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废热锅炉换热管开裂的原因及改进

2018-09-13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管板凹坑热管

某厂发现设备管箱气体出口处出现锅炉给水,壳程蒸汽出口中有少量H2及CO2,怀疑U型管发生泄漏,遂停车对换热管逐根进行打压的方式检漏,发现泄漏点上腐蚀结垢严重,对腐蚀点进行综合失效分析,得出泄漏是CI-引起奥氏体不锈钢的应力腐蚀。

1 设备基本参数及运行情况

E402废热锅炉是一台结构型式为DKU釜式重沸器的换热设备,壳程设计压力3.85Mpa,设计温度270℃; 管程设计压力9.0Mpa,设计温度430℃。壳程介质高温锅炉给水(脱氧水)中SiO2< 0.1mg/L,CI-≈3mg/L,PH=8.8~9.3,电导<30υs/cm; 管程介质变换气成为H2为53.44%,CO2为41.47%,以及其他微量N2、CO、C H4和H2SO。废热锅炉壳程主要材质为Q345R,换热管采用0Cr18 Ni10Ti管材,管箱采用日本SA387Gr.11CL2,内壁堆焊3mm厚00 Cr19Ni10,管板采用日本SA336Gr.11CL3,管程侧表面堆焊3mm厚00Cr19Ni10,以抗高温氢腐蚀。为了分析换热管裂管原因,首先对锅炉给水中CI-浓度进行检测。根据日监测记录发现,水中CI-浓度都控制在3mg/L左右,水质较差,出现超标现象。

2 失效状况分析

2.1 裂纹分析

裂管主要集中在靠近管板处,如图1所示位置。为了分析裂纹产生原因,对泄漏部位进行取样观察,通过肉眼观测,发现管子外表面有腐蚀点及附于其上的凸起状腐蚀沉淀物,形状不规则,微微泛黄。将沉积物打磨掉以下,发现腐蚀物下面有凹坑及裂纹分布,但尚不能以此判断裂纹成因及开裂性质。

图1 裂管位置

为了分析缝隙内腐蚀产物成分,对裂纹区域进行扫描能谱分析,检测发现腐蚀产物主要成为Cr,微量非金属元素为C1、O和S。分析中能检测到腐蚀产物中含有C1,虽然含量较低,但也足以说明C 1-诱发不锈钢应力腐蚀的可能。

对其中一个腐蚀点进行打磨,发现腐蚀物下有凹坑,并且凹坑附近存在裂纹,如图2(a)所示。在金相显微镜下观测其金相组织,如图2(b)所示,可以看到裂纹有多个裂纹源,并且具有树枝状的扩展形貌,裂纹为穿晶开裂。

图2 裂纹形貌

将一个短线状裂纹尖端处沿垂直于轴线的方向剖开,观测裂纹在横截面上的扩展形貌,如图3所示,裂纹起源于管子外表面,且垂直于管壁向内呈树枝状扩展,有主干,有分支,裂纹为穿晶扩展,具有不锈钢发生应力腐蚀的典型形态,更增加了C1-诱发不锈钢应力腐蚀的可能性。

图3 裂纹扩展

2.2 水中CI-浓度的影响

对于Cr-Ni型奥氏体不锈钢,产生应力腐蚀的极限C1-浓度是很低的,只要有C1-存在,就会发生应力腐蚀,且发生应力腐蚀开裂的临界C1-浓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小,尤其在高温下,当仅含1到几mg/L时,即能导致普通Cr-Ni型不锈钢的应力义乌破裂。该废热锅炉给水中的C1-浓度是3mg/L左右,符合应力腐蚀的条件。尤其是废热锅炉具有氯离子浓缩的条件(反复蒸干,湿润),进一步导致C1-浓度偏高。管板与管子胀接的缝隙处,容易发生缝隙腐蚀而产生凹坑,这些凹坑会成为应力腐蚀开裂的起点,这也是裂管集中在管板附近的原因之一。

2.3 管壁应力

设备正常工作状态下,管壁内气体压力Pi=9.0Mpa,管外压Po=3.85Mpa,换热管规格为φ25×2,则RO=12.5mm,R1=10.5mm,在不考虑热应力的情况下,周向应力为16.99MPa、径向应力为3.85M Pa、轴向应力为34.65Mpa。

虽然外壁应力水平较低,但是仍具有应力腐蚀的可能性。因为在高温水环境中,奥氏体不锈钢发生应力腐蚀所需要的应力值很低,一种说法为3.5Mpa的应力下即可发生应力腐蚀,且管板与管子采用强度焊加贴胀的连接方式,不锈钢管束不做焊后热处理,此处的焊接应力和胀接拉应力很大,实际管壁应力值比理论计算值还要大,因此可认为换热管的应力状态具备应力腐蚀开裂的条件。

3 改进设计

为上避免应力腐蚀,采用更换热热管材质的方法进行设计,考虑到管程设计温度420℃且有氢分压存在,有可能产生氢腐蚀,使钢材脱碳产生裂纹而失效,因而选择抗氢钢。通过查询NELSON曲线,15CrMoR在操作工冲印上不会产生氢腐蚀。帮U型换热管采用15CrMo管材,避免C1-对奥氏体不锈钢的应力腐蚀破坏。

4 结束语

在实际生产中,水中C1-浓度都控制在3Mg/L左右已经是很严格的指标,如为了避免应力腐蚀而控制C1-浓度,使其进一步减小,将会使产生成本大幅增加,且即使极低的C1-浓度也会引起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的发生。因此,更换换热管材料是避免奥氏体不锈钢换热管应力腐蚀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1]GB/T28413-2012,锅炉和热交换器用焊接钢管.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2013.1

[2]GB150-2011,压力容器.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2012.2

猜你喜欢

管板凹坑热管
基于Python的含凹坑缺陷蜂窝夹芯结构参数化建模及应用
造型凹坑孔深度及张角对壁面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
滚筒软化锅双管板结构耐压试验仿真分析
热管余热锅炉的应用及设计分析
用于大功率航天器的3D打印钛水热管设计及试验研究
热管的讲究高效散热器不能忽略的因素
基于ANSYS对某含有凹坑缺陷发酵罐的静力分析
探讨BTA钻床在大型管板钻孔加工中的应用
一种钠热管的设计
丁醛转化器应力分析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