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2018-09-12高东升

科技视界 2018年13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研究

高东升

【摘 要】我国的经济发展围绕国民经济基础的主体进行辐射的多元化分支构建,随着城市化也被经济的大手推动了进程,各个地区都在紧锣密鼓的展开城市的重组,为城市居民更优质的生活水平提高,与城市管理更加便捷开通了通道,在此期间,不可忽视的是,关注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的同时,环境问题已经日益严重,我国的环境破坏难以以数字的衡量,不加紧对环境的保护,那么未来的环境损害将会直接的反射到人类的身上,这种影响让人感到恐慌,环境的保护问题是国民生存的命脉,在城市的规划中,必然要将环境问题列入其中加以重视,维持经济与环境的平衡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3-0231-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3.107

0 引言

环境保护可谓老生常谈,在国土资源、水资源等方面都逐渐融入了环境的保护策略,尤其在近几年我国的空气质量逐渐“雾霾化”的状态下,人们已经饱受环境破坏的干扰,环境的保护问题不再是治理人员的责任,是全民普遍关注的话题,在城市化的发展中,环境保护列入必要的条件,其保护的方向是多向化的,应结合不同地区的環境条件,遵循环境的生态建设指标,从用水、噪音、空气等多个层面来进行环境的保护方案制定,制定综合性、细节性城市环境规划,为环境的保护提供契机,同时加速城市的发展进程。

1 环境保护规划生态指标

想要在城市的规划中进行环境的保护,实现环境改善,那么就需要了解具体的环境保护生态指标,从而为城市的环境保护指明方向。

1.垃圾处理

城市的垃圾废物每天都在产生,垃圾的随意丢弃的细节问题,虽然影响的面积小,但综合来看对于环境的破坏还是较为严重的,在垃圾的处理上,我国的诸多地区虽然已经安置了分类空间,但仍旧缺乏分类处理,使得资源极大的浪费。城市的垃圾分类与及时处理、不良影响的细节规避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应从分类管理、垃圾回收重复利用、垃圾无害处理等几个指标来确定环境的问题控制。

2.热岛强度

以市级为代表,通常市区的城市温度比县级的问题要高,下属乡镇的温度要低于县区,热岛效应使得城市的温差处于循序渐变的态势。

3.水体质量

水质与供应量直接决定了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需求,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排水供水能力、废水的回收等皆为环境保护的重点内容。

4.空气质量

我国的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空气质量有着较大的差异,在城市的规划中, 应结合南北方的环境气候等问题,根据当地的情况与空气规律,究其根本找到造成空气污染的诱因,对于当地的工厂废气排放等问题,应在新城区的设定中,隔离居民区与工业区域,构建独立的工业园区,监测污染物项目、平均时间及浓度限值,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测定空气值。

5.噪声水平

噪音应结合城市的基础噪音,如:交通噪音、喧闹噪音、音乐噪音等,与暂时性噪音,如:施工噪音、广场舞噪音等进行控制,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调查,日常的谈话噪音不得高于70分贝,城市居民在休息时间的噪音应不高于50分贝,晚间还要再减5分贝。

2 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我国是人口大国,造成环境破坏的因素也是多样化的,受到各种国情、制度、地区居民习惯的影响,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可集中于以下几种:

1.大气污染的逐渐恶化

在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工业的发展必然要排放大量的废气,化工燃料造成的烟尘也都是难以避免的,目前我国在废气排放上已经逐渐导入了缩减排放量的控制法规与技术,但效果微乎其微,城市居民甚至在工业区周围肉眼可见其上空的污染破坏,这种“烟煤”中包含毒害微粒,在空气中悬浮流通,据可靠数据显示,我国钢铁产量占世界50%、水泥60%、平板玻璃50%、电解铝6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巨大。

2.水资源的污染与浪费严重

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得用水的需求也逐渐扩张,我国的大部分河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的河流常常漂浮不明物体,而缺乏水资源的治理与管控,甚至在一些公园的河流中居民常能闻到阵阵恶臭,原本怡人的景色成为了居民避之不及的场所,对周围的居住户更是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十三五”期间,新增污水处理设施规模5022万立方米/日。对于城区的废水与臭水处理成本以万亿来计算。

3.垃圾的处理不妥当

我国的垃圾废物已经处于大爆发的阶段,大量的垃圾层出不穷的累积,但处理却显得十分滞后,已申报危废中预估有60%以上不能妥善处置,且我国的多数垃圾长期堆放在露天的垃圾池中,阵阵恶臭、发霉腐烂带来了较多的病菌毒害,对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治理中仍旧是集中化的处理,缺乏及时性的垃圾五毒消灭方案,同时垃圾鲜少进行细致的分类,资源的浪费较为严重。

4.城市噪音此起彼伏

城市的噪音来源有许多渠道,交通中的喇叭鸣叫、商场的音乐与宣传等都会对城市造成严重且不定期的噪音干扰,在婚庆与店庆期间还有的商家或者个人放鞭炮,过年期间的鞭炮更是声声不断,这种“辟邪”的手段对空气与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较为严重,空气质量不佳,地上遗留大部分的垃圾废物,加大清洁工的工作量。在城市的建设中,施工是不可免的,施工造成的噪音污染影响居民的休息质量,打扰人们正常的作息需求。严重情况下诱发疾病。

3 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整治措施

城市规划中的环境治理应考量各个层面的条件,有规律、有顺序的进行各方环境问题的对应性排查,即使不能根除造成环境问题的诱因,也需要尽最大的可能缩减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不良影响。

1.大气污染的治理策略

针对大气污染应找到造成大气污染的源头,环境的治理也是一步到位、一针见血,在收集了有效的监测信息后,制定各个城区的废污排放量标准,压制废旧气体的随意排放量,工业厂址的选择需要远离居民区与种植园区,合理布局,采用现今先进的技术进行废污的筛除,严格监管执行压煤减排、提标改造、限产停产等一系列雷霆措施。强化交通管制,舒缓交通压力,避免车辆在堵塞期间加大废旧气体的排放,同时减少交通的噪音污染。老城区的居民若是还在烧煤取暖,应严格限制利用生态煤球,扩大集中化的供暖范围,进行当地的植树造林号召,以政府为引导,号召城市志愿者共同进行植树保护,对于当地的林区加大保护力度,防治水土流失,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呼吸空间,加大在林业管理上的经费投入,跟随国家的林业改革步伐,以生态园林扩大城市的绿化面积。在城市人流量较大的交通中枢构建园林景观,关注城市道路兩旁的绿植维护,使得城市规划过程中,处于一派生机盎然之境。

2.水资源污染的治理策略

城市规划中,新起的建筑强化给排水的施工,联通整个城市的排水供水控制点,在暴雨等天气加大对水资源的收集与过滤力度,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废水的处理,重点推进、梯次推进进行废水的净化,将废水重复投入到农田的较广、城市地面的洒水等渠道,加大节约用水的宣传,同时将污水与干净的河流隔离开来,避免污水混入江河湖海,造成更大面积的污染破坏。

3.噪音污染的治理策略

噪音使得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生产难以规律化,在噪音的控制上,应严格按照国际化的噪音标准,对机器设备安装消音器材,查处在交通运输中,故意造成噪音的人员与车辆,尤其是经过改装的摩托车,强化化工厂生产中的隔音设计,在施工中规定建筑施工的时间,避免在休息时间作业造成晚间的噪音干扰,构建绿色的屏障,建筑应合理布局、避免密度过小,同时对于广场舞等噪音,应出台有关的公共场所噪音控制法律,开通噪音举报通道,对于居民个人或者群体活动带来的噪音应严格控制,并做出严厉的处罚,为城市开辟自然有序的生活空间。

4.垃圾污染的治理策略

目前我国危废实际产量可能高达近1亿吨,垃圾的废物处理方式中,仍旧采用掩埋与燃烧两种形式,应缩减废物的堆放时间,避免垃圾堆积如山造成的环境污染,掩埋时注意基坑的深度,燃烧中避免造成大气的二次污染,同时在城市的规划中,应注重对垃圾的分类处理,对垃圾的不同种类制作宣传手册,让民众了解不同的垃圾分类方式,突出垃圾的分类回收标志,关注垃圾的再次利用,如:废纸的回收等,在城市的规划中开辟垃圾的处理专属空间,将垃圾集中化处理,缩减垃圾的污染范围,开通废旧资源的循环利用通道,从垃圾中筛除可再生资源,关注废物利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资源逐渐在枯竭,资源的短缺在国际上甚至引起了战乱纷争,过于关注经济的发展使得环境遭到了持续的破坏,在城市规划中,对环境的监管与控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考量各个层面的环境问题,结合城市规划中的交通运输、绿化、土地资源、垃圾回收、水资源的利用、空气质量等多个层面的问题,采取协调的管控方案,综合化进行城市的环境监管,适应城市的发展方向,构建可持续的环境管控模式。

【参考文献】

[1]万立波,白宇.浅谈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6).

[2]张茹松,耿峰.在城市规划中要加强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J].科技致富向导,2014(2):43-43.

[3]邢璐.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措施研究[J].环境与生活,2014(4):112-112.

[4]奚小艳.城市规划体系中环境保护规划的作用及地位研究论述[J].应用能源技术,2015(12):4-6.

[5]马晓东,魏巍.试论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探究[J]. 科技致富向导,2012(12):318-318.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探索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浅析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
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