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来文明的印记:中国·嘉定往事》创作谈

2018-09-13徐杉

现代艺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嘉定乐山加拿大

《外来文明的印记:中国 ·嘉定往事》:谨以此书,敬献给那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发展做出不懈努力和卓著贡献的人们!

很多年以前,我在对峨眉山佛教历史文化进行调查时,就零星听到过有关新开寺的传说,称清末民国时期有许多西方人士来此。我暗暗吃惊,一座佛教名山,为什么会有信奉基督教的西方人在此居住?查阅《峨眉山志》,仅有寥寥几字:“昔为西人避暑地”。

经过四方打听,也只从一个老者口中得知,位于新开寺的几十幢西洋别墅,在上世纪50年代或被占用,或被破坏,如今那里已是一片废墟。我的心像是被电击了一下,久久难以平静。我仿佛看到一道地下阴河,深不见底,来去无踪,里面埋藏着许多秘密。我萌发了去探究的想法,可是刚一迈步就举步维艰,有时明明感到它们就在眼前,而伸手却什么也抓不到,如同水中月,镜中花。那种虚幻感让我怀疑那些人、那些事是否真实存在过?没想到多年以后,一个特殊的因缘让我走进了那一群曾经在这里居住的西方人的后裔中,也走近了这个秘密。不曾想,接下来却是一趟始料不及的艰辛之路。其间,我几次产生过放弃的念头。

(一)

高鼻子、凹眼睛、白皮肤,讲英语,整个神情面貌都是地道的西方人。而这群西方人,却每人都有一个地道的中文名字。他们与中国的缘分要追溯到他们的父母,甚至他们的祖父、曾祖父。最初,面对云达乐、文忠志、梁玉、黄玛丽、苏乐文等人时,我惊讶不已!他们虽为加拿大人,但其中不少人却出生在成都、乐山、峨眉山、仁寿等地。

从清朝末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有数百位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人士来到中国西南地区。他们当中有科学家、医学家、教育家、农学家、社会学家等。虽然,他们秉持的意识形态各有差异,每人的初衷或许不同,但在传播西方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工业制造、慈善事业、农业科技等文明成果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对乐山文化的多元发展,甚至对中国西南地区近现代文明的进程都产生了积极又深远的影响。

乐山城白塔街有一处文物保护单位——“文幼章故居”,但许多人却并不知文幼章为何许人也?文幼章,加拿大人,1898年出生于乐山。他一生都在努力支持与帮助中国共产党。并且在他死后家人按照他生前的愿望,由儿子文忠志从加拿大带着部分骨灰回到乐山,撒入大渡河中。可是历史上关于这些人士的研究却几乎是空白的。在乐山档案馆、乐山地方志等文献中,几乎没有关于这批人士的记载,或者一笔带过,这使《外来文明的印记:中国·嘉定往事》最初的研究工作难以展开。后来在四川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吕重九先生、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建明先生的帮助下,我得到在四川大学查阅相关资料的机会。但其中仅华西各差会联合出版的英文月刊《West China Missionary News》(华西教会新闻),以及部分《希望月刊》,就讓我初步体会到了大海捞针的滋味。前者创刊于1899年,1943年底停刊,时间跨度达45年。2013年作为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里面保存了大量四川、云南、贵州以及西藏的传教信息和社会信息。而后者创办于1924年,跨度25年,由美道会编辑出版,编辑栏目有:社论、论著、教会事工、漫谈家庭、故事、儿童园地、教会消息、圣诗掌故等。有关嘉定(乐山)的信息,得从中逐字逐句去筛选,有时忙碌一整天可能也一无所获。

(二)

2012年,在加拿大大使馆、加拿大驻重庆总领事馆、四川大学、乐山市委宣传部、乐山市文广新局等部门的鼎力支持下,以及长期从事加拿大研究的张颖明先生的帮助下,我的“另一种乡愁——乐山百年人文历史老照片展”在乐山嘉定坊成功举办。展览时间历时两年多,接着《三江都市报》又连载了“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前后延续了7个多月。这些照片和故事,在乐山及周边地区引起的强烈反响出乎我的意料!不少读者给报社和我联系,希望能够了解更多相关的历史隐秘。我这才意识到,人们对乐山、成都等历史名城悠久文化的热情和关注有如基因密码,深深根植于血脉之中。2014年我主持的《清末民国时期外来文明对乐山文化的影响与作用研究》课题,被乐山市人民政府列入重大软科学研究项目。与此同时,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加拿大驻重庆总领事馆也将此项目列为加拿大驻华使领馆加“中建交45周年庆”祝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些机缘使该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和深入开展。

在田野间四处奔波调查,虽然劳累,但也获得了许多第一手的资料。一些模糊、似是而非的历史事件逐渐清晰起来。记得有一次,我沿老乐西公路从金口河蓑衣岭下山,浓雾弥漫,又冷又饿。途径五池村,在一户农民家吃饭,男主人告诉我,很多年前有外国人经此地去大凉山,于是他爷爷的爷爷的命运发生了一些改变,并影响了家族后代。我问他可知十诫?他起身拍拍围裙说:“孝敬父母,不偷不盗,不赌不嫖,一旦娶了人家的女儿当老婆,就无论富贵还是贫穷都要一起走到老。”他们村里许多人都以此为道德标准,约束自己的行为。他还讲起他的父亲,如何被迫当土匪,又被国民党抓壮丁,再投诚成为解放军,后来又渡过鸭绿江与美国人打仗等等。他爷爷的爷爷、爷爷、父亲,以及他们的亲属,他们的人生起伏,折射出一段历史发展的真实轨迹。

调查中类似的际遇还有很多。有时在更偏僻、更不起眼的地方,还能收集到许多有价值的口述史,让人感到奇异与不可思议!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我发现课题研究的内容也扩大到了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诸多领域。因而,软科学研究课题最终更改为《清末民国时期西方文明对乐山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

(三)

由于当时到乐山的加拿大人士,或者以加拿大名义派往乐山的人最多,居留时间最长,影响最大,保留的资料也最丰富。于是2015年10月,我远赴加拿大。加拿大的美景有口皆碑,可我连走马观花的时间也没有。谢道坚(C. W. Service)的孙女Francie Service到机场来接我,一见面她就进入主题,谈她爷爷1904年到乐山险些丧命的经历。直到夜色深沉,我才回到宾馆。那一夜,因为Francie Service的讲述,我彻夜难眠。

第二天一早,我去教会档案馆查阅文献。在档案馆,仅仅与嘉定有关的目录就令我眼花缭乱。我粗选一下就有700多页,还不包括回忆录、传记、书信等。而为了能尽可能多地买走这些资料,我不得不最大限度地压缩开支,节约每一个加币。面对越来越丰富的资料,心里收获的喜悦也不断升起。我先后还去了多伦多大学、皇后大学等地,除了收集资料外,我还有幸参加了“CS”(加拿大学校的英文缩写)聚会,这场聚会的参加者都是當年在中国工作者的后裔。其中最年长的93岁,出生在峨眉山新开寺,他自称是启大少爷。赫斐秋重孙子与重孙女特地从美国赶来,他们的曾祖父1902年在乐山创办了中国西部第一个西式印刷厂——嘉定教文馆,如今第五代又在四川大学工作。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担任乐山仁济医院(现乐山市人民医院)院长的谭国梁的外孙女也从美国赶来,不仅她的祖父对乐山仁济医院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她们一家都与乐山城区消失的白塔有着不解之缘。“CS聚会”委员会主席Phyllis的父亲梁正伦,也曾担任过乐山仁济医院院长。Phyllis的中文名字叫梁玉,是父亲生前的好友冯玉祥将军所取,希望她能像中国宋代女英雄梁红玉那样,做一朵铿锵绽放的玫瑰!

(四)

从加拿大返回后,为了能从容又安静地完成课题研究与文学创作,我躲到了峨眉山半山腰一个安静的地方。进入冬季后,那里阒寂无人,如果不是偶尔传来的鸟鸣和风声,真有种与世隔绝的感觉,这也正是我希望的状态。面对一大堆资料,我该从哪一个角度入手?我又该如何取舍?让我难以抉择。课题研究进行得还比较顺利,但文学创作让我长久犯难。一次次开头,又一次次删去,有时在电脑前半天也写不出一个字。我甚至几番为自己找借口,暂时放一放,待时机成熟后再说。可冥冥之中,总有一种力量在推动我。那些人、那些事、那些令人惊叹的人生经历紧紧地裹挟着我,甚至在睡梦中不断地来拜访我,让我欲罢不能。于是,我又再次义无反顾地向前迈进。终于,我找到了那一扇进入的大门,为这本非虚构性文学作品搭好构架。《清末民国时期西方文明对乐山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软科学项目,终于在2016年圆满完成。乐山市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对该课题进行了评审,专家组的主要评审意见为:“课题研究具有创新性、独特性、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对增强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丰富乐山世界遗产内涵,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研究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弥补了清末民国时期西方文明对乐山社会发展影响的研究空白,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最终,这项研究成果于2017年初获得乐山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6年11月,三个近80岁的加拿大老人Phyllis、Glenn Edward Owen、Bryce Vickers Owen来重庆、四川故地重游。后者是两兄弟,他们的父亲1941年在重庆遇难。父亲去世后,兄弟俩随母亲返回加拿大。兄弟俩这次来中国是为祭奠父亲,可是城市的巨大变迁,早已经找不到当年的出事地点。离别时,他们拿出一件旧物,慎重其事地对我说,这是他父亲给母亲买的一个中式绣花小手袋,母亲一直精心保存,离世前留下遗言希望儿子能带回中国。现在他们希望我能接受这件礼物。说完这番话,他们泪流满面。他们说,期望我的书能顺利出版,这也是对那些曾为中国付出心血的前辈们一种祭奠。他们还告诉我,我曾经采访过的一位老人去世了,我在加拿大的采访是抢救性的,为后人留下了一曲绝唱......我被他们这席话深深地感动!

2017年4月《外来文明的印记:中国 ·嘉定往事》终于与读者见面,我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也有些许意犹未尽的遗憾。然而,在我的心灵深处却镌刻着一段难以磨灭的字迹。那就是:“谨以此书,敬献给那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发展做出不懈努力和卓著贡献的人们!”2017年7月11日,我意外又荣幸地获得了加拿大总督奖,应邀访问中国的加拿大总督戴维·约翰斯顿阁下在重庆大学为我颁发了奖章。他在授奖词中写到:“亲爱的徐杉女士:恭喜您获得加拿大总督奖!我们由衷地感谢您的著作促进了加拿大和中国之间的关系,我尤为感激您传播了两国之间悠久的历史,并让那些百年前来到中国的加拿大人的记忆保持鲜活……”“能让一段有价值的历史记忆保持鲜活”,对此,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猜你喜欢

嘉定乐山加拿大
孙致弥早期诗作的情感意蕴分析
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助推贫困村精准脱贫
在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中增强“四个意识”
提高综合治理毒品问题能力的对策与思考
——以乐山市为例
发达国家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经验及启示
我在加拿大留学的第一年
嘉定:未检“七色花”微官网正式上线
重要引擎
走进博物馆,感受嘉定800年
远离是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