0.3 g,雾化吸入,2次/d,并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剂18 ug,吸入治疗,1次/d,对照组应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160 ug,吸入治疗,2次/d,动态观察6周。

1.3 观察指标

在观察上述药物不良反应的基础上,6周后观察患者CAT、6MWD、肺通气功能、呼吸道症状变化、药物不良反应,最后对整体数据进行统计学计算。

(1)呼吸困难分级:采用CAT评分(见表1)。(2)6MWD试验(见表1)。(3)VC%、FEV1评价患者通气功能障碍的程度(见表1)。(4)呼吸道症状计分标准(见表2)。

表1 各项数据指标标准

表2 呼吸道症状计分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对比(见表3、表4、表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表4 两组CAT,6MWD,VC%,FEV1%增加值比较

表5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对比

3 讨 论

尘肺发病机制有以下方面:1)粉尘进入并滞留在深部肺内,刺激炎性细胞趋化,产生炎性渗出物,引起肺泡炎,最终导致肺纤维化。2)矽尘作用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产生大量0-、H2O、NO,导致肺损伤。3)矽尘表面的电荷产生有害自由基,增强其损伤作用。尘肺病无特效的药物或疗法可以根除,临床上以缓解症状,延长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但治疗效果差异性较大。

我科在应用祛痰、解痉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联合噻托溴铵粉剂,对照组应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持续6周,结果发现患者两组患者症状、肺功能均有改善,但观察组尤为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相对更少。考虑以下原因:1)乙酰半胱氨酸溶液与噻托溴铵吸入剂组合,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病情,改善症状以及肺功能。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具有强大祛痰作用,分子结构中的巯基基团使粘蛋白分子复合物间的双硫键断裂,降低痰液粘度,使痰容易咳出。噻托溴铵有强大的支气管扩张功能,可明显改善患者FEV1%及VC。姜群[1]等选择住院煤工尘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加用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提示在抗感染基础上应用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治疗煤工尘肺并发呼吸系统感染疗效好,安全可靠。汪宏苗[2]等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雾化吸入,发现可明显改善老年AE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有效。顾文超[3]等应用噻托溴铵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吸入噻托溴铵(18 μg)能更好地减少肺过度充气、减轻呼吸困难症状,并提高运动耐量。两者联用在理论及实践中亦有良好的疗效。樊有[4]等使用噻托溴铵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患者,发现噻托溴铵联合NAC对改善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运动耐力有显著疗效。2)乙酰半胱氨酸和噻托溴铵有强大抗炎(尤其是抑制气道炎症反应)、抗氧化、肺保护、抗纤维作用,可以延缓尘肺病的进展。赵帅[5]等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雾化吸入对于博莱霉素(BLM)导致的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作用,结果证实吸入NAC对于博莱霉素导致的大鼠肺纤维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防治组疗效明显。曹广峰[6]等通过研究发现噻托溴铵具有强大抑制气道炎症,抗氧化作用。

通过上述两组病例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CAT评分,6 MWD、肺通气功能等改善更为明显,不良反应更少,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猜你喜欢

尘肺噻托溴铵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应用噻托溴铵联合吸入激素的效果
噻托溴配合茶碱治疗对COPD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水平的影响
舒更葡糖钠用于罗库溴铵过敏反应的评价研究进展
肺康复护理对提高尘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噻托溴铵粉雾剂的禁忌有哪些?
煤工尘肺壹期晋期贰期常见影响因素分析
煤工尘肺块状纤维化相关因素的临床观察
尘肺并存肺结核患者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