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壮族人群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中医证型与血糖、血脂相关性分析

2018-09-12庞延卢健棋黄舒培王林海刘琛怡李济廷卢洁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15期
关键词:中医证型壮族相关性

庞延 卢健棋 黄舒培 王林海 刘琛怡 李济廷 卢洁

【摘要】目的 探讨壮族人群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中医证型与血糖、血脂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8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壮族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血脂、血糖检查结果并予以统计处理。结果 气虚兼痰瘀互结证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P<0.05),气虚兼痰瘀互结证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气虚血瘀证(P<0.05);气虚兼痰瘀互结证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P<0.05),气虚兼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水平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壮族人群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中医证型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有可能作为壮族人群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参考指标。

【关键词】壮族;冠心病;糖尿病;中医证型;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25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15..02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已达2.9亿人次,其中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占心血管疾病总患病人数1100万,居于第二位,随时现代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其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在非慢性传染疾病里面排第三位,其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糖尿病常会引起周围血管病变及眼底、心脏、肾脏等多个靶器官损害,当CHD合并DM时其死亡率将大大增加[1-2]。目前现代医学对于本病治疗主要集中在抗血小板、调脂、控制血糖等治疗,众多研究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能明显改善症状具有良好疗效[3]。针对不同人群如何提高中医辨证分型能力采取准确诊疗方案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对广西壮族人群CHD合并DM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尚未有报道,本研究通过收集广西壮族人群CHD合并DM患者中医证型信息及血脂、血糖检查结果,探讨其中医证型与血脂、血糖相关性,以期为本病壮族人群中医辨证思路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冠心病诊断标准:釆用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制定标准[4];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制定标准[5]。

1.2 排除标准

现患心肌病、心包疾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引起胸痛者;患有严重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等重病患者;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各种肿瘤患者;妊娠性糖尿病、药物性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糖者;有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1.3 纳入标准

符合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住院且入院第一诊断为冠心病,同时伴有糖尿病,中医证型为气虚兼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患者,年龄≤75岁,无明显临床症状,病情稳定年龄≤75岁,民族限定为壮族,可配合调查并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

1.4 研究步骤

(1)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病例一般资料信息及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c,LDL-C)、空腹血糖(Glucose,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实验室检查结果;(2)数据分类管理,统计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壮族人群CHD合并DM气虚兼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TC、TG、LDL、HDL比较

结果提示壮族人群CHD合并DM壮族患者气虚兼痰瘀互结证TC、TG、LDL-C、HDL-C水平高于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TG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气虚兼痰瘀互结證TC水平显著高于气虚血瘀证,LDL-C、HDL-C水平四个证型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壮族人群CHD合并DM气虚兼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Glu、HbA1c比较

结果显示壮族人群CHD合并DM壮族患者气虚兼痰瘀互结证Glu水平要高于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但四证型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气虚兼痰瘀互结证HbA1c水平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P<0.05);余四证型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详见表2。

3 讨 论

“胸痹”与“消渴”合病之名在古代典籍中虽未明确提及,但对两病的内在关系却大有记载,如《伤寒论》中曰:“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诸病源候论》曰:“消渴重,心中痛”,《灵枢·本脏》曰:“心脆则善病消瘅热”等都阐述了消渴与胸痹之间的密切关系,其两者病因病机具有一定相似性和关联性。现代研究认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生主要与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欲过度、四时失调等多个因素有关,病性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而主要气阴两虚为本,痰浊、血瘀为标[6]。张明雪教授[7]认为痰浊、血瘀是本病发病的致病因素,亦是本病的病理产物,痰浊、血瘀贯穿整个疾病过程,气虚、气滞、阴虚、久病脏腑亏虚都可导致血液运行不畅,水湿精微不布形成痰浊、血瘀,而痰浊血瘀亦可影响人体气机升降、机体不荣,最终导致气血阴阳失调。李娇[8]从《诸病源候论》中“消渴重,心中痛”获得体会,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为气阴两虚,标为痰浊内停、瘀血阻滞,虚在心脾肾,实在痰瘀阻络,气虚与阴虚互为因果,瘀血与痰浊既为气阴两虚病理产物,又是消渴导致胸痹主要机理。现代研究证实CHD合并DM患者血浆粘度增高,血细胞适应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聚集形成血栓使血管发生严重病变,且常伴有严重血脂异常,DM由于高糖状态和胰岛素抵抗及易形成混合性高血脂症且易产生炎症反应损伤血管内皮功能,而炎性反应又可促发氧化应激及脂肪组织分泌过量的炎症因子和游离脂肪酸,干扰胰岛素信号转导影响血脂、血糖代谢加重CHD、DM病程[9]。由此可见,血脂、血糖对于CHD合并DM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地位。

《灵枢集注》曰:“中焦之气蒸津液化,其精微溢于外则皮肉膏肥,余于內则膏脂丰满”,《素问·奇病论》亦云“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阐明了膏脂和血糖主要来源于中焦脾胃化生水谷精微,与中焦脾胃运化密切相关,脾主运化,脾失健运则生湿生痰,形成痰郁、湿郁,水谷精微壅滞清浊难分,凝而为脂、为痰,水谷精微运化布散障碍,郁久燥热内生,终致消渴,提示血脂、血糖与痰浊的内在关系。本研究发现壮族人群CHD合并DM气虚兼痰瘀互结证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P<0.05)。气虚兼痰瘀互结证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气虚血瘀证(P<0.05);气虚兼痰瘀互结证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P<0.05)。从单一证候分析,本病本虚为气虚兼有阴虚证,兼有痰浊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水平要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由此可推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痰浊证具有一定相关性,可能可作为本病中医辨证的客观参考依据。

本研究病例主要来源于我院住院患者,样本量较小,缺乏多中心,大规模样本量横断面调查研究,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得出结论只能说明其中医证型与血脂、血糖相关性,今后仍需要多中心、大规模临床数据进行决策树预测模型建立分析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以期为壮族人群本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更为准确的辨证标准。

参考文献

[1]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编写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6).

[2] 杨嫦青,席正刚.我国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流行病学调查现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65):29-31.

[3] 张诗意,廖慧玲.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医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5):70-72.

[4]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实用内科学-第12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5]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8):1227-1245.

[6] 李广元,张明雪.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中医研究概况[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9):2155-2157.

[7] 张 颖,张明雪.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从痰瘀论治[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107-109.

[8] 李 娇,宋莉丽.从脾胃论治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29-30.

[9] 陈 锐,王昊天,张抒扬.他汀类药物安全性研究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12,27(2):158-160.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中医证型壮族相关性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中医证型辨证治疗帕金森的临床分析
膝骨关节炎局部辨证体系的初步研究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