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护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9-12黄开碧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20期
关键词:生活质量评分血压水平

黄开碧

【摘要】目的 分析康复护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上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及其家属同意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9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则采用康复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4周后,两组患者的血压状况均得到有效控制,血压水平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更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血压水平,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理想的护理干预模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常规护理模式;康复护理模式;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生活质量评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0..02

高血压是老年人群多发疾病的一种,属于慢性病,高血压是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临床治疗老年高血压,多以药物控制为主,而辅以必要的护理服务,才能更好地保证治疗效果,护理模式的改进和探索也是工作的重点[2]。本研究就康复护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征求患者及其家属意见后,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9例。其中,参照组男31例,女28例,年龄65~85岁,平均(75.21±6.09)岁,病程2~12年,平均(7.12±2.01)年;研究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66~84岁,平均(75.19±6.13)岁,病程3~11年,平均(7.03±2.09)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符合医学伦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相关证明文件公开签署。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老年高血压的相关诊断标准[3];②长期坚持药物治疗;③未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④未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病变或肿瘤疾病;⑤未合并精神系统疾病或心理障碍。

1.2.2 排除标准

①存在较重肢体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②护理依从性极差者;③中途退出研究者;④研究和随访期间家庭或工作发生重大变故或遭受重大打击者。

1.3 方法

1.3.1 参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1)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高血压疾病及控制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提升其认知度,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护理措施并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2)生活行为护理:指导患者养成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烈烈运动,暴饮暴食、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习惯,注意保持身心愉悦,尽量避免情绪较大波动;(3)用药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相关降压药物的药效、药性、服用方法及剂量等,说明用药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嘱咐和监督患者规范用药;(4)病情检测:指导患者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使患者能对自身血压控制状况及时准确的了解和掌握,能够更注意自身行为。

1.3.2 研究组

采用康复护理模式。(1)建立康复护理小组:成立专门的老年高血压康护理小组,实行责任护理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要求,每位患者均对应一位责任护理人员;建立患者个人健康档案,了解并记录阶段血压状况,分析影响血压控制效果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计划;(2)康复护理措施实施: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康复训练指导和饮食控制,指导患者坚持每日进行0.5 h左右的有氧运动,控制胆固醇等食物成分的摄入量,避免食源性影响;(3)实现医院-社区联动护理:与社区建立合作,社区提供场所并进行日常监测,医院科学规范指导,通过定期上门随访及开展讲座等方式,实现延续性康复护理;(4)建立网络康复指导平台,通过微信、微博等渠道,向患者推送控压相关文章、视频等宣传资料,提升患者自护能力;(5)强化控压效果评估:进行阶段性总结,分析病情变化趋势,据此调整康复护理计划和重点。

1.4 观察指标

测量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2周后的血压水平;随访1年,比较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SF-36量表为参考[4],比较总体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血压控制效果对比

4周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显著下降,研究组降幅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结果

随访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1年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9.12±3.75)分,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9.18±3.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07,P=0.001)。

3 讨 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更为复杂多变,受患者年龄、体质等多方因素的影响,血压变化及压差较大且不稳定,临床控制效果不理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和威胁[5]。因此,护理服务的作用尤为重要[6]。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模式。康复护理模式是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模式,由专门的康复护理小组提供服务,以患者具体情况为参考,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且借助社区的帮助和网络平台的宣传功能,更好地提升了患者认知度,更注意自身行为,特别给予康复锻炼和饮食指导,能有效减轻相关因素的不良影响,根据病情检测结果的评估报告,调整护理计划和措施,实现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效果更为确切。

经过4周的护理,研究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得到更为理想的控制,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1年随访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得到更好的血压控制效果,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潘 妃.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和效果观察[J].重庆医学,2017,46(A02):390-391.

[2] 苟 荣,韩秀琴,王凤玲,等.太极拳运动联合纽曼系统保健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32(07):823+825.

[3] 陶珍霞,翁 鸿.人文护理在高血压病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重庆医学,2016,45(17):2440-2442.

[4] 黄树琴,潘 莹.康复护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5):4442-4444.

[5] 劉淑芳.健康教育用于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护理中的效果[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12):1131-1133.

[6] 王燕萍.中西医联合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z2):174-175.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生活质量评分血压水平
护理干预对肠造瘘患者术后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硝苯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人性化护理用于小儿心肌炎患儿的临床价值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研究
护理干预在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