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论指导下的中菜英译技巧

2018-09-12贾浩华

科技视界 2018年13期
关键词:翻译技巧目的论

贾浩华

【摘 要】中国菜一大特点就是很多菜名既体现了表层含义,更糅合了深刻的内涵,汇聚了华夏儿女的智慧,同时也是中华优秀文化结晶的突出彰显。但是由于中西方语言和文化的鸿沟,导致我国很多菜名在英译的过程中出现不少错误,阻碍中华文化对外交流。本文旨在从目的论的视角去分析中菜英译应该遵循的翻译原则,最后就如何妥善处理菜名的英译做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目的论;中菜英译;翻译技巧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3-0264-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3.124

【Abstract】The biggest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cuisine is that it can not only reflect its surface meaning,but also combine its deep connotation.This brings together the wisdom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also highlights the excellent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Due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languages and cultures,there are many mistak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food names,which hinder the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cultur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s that should be followed in translating Chinese food into English, and finally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translate Chinese food names more accurately.

【Key words】Skopos theory;Chinese food;Translation skills

1 中菜英譯的目的和翻译原则

1.1 中菜英译的目的分析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核心思想,由弗美尔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加入到翻译理论中去的,翻译的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为了达成某些目的而实施的一项基本活动,因此,翻译既要遵循委托者的需求,同时也要考虑译文读者的实际情况。中菜英译,即是把中国菜名翻译成英文,其目的不外乎以下三种:

第一,传递基本信息。菜名不像人名,它不仅仅是一个符号、一个称呼,中国菜很多时候都包含着内在的深刻意义和祝福。通过菜名,我们能读到一些比较基本的信息,比如一道菜的食材(西湖醋鱼)、它的烹饪方法(麻辣鸡丁)、它的营养价值(乌鸡养颜汤)等。中菜英译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要传达菜品的基本信息,这也是大多数中国菜英译遵循的主要原则。

第二,宣传产品,推销中国菜。先不说中菜英译,很多中国菜取名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顾客,博取眼球,彰显自身特点。比如,凉拌西红柿,根据形貌特征取名为“火山飘雪”,依然是原来那道菜,但是不一样的菜名给人的感觉就完全不同,火山飘雪给人一种秀色可餐之感而凉拌西红柿则有点太过于地气了。再比如粉丝烧肉取名为“蚂蚁上树”,将一道静止的菜肴渲染成一幅动态的画面,很能抓住人心。这些小小的取名噱头实际上是一种营销技巧。这种营销技巧拿到中菜英译中来依然可以遵循,为了吸引外国人的眼球,我们用优雅的语言让人联想,与众不同的翻译总能让人印象深刻,从而达到广告宣传的效果。

第三,弘扬华夏优秀文化。进入新世纪之后,全球的开放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状态,国家之间的联系也日趋紧密,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其一言一行都会在国际社会上掀起惊涛骇浪。与此同时,国际竞争也愈演愈烈,为了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华夏文化的输出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文化的输出不能强硬,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中国菜既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同时也凭借自身独一无二的风格吸引着很多外国人。中菜英译作为中国菜进入西方世界的第一步,其扮演的角色自然十分重要。

1.2 中菜英译的翻译原则。

为了达到上述三个翻译目的,中菜英译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还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翻译精准,信息明确。中国菜的翻译首先要传达信息,既然要传达信息,那么翻译的过程中就要尽可能还原原菜名的意思和含义,准确自然是中菜英译要遵循的第一原则,让外国人在理解上没有障碍。

第二,符合西方人的文化习惯。翻译必须要考虑到目的语读者,中菜英译的目的语读者即接触中国菜的西方人。西方文化和我们的传统文化存在很多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地方,中菜英译是服务西方人的,因此,更应该考虑和尊重他们的文化习惯,否则中国菜在目的语读者群体中的接受度就会大大降低。

第三,全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中菜英译的目的有三个,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传递中华文化,我们把自己的东西翻译过来介绍到西方不是为了给西方人提供服务,而是为了弘扬自己的优秀文化,不断输出本民族文化精粹。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对于华夏文明的精髓一定要做出翔实的阐述。

2 中菜英译的翻译技巧。

前面已经说明,中菜英译的目的主要有三:传递基本信息;广告宣传;弘扬华夏文化。针对不同的目的并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需要在翻译的过程中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对待不同的中国菜在英译的过程中要恰到好处地采取适当的翻译技巧,有时候甚至需要几种不同的翻译技巧结合在一起搭配使用,不能形而上地把下面几种翻译技巧人为地割裂开来。

2.1 直译

很多菜名顾名思义,就是为了传递基本信息,通过菜名我们就能直截了当地读到本道菜的原材料、烹饪手段、产地以及口味等特点。对于这一类菜名,在中菜英译的过程中采取直译的方式即可,言简意赅地反映这道菜的特点,如果采取其他翻译技巧的话不仅不能准确地传达信息,甚至会出现画蛇添足、弄巧成拙的情况。如:

油爆鸡丁 quick-fried diced chicken

蘑菇虾 shrimp and mushroom

干煸扁豆 dry-fried green beans

其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中国菜关于烹饪方法就有五十多种,是西餐望尘莫及的,对于这些烹饪方法的翻译也可以采取直译的方式,按照“烹调法 +ed+ 中心词(+with/in+佐料)”的公式即可,比如涮羊肉“instant boiled mutton”等。此外,中国菜菜系广泛,不同地区的菜式各具特色,很多美食为了彰显本地区的特点,将地名加到菜名上去,对于这类菜在翻译时同样要将地名加进来,如北京烤鸭“roasted Beijing duck”。

2.2 意譯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比喻、隐喻、象征等文体修辞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更是此起彼伏,这些文化因素在菜名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此外,人们对于他人的祝福、对自己的祝愿也会寄托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饮食作为人们日常生活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必然也会体现出这种殷切的希望和文化趣味。如“红烧狮子头”、“霸王别姬”等,字面含义和实际菜品之间的确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这种联系如果没有深厚的华夏文明作为支撑是品读不出来的,如果将这些菜名直译过去不仅会让西方人大跌眼镜,更会让他们云里雾里。面对这种情况,译者就应该采取意译的方式,重新解释菜肴的内在意义,而不是试图生硬地翻译出菜品背后的寓意,因为这样很容易弄巧成拙,同时也会将简单的事物复杂化。比如,“红烧狮子头”如果直接翻译成“boiled head of lion”必然会吓得西方人不敢动筷,倒不如重新解释为“braised pork balls”。

2.3 音译

随着世界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不断加强,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在日益提升。我们中国人对于“麦当劳”、“肯德基”、“沙拉”等西方特色的翻译十分简单,就是通过发音,寻找相似的中文来进行代替,这种音译的方式在翻译他国没有的东西时极为有效。比如中国的包子,在西方世界很难找到与之对应的具体实物,不像西红柿就是“tomato”,因此,倒不如直接翻译成“baozi”更为生动。而且随着中华文化的不断对外输出,这种音译逐渐被西方世界接受,比如“tofu”就已经被收纳到英文词典中,正式成为一个英语词汇。所以在面对炒粉、扬州炒饭等特色菜的翻译时,译者可以直接翻译成“chow fen”、“Yangzhou chow fan”。这种翻译虽然不能阐述菜品的内涵和意义,但是同样能够植入到外国人的脑海中,就像我们一提到“麦当劳”就会联想到那家有着M标志的快餐厅一样。

2.4 音译+直译

不得不说,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与众不同是很多其他文化望尘莫及的,在通过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我们也能看出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为翻译带来了很多障碍,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如果只采取某一种翻译技巧可能无法完成翻译任务,这时候就需要采取直译、意译、音译相互结合的方式。其中直译和音译结合的翻译技巧在中菜英译的过程中最为常见。原因很简单:第一,很多菜名在西方文化里没有具体的对应物,只能通过音译的方式来传达思想;第二,部分菜名为了彰显地域特色会将地名加入其中。为了实现这类菜名的翻译只能通过音译+直译的方式,如东坡肉“dongpo pork”。如果直接翻译成“meat of dongpo”不仅会贻笑大方,更会让不知情的外国人以为中国人爱吃人肉,从而对这道菜嗤之以鼻甚至会对我们的文化产生质疑。

【参考文献】

[1]彭浩:浅谈中国菜肴的英译[J].文学教育,2009(9).

[2]袁娜:中式菜名的英译原则及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55).

猜你喜欢

翻译技巧目的论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西安高校简介翻译探究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浅谈中国特色经济词汇翻译特点及技巧
目的论视角下商务英语翻译技巧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电影片名翻译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材料化学专业英语中长难句翻译技巧及解析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