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种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2018-09-13邓健石碧丽苏朝丽

乡村科技 2018年19期
关键词:冬种现蕾中薯

邓健 石碧丽 苏朝丽

(1.浦北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广西 浦北 535399;2.浦北县农业局,广西 浦北 535399;3.浦北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 浦北 535399)

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之一,我国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在全球排第三位,是当今我国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蔬菜作物及工业原料,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1]。近些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全面发展马铃薯产业,特别是针对冬种品种来说,农技机构经过开展相应的对比试验,不断筛选最有潜力的冬种品种,从而实现生育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的冬种马铃薯种植目标[2]。从客观环境方面来看,浦北县地处低纬地区,太阳辐射强,日光充足,气候温暖,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冬短夏长,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21.5℃左右,年平均降水1 760 mm。结合浦北县的自然条件,该地区冬种适应品种非常多,发展冬种马铃薯有着很大的潜力。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次试验所选择的马铃薯品种有中薯6号、中薯7号、中薯8号、中薯9号、中薯11号、中薯13号、中薯14号以及宣薯2号、D519、费乌瑞它,其中费乌瑞它是对照品种。

1.2 试验方法

1.2.1 田间设计。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19.5 m2,畦面宽度为80 cm,沟宽为40 cm,畦高为20 cm,每个小区中设置两畦,每畦种植2行试验品种,每个小区共4行,每行种植32株苗。

1.2.2 种薯处理、基肥用量、摆种。在种薯处理过程中,需要选择健康的种薯,质量在20~50 g时,采用整薯种植方法;如果种薯质量在50 g以上,需要利用刀自薯顶向下切成25 g的小块,切后用甲基托布津浸种,并晾晒至切口结痂,避免出现腐烂。

整地完成后,施加复合肥(15-15-15)1 110 kg/hm2作为基肥。摆种距离控制在25 cm×40 cm,每个小区种植128株苗。摆种工作完成后,需要在表面覆盖一层薄土,之后再覆盖一层厚度为5 cm的稻草,最后在稻草上覆盖一层8 cm左右的碎土,将畦面整平。

1.2.3 田间管理。在马铃薯的整个生长周期中,需要保持土壤湿润,尤其是播种完成后,需要定期淋水,促进出苗。在马铃薯生长中后期,如果发现土壤表面干旱,需要立即淋水。齐苗或出苗30 d后,需要每隔7 d喷施1 000倍代森锰锌1次、1 000倍博医1次、1 000倍阿米妙收1次,共喷施3次,以避免产生病毒病、疫病等。其余的管理方法与大田管理一致。

1.2.4 田间调查项目。调查不同品种的出苗期、现蕾期、成熟期、生育期等,验收项目主要包括小区产量、单株薯数、单株薯块质量、商品薯率和比重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品种特征

2.1.1 物候期。本次试验的试验环境相同,但是不同品种的出苗期、现蕾期、成熟期、生育期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见表1。

表1 出苗时间

中薯9号现蕾最早,相比对照提前3 d现蕾;中薯6号、中薯7号、中薯13号、中薯14号均比对照提前一两天现蕾;宣薯2号和对照同天现蕾;其他品种均相比对照晚1~4 d现蕾。参与试验的所有品种均为单开花,在一定时期出现落蕾。在成熟期阶段,中薯14号受到病害严重,提前死苗,其中中薯11号及对照成熟最早,之后是中薯6号,其他品种都迟于对照,中薯7号、中薯8号最迟。中薯14号的生育期最短,为81 d;中薯11号与对照相同,为90 d;其余都长于对照,中薯7号、8号最长,为109 d。

2.1.2 田间性状。在出苗率方面,各品种的出苗率如表2所示。

表2 出苗率

在株高方面,不同的种薯有很大差异。D519最高,为75 cm;之后是宣薯2号,为71 cm。除了中薯14号相比对照低之外,其他品种都高于对照。

在单株块茎质量方面,宣薯2号质量最大,为722 g;其次是中薯13号,为613 g;剩余品种高于对照的有中薯8号、中薯11号、中薯7号;单株块茎质量最小的是中薯6号,只有260 g。

在商品薯率方面,商品率超过90%的有中薯7号、中薯8号、中薯9号、宣薯2号和D519,这些品种都高于对照。剩下的品种都低于对照的90%,商品率在80%~90%。

2.1.3 淀粉含量。本次试验参加的薯种淀粉含量差异不大,淀粉含量相对较高的是中薯9号、中薯14号,淀粉含量在10%~11%的有中薯7号、中薯8号、中薯9号、中薯11号、宣薯2号和D519,所有参加试验的马铃薯淀粉含量都高于对照。

2.1.4 植株性状和块茎性状。茎色方面,中薯6号、中薯7号、中薯8号茎色为绿中透褐色,其他品种均为绿色。叶色方面,中薯6号为深绿色,中薯13号为浅绿色,其余都为均匀绿色。结实性方面,中薯7号、中薯8号结实最多,中薯14号结实最少,其他品种表现中等。匍匐茎长短方面,除中薯8号、中薯7号匍匐茎较短之外,其余品种都表现中等。块茎大小与整齐度方面,中薯7号最整齐,中薯8号、宣薯2号、D519表现与对照大相径庭,表现均等,其他品种参差不齐。薯形方面,中薯6号、中薯7号、中薯8号、中薯11号以扁圆形为主,中薯9号、D519为长椭圆形,与对照一致,中薯13号、中薯14号是椭圆形,宣薯2号是卵圆形。

2.2 产量

中薯7号产量最高,实际产量为38 800 kg/hm2,相比对照增产40%以上;其次是中薯8号,产量为38 000 kg/hm2,比对照组增产37%;中薯13号、宣薯2号、D519都高于对照,其余种类都低于对照,不做阐述。

2.3 抗性表现

不同品种在抗性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3],出苗后每隔7 d进行一次抗寒性调查,其中D519前中期抗寒性最差,其他品种都具有较好的抗寒性。在抗病性方面,中薯9号重度感染PVY病毒,中薯14号重度感染卷叶病毒病,中薯6号在生长后期重度感染卷叶病病毒,其他的各个品种受到了早疫病、黑茎病、晚疫病、茎腐病等病害的危害[4]。

3 结语

试验结果表明,中薯7号、中薯8号、中薯13号、宣薯2号的综合表现优于对照,包括产量、外观品质、抗性、生育期等,非常适合在浦北县种植,值得扩大试验范围,加强推广力度,从而推动浦北县马铃薯种植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冬种现蕾中薯
粤西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冬种绿肥对水稻土硝化作用的影响*
金华市金东区早熟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11个中薯马铃薯品种在高原农牧区夏河县的引种表现
低温春化与光周期调控对普通白菜抽薹性状的影响
主要气象因子对火龙果开花结果物候期的影响
低温春化对乌塌菜抽薹开花的影响
中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不同光源对青梗菜现蕾和开花的影响
不同栽培方式对冬种鄂薯4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