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产生的原因与控制

2018-09-12陈萍萍王运登巩治华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20期
关键词:控制

陈萍萍 王运登 巩治华

【摘要】目的 分析药品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风险的原因,探讨有效控制质量风险的措施,以期提高要求生产质量。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分析目前我国药品生产过程存在的质量风险原因。结果 国内药品生产质量风险产生原因主要包括生产管理漏洞、控制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药品自身的特殊性等方面。结论 现阶段,我国我国药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风险,其需要制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高警惕,通过开展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药品质量风险事件的发生,确保药品的生产质量。

【关键词】药品生产;质量风向;原因;控制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0..02

药品是在用于预防、质量和诊断疾病,有目的的控制和调节机体生理机能,且有着明确的适应症和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随着近年来药害事件的评分发生,社会各界对于药品质量的关注也日益增加。药品质量的保证,其不仅需要有完善的检验方法和储运条件,还要依托完善的生产过程,故而药品生产过程对于确保药品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1]。本次研究通过将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理念带入到药品生产过程中,对于可能导致药品质量出现问题的质

量风险进行分析,探讨合理的控制措施,以确保药品质量。

1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简介

1.1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分类和目的

药品质量风险是指在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对其所开展的质量评估、控制以及沟通与审核等一系列的过程,其作为用于降低其在风险环境中肯定存在风险的一种有效过程或者措施,目的是能够以最大A的可能,在较低的成本前提下,能够及早的发现活预防目前已知或者是潜在的危险。通过这种管理,及时发现药品生命周期中潜在的危险信号,并根据这些威胁信号开展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将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危害降至最低。药品的质量风险干预是一项贯穿于药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关键,可将其细分为多个步骤的管理,包括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以及使用等。而以上市时间作为划分界限时,药品

质量风险管理又被分为上市前和上市后风险管理两个方面。

1.2 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意义

目前国内常用药品的生存过程较为复杂,故而决定了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过程中有着重要应用意义。首先药品是由工业化生产所完成,其是在规范意义上,将药品质量赋性充分表达的一个重要过程中,其也是药品在成功研发后所进行的延续过程。在这个阶段中应用药品质量风险管理,能够及时、准确和规模的实现药品质量赋性。同时通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进行规范的质量风险管理,进行整个药品的生存过程进行科学的质量控制,并根据质控计划的相应要求,参考我国目前现行以及国际药品质量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对整个药品生产中可能存在活着潜在一些可能对药品质量造成影响的风险进行监控,将可能出现的返现和偏差消灭的正常过程中,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确保药品质量合理[2]。

2 药品生产过程中质量风险存在的原因

2.1 药品生产管理漏洞

随着近年来我国多起重大药品不良事件的相继发生,社会各界对于药品质量问题的关注也日益增加。通过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几起重大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进行回顾分析,我们能够发现,这些不良反应事件中,均存在着质量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等问题,而由于管理风险意识不足,进而导致了药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管理漏洞,从而导致了药品生产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而这种管理漏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①质量管理和GMP脱节:GMP应用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帮助药品生产企业数量药品质量管理风险理念,提高其风险意识。但是部分企业在GMP实施过程中,质量风险意识较为淡薄,进注重对表面文件的定制,而不注重对实施过程的监管工作,导致实际生产过程并未按照相关文件要求进行操作,或者仅是照搬标准进行操作,未分析他人做法是否符合自身生产需求,从而导致形式符合与实际内容脱节情况的出现。②工艺流程执行随意化:在目前药品生产过程中,仍有部分部分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不足,未能够按照严格、标准化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药品的生产操作,擅自更改操作规程,导致了不良事件的发生。③成本控制错误:企业作为一个以营利为最终目的的单位,其生产管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控制成本,确保药企利润的最大化。但有部分药企由于风险意识较为淡薄,盲目的最求高高利益,置生产过程中以及存在或潜在的风险于不顾,导致药品不良事件发生。

2.2 生产过程控制技术水平落后

我国工业现代化起步较晚,从而导致药品生產工艺水平和生产过程中控制技术水平较发达国家来讲相对落后,导致大部分药企药品生产过程以基于终点时间来判断的方式进行生产。制药技术和设备水肿也相对较为落后,导致制药单元缺乏客观的条件控制和治疗检验,使得目前我国药品在生产过程中,多采用批抽检的实验室检验来进行质量评估。这样一来,问题出现了,采用终点时间来判断时,缺乏对原理理化性质变化的评估,而批抽样等实验室检验仅为事后检验,无法在生产过程中或者产前发现质量偏差问题,虽然通过参考《中国药典》相关规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管理,但是由于药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导致其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导致了生产难度增加,药品质量难以控制。国内药企生产过程控制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导致生产自动化程度不足,加之缺乏对生产过程参数的有效控制,极易

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批次间质量存在差异等情况的发生。

2.3 药品自身特殊性

不同种类药物的生存工艺过程各不相同,尤其是中药、生物制药等存在着与一般化学药品不同的特殊性,导致其生产过程中质量风险更高:①中药: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宝贵财富,其中一部分时候安全、无毒的,但是也有一部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中药原料主要包括原药材和生产用辅料等,而药材的生长和分布又极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使其质量极易受到品质、产地、生长环境、采收操作、储运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差异,加之辅料质量标准的差异,极易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而中药在生产过程中,受到原料特殊性的影响,导致其极易被细菌所污染,使其生产工艺过程变得更加复杂;②生物药品:相对于其他种类药品而言,生物药品具有生产和制备特殊性和检验特殊

性两方面,而这两方面对于生产过程中的要求均极高[4]。

3 质量风险控制措施

3.1 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在确保产品质量和适宜的工业性能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控制系统的生产风险管理系统,推行质量授权人制度,确保每批上市销售的产品均能够符合上市许可法规和GMP规定。明确专业技术人员在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将最终责任落实到授权人,促进企业建立明确、清晰的管理框架。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生存过程质量风险控制体系,健全企业内控质量标准,晚上物料管理制度,制定详尽的生存过程执行标准化文书,规范产品审核放行管理制度文件,建立健全

质量管理系统。同时通过相关培训,提高员工质量风险意识。

3.2 提高过程分析技术

随着过程分析技术在制药领域应用日益广泛,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对其进行的深入的研究和利用。过程分析技术能够通过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的质量、性能参数等进行实时测量,设计和分析以及控制生产过程。故而其应用不仅能够改变依靠经验和事后检验来评估生产质量的现状,

还能够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提高药品生产质量。

4 结 论

药品生产作为一项特殊的生存活动,其关系到人类的健康与发展,故而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开展展相应的质量管理控制措施,尽可能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质量风险事件的发生,确保药品的生产质量。

参考文献

[1] RONGXY,LIANGY.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PAT in GMP management[J].Mechanic ElectricInf(机电信息),2010(05):24-26.

[2] 吳 晔,程鲁榕,郭晓昕,任经天,刘 佳,曹立亚.美国强化药品风险管理对我国药品再评价工作的启示[J].中国药物警戒,2006(1):152-155.

[3] 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2012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十二五"医药科学发展学生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2012(4).

[4] 杨晓宇.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J].科技论坛,2016,2:15.

本文编辑:吴 卫

猜你喜欢

控制
控制权归属及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认定条件辨析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船舶轮机振动噪声控制研究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