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制图》案例纠错教学法的应用

2018-09-12刘毅勇

科技视界 2018年13期
关键词:典型案例机械制图

刘毅勇

【摘 要】文章针对《机械制图》的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纠错教学法以优化课程的教学方法,阐述了案例库的建立及该教学方法的实现过程,以及如何保证该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机械制图;典型案例;纠错教学;理解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TH1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3-0222-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3.103

0 前言

机械制图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通常采用直接讲解和绘图练习相结合的授课方式,然而经验表明,单纯依靠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课程的内容,因为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学生最早接触到的一门课程,此时的学生专业零基础、实践零经验,而课程知识却涉及设计、加工、测量、装配、检修等多方面的专业实践知识。学习主体(学生)与其客体(学习内容)之间的这个矛盾是机械制图教学的一个主要矛盾,这一矛盾使学生难以从设计和生产实践的角度理解性地掌握课程的知识。没有理解地掌握知识,则不能正确地应用知识,从而造成不少学生 “学时貌似掌握,用时错漏百出”的学习现状。

为了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们探索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引入案例纠错教学法以优化课程的教学方法,通过典型的错误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性地掌握课程的知识。案例纠错教学法的应用,其意义在于能够使学生深刻理解课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因为学生对“错之所以错”理解得越深,对“对之所以对”就理解得越透。此外,由于理解必须经历思维,案例纠错教学的实施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大有裨益。

1 案例纠错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的应用

有别于直接讲授的正向思维方式,案例纠错教学法运用逆向思维的教学模式,将课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融入典型的错误案例之中,通过引导学生纠正案例中的错误来获取正确的课程知识。由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经历思维、分析、理解“错之所以错”才能获取正确的知识,因而对知识的学习不会简单地停留在机械识记层面,而且能够从设计和生产实践的角度理解性地掌握知识的涵义,这对专业零基础和实践零经验的一年级新生尤为重要。

例如,在讲解零件图的尺寸标注时,对于“避免出现封闭尺寸链”这个标注原则,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加工经验,如果直接要求学生记住这个标注原则,学生往往印象不深, 要不“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要不简单地停留在机械记忆层面而不理解其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学以致用更是流于空谈。而如果教学时将这个知识点融入一个出现封闭尺寸链的错误案例中,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设想自身作为加工者的角色如何按照图样要求完成加工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分析案例,当学生领悟到由于尺寸标注不合理造成不可能完成加工任务时,对“避免出现封闭尺寸链”的标注原则自然印象深刻,而且理解了知识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2 案例纠错教学法案例库的建立

建立优质的案例库是实施案例纠错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学案例的来源可以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查阅资料搜集典型的错误案例,二是利用学生的历史典型错误创设案例。其中利用学生的历史常见错误创设案例更具教学价值,富兰克林说:“宝贝放错地方就是垃圾”,站在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思考, 我们可以发现“垃圾放对地方也是宝贝”,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他们当时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状态的局限和困惑,因而将其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加以利用,可以更好地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

例如以前学生在学习基本体的尺寸标注时,对于正垂面截切基本体的标注方法,尽管教学时讲解得很详细,学生似乎也都能记住正确的标注方法,但到后续学习组合体和零件图的尺寸标注时,学生对形体中被正垂面截切部位的标注出错率往往很高,说明学生对前面学习的知识点貌似掌握,实不理解,导致在后续的课程学习中不能正确运用。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将以前学生在练习或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误纳入错误案例库,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在讲解相关知識点时引入案例纠错教学法,通过有针对性的设疑逐步引导学生认识案例中的错误:“图中形体需经过怎样的切割得到?”、 “如何加工出斜线标注的尺寸?”,让学生从加工实践的角度领悟案例中尺寸标注的不合理,有效防止在学习中出现以前学生常犯的类似错误。

3 如何有效实施案例纠错教学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多是因惑而生。因此,实施案例纠错教学首先需要剖析引发错误的根本原因,只有找出引发错误的根本原因,才能了解学生思维困惑的症结,以便对症下药,引导学生从根本上解开疑惑、纠正错误。由此可见,案例纠错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无论是开门见山一针见血,还是抛砖引玉旁敲侧击,首先都必须奠定在准确的错误归因分析的基础上。

错误归因分析是指对教学案例中的错误性质进行归类,深入探析出错原因,以便根据错误的类型和性质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学习机械制图的常见错误可能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有时是由于知识的负迁移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的干扰和抑制;有时是由于思维定势的束缚导致学生的思维惰性和生搬硬套;有时是由于对基本概念的模糊不清造成知识应用的原则性错误;此外,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匮乏也是引发错误的常见因素。因此,案例纠错教学的有效实施必须以准确的错误归因分析为基础,才能做到具体错误具体分析、具体案例具体分析。

例如学生在学习立体表面上点的投影作图时经常错误地应用辅助直线法求解母线为曲线的回转面(如球面)上点的投影,针对这个问题引入案例纠错教学时,教师必须深入了解错误的根源在于学生之前学习了应用辅助直线法求解平面立体上点的投影作图,思维定势造成知识产生了负迁移,导致学习新知识时生搬硬套、引发错误。因此实施案例分析时应针对错误根源有的放矢,重点引导学生揭示新旧知识的相同因素与不同因素,认识母线为直线的回转面(如圆锥面)与母线为曲线的回转面(如球面)的本质区别,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深刻理解错误的原因,防止在后续的学习和实践中错误地应用知识。

又如学生在学习剖视图的画法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其余视图没按完整机件绘制,此类错误的原因追根溯源属于对基本概念的误解,因此引入案例纠错教学时应着重从基本概念身上“做文章”。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案例错误的根源在于没有正确理解剖视图的概念:“假想用剖切面剖开机件,将处在观察者和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射所得的图形”,即概念中提及的剖切是“假想”的,并非真的把机件切开并拿走一部分。然后再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设想在实际生产中万一误照此错误图样大批量生产不完整机件,将会造成多么严重的生产事故和经济损失。通过故意扩大错误的后果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警示学生“千里堤坝,毁于蚁穴”,忽视基本概念的学习可能造成在实际生产中引发严重的后果。

至于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而产生的常见错误,实施案例纠错教学时一方面要结合相关知识的工程背景进行分析,同时将涉及的加工制造、检测装配等实践知识及早地渗透到案例分析中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要联系实际强化结构分析和功能分析,因为机械制图教学中研究的许多形体虽然是没有实际功用的抽象模型,但它们实际上都是从机械行业中的具体零件中抽象出来的,其形状和结构并非凭空而来,而是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因此只有联系实际剖析案例才能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案例中的错误,从而正确掌握课程知识的涵义和应用。

4 结语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一种通过反复思考招致错误的缘由,逐渐消除错误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记住别人所给答案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也认为,出现错误和反省错误是学生有效学习和思维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案例纠错教学法符合上述学习理论,它使学生的学习必须通过思考招致案例錯误的缘由才能获取正确的课程知识,避免了对知识的学习简单地停留在机械识记层面而不能理解地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也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得以合理的优化,弥补了单纯依靠正面讲授和绘图练习相结合的传统授课方式的不足。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然而,如果教师倒给学生的只是一杯死水,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就只能是死记硬背,对知识的应用也只能是生搬硬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只有灵活施教,学生才能活学活用,教学方能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徐慧娟,李琳,杜力.工程制图学习中常见错误解析[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

[2]廖欢潮.机械制图学习中的迁移[J].工程图学学报,2000(4).

猜你喜欢

典型案例机械制图
CAD三维转二维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Visual LISP的机械制图自动组卷
论3D打印技术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UG软件在机械制图相贯线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工程师启蒙教育的机械制图课改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典型案例在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学中的功能
基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的产品设计课程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外贸实务教学中的应用
工程建设试验检测产学研校企合作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