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角炭疽病菌哈锐炭疽菌生物学特性

2018-09-13廖旺姣黄乃秀邹东霞覃世杰蒋晓萍

中国森林病虫 2018年3期
关键词:分生孢子氮源菌丝

廖旺姣,黄乃秀,邹东霞,覃世杰,蒋晓萍

(1.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特色经济林培育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 530002; 2.广西国有六万林场,广西 玉林 537000)

八角Illiciumverum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的珍贵经济林树种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少数几个省区。据统计,目前广西栽培面积约26万hm2,产量和面积均占全国90%以上。炭疽病是危害八角的重要病害,2003年吴耀军 等[1]报道八角炭疽病病原为球炭疽菌Colletotrichumcoccodes(Wall) Hughes,黄思良 等[2]对球炭疽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为黄乃秀 等[3]和廖明 等[4]对球炭疽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及防治八角炭疽病提供有效参考依据。2015—2016年,炭疽病在广西各八角产区严重发生,对八角炭疽病病原重新进行分离鉴定,发现了一种新的致病菌即哈锐炭疽菌ColletotrichumhoriiWeir & Johnst[5],其生物学特性尚未见报道,为明确八角炭疽病发病规律,有效监测病害,及时提出防控措施,作者对哈锐炭疽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从玉林市采集的八角炭疽病病斑中分离鉴定获得。测试前,活化保存的菌株,挑取菌丝移至PDA培养基上25 ℃培养,6 d 后供测试用。

1.2 试验方法

1.2.1 温度对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将直径6 mm的菌块植入PDA平皿中央,分别置于10~40 ℃梯度为5 ℃的7个温度,每个处理3个重复。培养6 d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取其平均值,15 d后在显微镜下用血球计数板测定产孢量[6]。每处理3皿,重复3次。

1.2.2 湿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参考黄思良 等[3]的方法,用灭菌水配制孢子悬浮液,浓度为400倍镜下每视野15~20 个孢子。将孢子液涂于载玻片上,阴干后分别置50%,75%,85%,90%,100%,100%+水滴6种不同湿度的小容器中,各处理重复3次,适温下保湿24 h后镜检其孢子萌发数。

1.2.3 不同碳、氮源对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基础培养基:硝酸钠2.00 g、磷酸氢二钾1.00 g、氯化钾0.50 g、七水合硫酸镁0.50 g、硫酸铁0.01 g、蔗糖30.00 g、琼脂粉20.00 g、水1 000 mL[6],用等质量的葡萄糖等10种碳源取代蔗糖,组配成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用等质量的硝酸铵等10种氮源取代硝酸钠,组配成含不同氮源的培养基。挑取直径为6 mm的菌丝块接种到上述不同碳、氮源培养基平板中央,每处理3次重复,置于25 ℃恒温箱中培养,菌落直径和产孢量测定方法同1.2.1。

1.2.4 光照对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在PDA平板上移入直径6 mm的菌饼,分别置于连续光照(8 W,灯与培养皿的距离为 30 cm )、完全黑暗、12 h光暗交替3种光照条件下,25 ℃恒温培养,菌落直径和产孢量测量方法同1.2.1。

1.3 数据分析 采用DPS v13.01软件[7]统计分析,采用Duncan氏新复极差法差异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温度对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哈锐炭疽菌在10~35 ℃均能生长,40 ℃菌丝停止生长,适宜菌丝生长温度25~35 ℃,最适生长温度为30 ℃。10~30 ℃,随温度升高,菌丝生长速率加快,30~40 ℃,菌丝生长速率逐渐下降,尤其温度超过35 ℃,菌丝生长速率急剧下降。该菌产生分生孢子温度是10~35 ℃,最适产孢温度为30 ℃,产孢量为3.33 ×106个/mL,其次是25 ℃,产孢量为2.17×106个/mL(图1)。

2.2 湿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哈锐炭疽菌分生孢子萌发率随相对湿度降低而降低,各相对湿度分生孢子萌发差异显著。病菌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达94.83%,其次是饱和湿度,萌发率为63.17%,相对湿度为50%时,分生孢子不萌发(表1)。

图1 不同温度对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相对湿度孢子萌发率相对湿度孢子萌发率100+水滴94.83 ± 1.70 a8523.00 ± 1.41 d10063.17 ± 1.92 b7514.33 ± 0.95 e9035.67 ± 1.56 c500.00 ± 0.00 f

注:经Duncan氏新复极差方法检验,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组间差异显著(P<0.05),相同小写字母表示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2.3 不同碳源对哈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哈锐炭疽菌在供试的10种碳源培养基上均能生长,菌落生长状况不一。在葡萄糖、D-木糖和蔗糖培养基上生长最好,25 ℃培养6 d的菌落直径分别为76.18,74.18和73.72 mm,说明病菌对这3种碳源利用效果最好;其次是D-果糖和甘露醇;对可溶性淀粉和阿拉伯树胶粉等利用效果最差,菌落直径分别为60.06,60.46 mm,但能促进产孢,产孢量分别为9.17×106,5.33×106个/mL,蔗糖也能促进哈锐炭疽菌产生分生孢子,产孢量达5.50×106个/mL,与其它碳源处理差异显著(图2)。

注:经Duncan氏新复极差方法检验,同类图柱上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组间差异显著(P<0.05),相同小写字母表示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图2不同碳源对菌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2.4 不同氮源对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哈锐炭疽菌可利用多种氮源,对有机氮牛肉膏利用效果最好,25 ℃培养6 d的菌落直径为82.28 mm,其次是酵母粉菌落直径为79.95 mm,对硫酸铵的利用效果最差,菌落直径为22.50 mm,但产孢量却最高,达5.67×106个/mL,与其它氮源处理差异显著(图3)。

注:经Duncan氏新复极差方法检验,同类图柱上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组间差异显著(P<0.05),相同小写字母表示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图3不同氮源对菌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2.5 光照对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哈锐炭疽菌连续光照菌落直径最大,为74.21 mm,其次是12 h光暗交替处理,菌落直径为73.89 mm,完全黑暗处理菌落直径最小,为69.62 mm,光照(连续光照和12 h光暗交替)处理与黑暗处理差异显著;3种处理产孢量大小与菌落直径相反,连续光照处理产孢量0.67×106个/mL,其次是12 h光暗交替处理,产孢量1.17×106个/mL,完全黑暗处理产孢量1.50×106个/mL,各处理差异显著。说明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黑暗则有利于产孢。

3 结论与讨论

哈锐炭疽菌菌丝生长和产孢温度是10~35 ℃,最适温度均为30 ℃,说明该菌是一种高温适生菌;分生孢子随相对湿度增大,萌发率随之增高,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为94.83 %。高温高湿有利于该病害发生和蔓延,这与广西八角炭疽病发病高峰期为6—8月相吻合[3]。哈锐炭疽菌可利用多种碳氮源,对葡萄糖、D-木糖和蔗糖利用最好;可溶性淀粉和阿拉伯树胶粉利用最差,但产孢量却最高;对牛肉膏利用最好,产孢量最低;对硫酸铵利用效果最差,产孢量最大;不同碳、氮源培养基上哈锐炭疽菌丝生长速度快慢的变化,极有可能是由于不同培养基成分刺激哈锐炭疽菌中某些基因的表达所致[8]。3种光照处理结果显示:连续光照菌落直径最大,其次是12 h光暗交替处理,完全黑暗处理菌落直径最小;分生孢子产孢量与之相反。这与邢来君 等[9]报道的光照可影响真菌的生长速度的结论相符。

猜你喜欢

分生孢子氮源菌丝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鸡 妈 妈
鸡菌菌丝体固体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暗色丝孢菌中国一新记录属
一株麦氏交替单胞菌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特性研究❋
油松枯梢病菌分生孢子器诱导方法探索
微量元素Zn、Mg、B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白僵菌Bb38菌株小米培养基与SDAY培养基培养耐热性状差异研究
拉曼光谱分析有机氮源促进乙醇发酵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