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货车交通事故的特征分析及相关对策研究

2018-09-12陈芃

科技视界 2018年13期
关键词:特征分析货车交通事故

陈芃

【摘 要】以重型、中型、轻型三类货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重庆市2013~2017年相关车型的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统计,对比分析了不同车型的万车死亡率、事故率及事故致死率。同时,对货车驾驶人特征、车辆特征及道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年内货车事故发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货车事故导致的损害后果严重,且未呈现明显变化。通过对货车交通事故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明确货车事故高发原因,为进一步预防和减少货车交通事故发生,制定相应货车管控措施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交通事故;货车;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 U49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3-0268-006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3.126

【Abstract】To three classes of heavy,medium and light truck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o the related models from 2013 to 2017 in chongqing road traffic accident data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models of cars mortality,accident rate and fatality.At the same time,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uck drivers,vehicles and roads a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incidence rate of truck accidents in recent 5 years is decreasing,but the damage consequences caused by truck accidents are serious an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hange.By classifying truck traffic accident data statistics,clear van a high incidence of accident reason,for further to prevent and reduce the traffic accident of truck,provide objective basis for truck controls accordingly.

【Key words】Traffic accident;Truck;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0 引言

目前,隨着货车交通事故的频发,货车行驶安全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作为道路运输主要行驶车辆,特别是重、中型货车的行驶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影响货车行驶安全的因素涉及到驾驶人、道路状况及交通管理者这三个方面。作为负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交管部门,不仅仅需要承担规范道路安全行驶的责任,还需要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及安全进行管制,确保道路货运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因此,掌握货车的运行规律特征,解析货车交通事故的致因机理,已成为世界各国货运车辆安全研究和事故防控领域的核心关注点。本文对近几年我市涉及货车的交通事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掌握货车的交通事故特征,并提出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

1 国内货车交通事故总体情况

据公安部交管局发布的数据,2012年全国货车的万车事故率为19.58%,仅占全国机动车保有量7.8%的货车却涉及27.7%的致命交通事故。另据统计,2012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27起,造成451人死亡。其中,大中型客货车肇事的事故23起,造成390人死亡,分别占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85.1%和86.5%。

截止2016年,国内货车保有量达到了约1300万辆,占机动车保有量的5%左右,占据交通事故死亡数量的30%左右。截止2017年,重庆市重型货车保有量10.3万辆,中型货车4.7万辆,轻型货车26.6万辆。2013~2017年全市货车共发生5674起交通事故,造成2709人死亡,589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3300余万元。

表1可以看出,2013~2017年全市货车共发生交通事故5674起,其中重型、中型、轻型三类货车事故数最多,占货车事故总数的97.7%,死亡2709人,受伤5895人,分别占货车死亡、受伤人数总和的97.8%、96.9%。货车交通事故占全市交通事故的15.9%,死亡人数占全市交通事故死亡人数23.2%,受伤人数为14%。

2 国内外货车交通事故管控情况

在美国,每年大约有42000人死于各类道路交通事故,其中约5000人与载重货车有关。为了促进货车营运安全,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1995年交通部主持召开的货车与大客车安全高层会议,号召全社会努力减少货车和大客车相关事故,降低事故严重程度。会上研究了影响这两种类型车辆营运安全的主要因素—疲劳驾驶、历史事故数据的缺乏、安全保证技术和货车安全管理法规的缺乏等。在1999年的例会上,还规划了在其后10年内将相关交通事故降低50%的战略目标。此外,他们还从人、车、路、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有关载重货车运输安全的研究,如高速公路载重货车车道限制管理模型、货车前后不安全的驾驶行为等。

在澳大利亚,载重货车的安全问题几十年来一直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为此,政府一方面颁布一系列法规,发行相应手册,如载重货车驾驶员手册等;另一方面严防超载,规定从1995年1月1日起,任何车辆的实际载重量不得超过额定量。在2002年还颁布确保大型货车安全的道路几何设计指南,定期召开关于载重货车安全的全国性会议。

在欧洲,许多国家都充分认识到与载重货车运输相关的驾驶员、车辆和交通管理法规等对促进货车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为了促进货车运输安全,建立了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驾驶员在培训中不仅设有标准的课程体系,还应用许多高新技术,如驾驶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等。同时,管理法规对驾驶员每周的工作时间及每天的最多工作时间、每次连续工作时间及途中起码休息时间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同时,欧盟特别重视第三方(车辆制造方和研究机构)的参与,货车安全研究卓有成效。

在我国,近年来,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用于改善和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资金仍不是很充足。同时,在货车运输安全管理方面,国内目前还没有建立一套完善、且有针对性的管理体系。对货车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依旧有待于加强。此外,多数研究工作围绕着广义的交通安全,而针对货车运输安全的专项研究还很少。虽然这种情况逐渐有所改善,但总体上仍然比较欠缺。

3 货车交通事故特征分析

3.1 货车万车死亡率

图2为2013~2017年不同车型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情况。为更加直观比较不同车辆类型的交通事故情况,将面包车、小型轿车的交通事故情况纳入统计分析。总体上,重型、中型、轻型货车的万车死亡率明显高于面包车、小型轿车,整体上均为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重型、中型货车万车死亡率分别高达36.61、41.6,相比于轻型货车的3~4倍,2015~2017年三年中重型、中型、轻型货车及面包车、小型轿车的平均万车死亡率分别为25.59、16.28、6.82、4.0、2.3,重型、中型货车的平均万车死亡率相当于面包车的6倍、4倍,相当于小型轿车11倍、7倍。2013~2017年中型货车的万车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大,轻型货车相对较为平缓,2014年、2015年、2016年中型货车万车死亡率同比分别下降35.6%,32.8%,2.2%,重型货车同比分别下降6.5%,9.3%,21.0%。

3.2 货车万车事故率

图3为2013~2017年不同车型万车事故率对比情况。可以看出,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重型、中型、轻型货车及面包车、小型轿车万车事故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中型货车的万车事故率下降幅度较为明显。2013年重型、中型货车万车事故率分别高达73.87、86.26,2014年分别为61.83、57.14,均明显高于轻型货车万车事故率。

2015~2017年三年中重型、中型、轻型货车及面包车、小型轿车的平均万车死亡率分别为44.1、31.6、16.51、11.16、7.82,重型、中型、轻型货车的平均万车死亡率相当于面包车的4倍、3倍、2倍,小型轿车的6倍、4倍、2倍。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中型货车万车死亡率同比分别下降33.8%,22.8%,34.0%,26.1%;重型貨车同比分别下降16.3%,11.7%,25.5%,9.1%。

3.3 货车交通事故致死率

致死率能够反映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的死亡危险性,同时也综合反映了车辆性能、安全防护设施、道路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是衡量交通管理现代化及交通工具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图4为2013~2017年不同车型导致交通事故致死率的对比情况。整体上,重型货车、轻型货车、面包车致死率呈“∩”形分布,中型货车致死率则呈“∪”形分布,小型轿车呈直线下降趋势。2013~2017年重型、中型、轻型货车的平均致死率分别为37.56、34.03、26.63,明显大于面包车、小型轿车的平均致死率24.47、20.59。统计数据可以表明重型、中型货车导致交通事故的恶性程度最为严重,针对不同车型开展交通事故情况分析具有较强可行性。

3.4 货车交通事故时间分布

3.4.1 交通事故月分布

从2013~2017年货车交通事故月分布来看,货车事故率相对较高的月份为1月、11月、12月,2月份事故率最低,3~8月相对平稳,9月后趋于上升趋势(见图5)。

究其原因,每年年底时,春节临近,货物需求量加大,货运市场的交易更加频繁,为了节约时间、成本的同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多数货车驾驶员会出现超速驾驶、疲劳驾驶等现象,从而埋下交通事故隐患。2月份多处于春节期间,货运大多处于休眠期,事故率处于全年最低值。

3.4.2 交通事故小时分布

从小时分布来看,货车事故率相对较高的时段为早6时至晚上20时,凌晨0~4时事故发生率处于相对较低值,4~6时起逐渐增大,晚上20时后事故率趋于下降趋势(见图6)。

从以上分布可以看出,货车事故率高的时段也是大众出行较为集中的时段,因此,要综合考虑事发道路类型、交通出行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3.5 货车交通事故碰撞特点

从全市货车交通事故的碰撞特点来看,主要以碰撞运动车辆、刮撞行人及碾压行人、碰撞静止车辆、碰撞后碾压行人等方式为主,分别占45.82%、30.75%、5.23%、3.21%、3.08%,而侧翻、坠车事故发生率次之,致人死亡概率与事故发生率具有相同分布(表2所示)。

3.6 货车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原因

2013~2017年全市货车事故均为机动车违法占首位,重型、中型、轻型货车分别占总数的39.92%、14.6%、39.88%。2013~2017年全市货车交通事故中,机动车违法主要原因分别为其他影响安全的行为、未按规定让行及违反交通信号,其构成分别为51.92%、15.69%、4.58%。

4 货车驾驶人特征分析

4.1 驾驶人驾龄分析

货车交通事故率与驾驶员的驾龄存在一定关系,1年以下驾驶人肇事比较突出,其中,轻型货车1年以下驾龄肇事比率及致人死亡最为突出,明显高于重型、中型货车。2~5年驾龄相对平稳。6~10年驾龄驾驶人构成比例最多,致人死亡也为最多,均呈突增现象。11年以上驾龄驾驶人肇事及致人死亡趋于逐渐下降趋势。

分析以上原因,1年以下驾龄的新驾驶人由于驾驶经验缺乏,实际驾驶技能欠缺,复杂路况抗干扰能力相对较差,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容易发生事故。2~5年驾龄驾驶人肇事相对平稳,主要因为驾驶人已具备一定驾驶经验,但还处于比较谨慎驾驶阶段,所以事故起数较低。6~10年驾龄驾驶人掌握了较为丰富的驾驶经验,驾驶过于自信,疏忽大意,容易引发事故。而10年以上驾龄驾驶人经验丰富,较为谨慎,更不易发生事故。

4.2 驾驶人职业分析

对2013~2017年重型、中型、轻型货车发生的5541起交通事故中涉及的不同职业驾驶人进行统计,不同职业类型驾驶人占有不同的事故比例。并且相关研究表明,教育水平对驾驶人的影响大于驾龄及其他因素。

统计数据表明,重型、中型、轻型货车肇事驾驶人的职业类型主要以职员、工人、农民、自主经营者4种职业为主。整体上,不同职业类型驾驶人致人死亡数与事故数有相同的分布趋势。

重型、轻型货车驾驶人职业构成比例最大的为自主经营者,占总数分别为6.42%、6.79%,中型货车则以农民构成比例最大,占总数3.09%。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自主经营者、职员、工人、农民均处于中低等级教育水平。由此可以看出,货车涉事驾驶人教育水平主要分布在中低等级。

5 肇事车辆特征分析

货车由于具有车身长、重心高、制动困难、视线高等特点,这些特点也往往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5.1 货车存在视觉盲区

货车由于车身较长、车体较高,驾驶人在右转弯时,在驾驶室通过后视镜观察右后侧时,往往存在视觉上的盲区。因此,在其右转弯时难以观察到右侧行人与非机动车,容易发生刮撞或碾压事故。

5.2 货车存在内轮差

一般而言,小型车辆最大可接近1m的内轮差,而大型车则可达到2m 多。货车前轮转过去后,其后轮与前轮的行驶轮迹不是在一条弧线上。如果右侧行人与非机动车处于货车车身前半部位置时,那么货车在右转弯时就极易与行人与非机动车接触,发生刮撞或碾压事故。

5.3 货车尾部防护性能差

货车尾部防护性能差,容易导致小型车辆发生追尾钻入事故。货车车体距地面多在1m以上,而小型车辆前部离地面约0.7m,小型车辆追尾时,容易直接进入货车底部,驾驶人头部与货厢尾部挡板接触,造成后车驾驶人严重受伤甚至死亡。

6 道路特征分析

(1)从事发道路行政等级看,货车事故主要发生在省级道路上,其中以主城区、渝西片区最为明显。2013~2017年重型、中型、轻型货车省道发生事故数分别为623起(占17.14%)、231起(占6.36%)、662起(占18.22%)。其中,重型、轻型货车致人死亡与事故发生情况具有相同分布趋势,而中型貨车致人死亡主要发生在乡村道路上。

(2)从事发路段道路情况看, 2013~2017年货车发生事故路段中央无隔离或机非隔离的有4540起,占总数的80.1%。而发生在路侧无防护设施路段的事故有2830起,占总数的49.9%。可以看出,道路无安全防护设施、中央无隔离的路段货车容易发生事故。

(3)从事发道路类型看, 2013~2017年货车发生事故主要以城市道路、二级、三级公路为主,分别为1607起(占28.3%)、1592起(占28.1%)、831起(占14.6%),但二级公路、城市道路事故致人死亡程度最为严重,造成766人、712人死亡,占比分别达到28.3%、26.3%。可以看出,城市道路、二级、三级公路事故多发、易发,二级公路事故损害后果最为严重。

(4)从事发道路线形看, 2013~2017年货车发生事故道路线形,93%以上集中在具有“良好线形条件”的道路上,即平直路或一般弯、一般坡、一般弯坡。在此类道路线形上,导致人员死伤与事故发生情况具有相同分布趋势。可以看出,设计时平直路段及弯坡组合路段,容易发生货车事故。

(5)从事发路口路段类型看,2013~2017年普通路段货车事故率最高73.22%,其次是交叉口路段(三枝分叉口、四枝分叉口、多枝分叉口)事故率为19.9%(见表3)。普通路段由于里程长,事故发生几率较大,交叉口交通方式复杂,机动车、非机动车相互交织,汇聚与疏散同时发生,货车驾驶人视线较差,因而容易引发货车事故。

7 货车管治方面存在的问题

(1)货运企业主体责任未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30号)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文件中明确要求,运输企业要严把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条件审核关,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GPS动态监管等安全管理制度。但目前多数货运公司只注重利益,经济效益第一、安全生产第二,利益扩大化的同时,主体责任不落实、超范围违规经营的企业众多、安全隐患突出。

(2)货车野蛮违法行为突出。针对货车交通事故发生规律,货车野蛮违法行为主要有强行超车、强行会车、逆向行驶、闯红灯、超速行驶、超载行驶、疲劳驾驶、抢占道路霸道行驶、驾驶无牌无证车辆、驾驶报废或非法改装车辆等,货车野蛮违法行给道路安全运行埋下了极大隐患。

(3)货车维护保养未落实。一是车辆定期维护制度流于形式。运输企业为减少投入,选择不修或更换维修厂家购买二级维护虚假证明,形成了运输(车主)、维修企业共同造假的恶性循环格局。二是二级维护流程监管存在漏洞。维修企业在二级维护的实际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维修企业唯利是图、作业中缺项漏项,有的甚至只收费不维护,倒卖《机动车竣工出厂合格证》。三是二级维护相关标准规定不完善。全国维修企业二级维护作业统一执行的标准为《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18344),标准中二级维护规定作业内容缺项,导致维修企业即使按照规定完成车辆保养作业,难以保证二级维护后车辆运行安全。

8 货车管理对策建议

对全市货车交通事故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明确货车事故高发原因,为进一步预防和减少货车交通事故发生,制定相应货车管控措施提供客观依据。

(1)统一货车生产标准。相关职能部门应对目前货车产品类别和安全技术标准进行总结、归纳,取消废除现行非强制性、推荐性、参考性、参照性等非“标准”的不合理规定,统一货车生产企业、产品准入条件及产品类别、车辆主要技术参数、配置等细则,规范出厂产品审查、强制性检测、销售等要求,包括对违规生产或改装货车责任人的刑事追究等都应予以明确。加强运输车辆动态监管。

(2)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相关职能部门应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严禁货运车辆、危化品运输车辆挂靠经营。

(3)加强货车源头监管。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文件要求,建立完善多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全面督导企业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货车生产、销售环节以及为货车违法改装企业、修理厂的监管,彻底取缔汽车改装市场,切实规范汽车生产渠道,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同时,交通运输部门应加强货运车辆二级维护保养监督管理,消除货车“带病”运行。

(4)加强营运货车监督管理。一是所有营运货车、危险品运输车应严格按规定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企业应当落实安全监控主体责任,并执行24小时值守GPS监控,切实加强对所属车辆和驾驶人的动态监管,确保车载卫星定位装置工作正常、监控有效。二是建议运输企业积极协调相关保险行业部门,提高货运车辆的保险额度,减少交通事故后运输企业承担的成本,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

(5)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一是抓好货车驾驶人的教育关。扎实做好货车驾驶人的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其安全意识,以组织学习为目的,从根本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二是以案说法,使货车驾驶人充分认识到交通违法行为可能造成危害及后果,引起货车驾驶人的重视,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杜绝交通违法违法行为。三是通过双微、电视、报纸等平台,讲解典型事例,让群众了解货车驾驶盲区,货车驾驶盲区对周边交通产生的影响及可能发生的危害,提醒广大市民自觉远离货车驾驶盲区,安全出行。

(6)加强货车防护设置要求。一是增强尾部的亮化度。目前货车尾部亮化不够、尘土遮蔽、反光性极差等因素,造成后车驾驶员视线不清而发生事故或者次生事故。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尾部灯光和反光标识的设计。二是加强尾部的防护功能。鉴于国内货运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的设计和安装存在明显缺陷而导致小型车辆容易钻入的情况,建议进一步加强研究、完善法规标准,确保后下部防护装置高度、宽度、厚度、强度等都要达到标准要求。三是推行货车封闭厢式化。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推行引导货運车辆制造向厢式运输、集装箱运输方向发展,节约资源、降低自重、提高承载量、降低车厢高度,有效防止货车因改装、超载、超限而引发的恶性交通事故。

(7)加强货车安全防控主动技术装备。一是研究和推广车载和路侧的货车安全信息系统。包括货车巡航装置、障碍物检测和报警、主动巡航控制、分岔路报警、疲劳驾驶报警、自动制动等主被动安全防护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二是应用货车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货车事故管理系统从宏观上可识别和分析事故黑点空间特性、交通量和服务水平,从微观上可分析道路周边环境。

9 结语

通过对我市2013~2017年5年中货车交通事故情况统计分析,明确了人、车、路等因素的影响,重点对重型、中型、轻型货车的万车死亡率、万车事故率、事故致死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5年内货车事故发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货车事故导致的损害后果严重,且未呈现明显变化。

(1)2013~2017年期间全市平均每起货车交通事故导致人员死亡0.5人,也就是每两起事故就有1人死亡,表明货车交通事故损害后果非常严重。

(2)1年以下驾龄的新驾驶人及6~10年驾龄驾驶人应作为货车驾驶人管理的重点,并且自主经营者、职员、工人、农民这4种职业类型驾驶人为事故高发人群。

(3)全市货车交通事故季节性不是非常明显,相比较而言,春季、冬季货车事故发生率较高。货车交通事故形态主要呈现碰撞、刮撞、碾压,刮撞、碾压位居第2、3位。

(4)省级道路、城市道路、二级、三级公路货车事故多发、易发,应重点加强管控。道路的规划设计时,应注意平直路段、弯坡组合路段及交叉口路段的线形设计,弯坡道路应提前设置标志、标线和其它警告设施。同时,应加大路侧防护设施的安装投入,尽量使用中央隔离、机非隔离等措施实行隔离通行。

【参考文献】

[1]17项新举措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12.2.9.

[2]冯桂炎.公路设计交通安全审查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10.

[3]杨宏进,李跃.改善大型车辆长陡下坡运行安全性研究[J].交通工程,2011(12):318-321.

[4]安冠宇.山区二级公路交通事故机理分析与防控对策研究——以南涪二级公路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2.

[5]刘柏秀,李刚,肖殿良等.高速公路货车事故成因及货车专用道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4):157-162.

[6]裴玉龙,王炜.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M].科学出版社.2004:163-173.

[7]黎明.201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驾驶人分别已达2.4亿辆、2.6亿人——6大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产生重要影响[J].商用汽车,2013,(4):86-88.

[8]盛军.公路超限运输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10):312-313.

猜你喜欢

特征分析货车交通事故
货车
不同寻常的交通事故
预防交通事故
2012 年南海夏季风特征分析
货车也便捷之ETC新时代!——看高速公路货车ETC如何实现
推货车里的爱
一起高速交通事故院前急救工作实践与探讨
治超新规实施在即 深究货车非法改装乱象
基于PowerPC的脉内特征分析算法的工程实现
不良汽车驾驶行为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