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古籍空间再造与服务推广的实践

2018-09-12刘英杰石慧聪文卉陈晶晶

科技视界 2018年13期
关键词:古籍高校图书馆

刘英杰 石慧聪 文卉 陈晶晶

【摘 要】本文以湖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阐述了图书馆古籍阅览室在特藏保护、古籍修复、经典阅览、文化陈列四个维度空间再造的设计,介绍了图书馆古籍阅览室在文化建设、学术服务、品牌活动推广方面的实践。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古籍;服务推广;空间再造

中图分类号: G25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3-013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3.060

【Abstract】Taking Library of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design of space renovation in ancient books reading room of the library, including special collection protection, ancient books repairing, classic reading, cultural display, and then introduced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s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academic service expansion, brand activity promotion in ancient books reading room of the library.

【Key words】Academic libraries; Ancient books; Service promotion; Space renovation

1 湖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古籍典藏概况

湖北中医药大学自1958年建校以来就非常重视古籍的收藏与管理,图书馆古籍部分来源于学校前身“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其后通过社会征购、教师捐赠、资料交换等多种方式不断增加古籍藏量。目前,湖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古籍收藏以子部医家类为收藏特色,藏量占整体类目的90%以上,在突出中医药古籍收藏重点的同时,兼收其它经史子集类古籍。现藏1911年前古籍总量9560册,其中善本438册,普通古籍9122册。馆藏不乏明清善本、孤本、朱印本、名家点校本、多色套印本、稿本、珍贵抄本、日本刻本、高丽刻本等特色版本,保存与维护这些古籍是图书馆面临的重大责任。

2 古籍空间再造的设计

近年来,作为“空间”概念的图书馆的理念逐步在图书馆界得到应用,如第三空间、创客空间、创新空间等概念的兴起,国内已有不少图书馆正进行空间布局的调整与再造,以拓展服务范围[1]。在此背景下,我馆围绕古籍资源从馆舍空间布局到服务范围进行了全面升级,打造中医药古籍文化空间,成为图书馆建设的特色与亮点。

2.1 建设特藏保护空间,保护珍贵古籍资源

中医古籍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智慧成果,是历代医家宝贵行医经验与理论总结的流传,这些珍贵的资料对中医学的发展提供着持续不断的动力与源泉,在科研工作者的研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年代久远、保存不善,目前大量古籍正在遭受岁月的侵蚀,一批珍贵的特藏资源急需重点保护,古籍保存条件亟待改善。

2007年以前,我馆古籍、民国书籍与建校初期的中医图书一并存放于昙华林老校区图书馆教师资料室,部分图书甚至堆放在提存书库,加之湖北梅雨季节长,气候湿热,古籍保存条件较为恶劣,许多古籍呈现不同程度霉变、老化、酸化等损坏,有的更是出现变脆、掉渣、甚至不能翻页的情况。2007年随着黄家湖新校区图书館古籍阅览室投入使用,我馆将古籍与民国文献单独存放于樟木书柜,保存条件得到一定改善。2018年,我馆又对部分馆舍进行调整,将古籍阅览室旁一个50m2左右的办公用房改造为善本书库,将原古籍阅览室1/3的樟木书柜搬至善本书库,专门存放珍善本古籍;加装防火防盗门,除善本书库管理人员,读者与其他工作人员均不得进入书库;书库内使用五防彩钢板将原玻璃窗及玻璃墙封起,更换防火板吊顶,加装精密空调及温湿度监测计,控制室内温度在20℃±2℃、湿度50%±5%,达到恒温恒湿收藏条件。

2.2 配备古籍修复空间,体验传统手工制作

古籍在流传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毁损,对破损古籍进行修补是保护古籍的重要手段,在改善保存条件的同时,对其进行及时修复,能够延长古籍的寿命,恢复其原有风貌,使其更长久地流传下去。

古籍修复空间是为开展古籍修复工作专门设立的有特定要求与设备的场所。目前,高校图书馆已有52家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且大多建立了古籍修复室,我馆古籍修复工作尚处起步阶段,2016年派馆员在国家图书馆系统学习古籍修复知识和操作实践,对古籍修复的硬件设备、修复工具及材料的配备使用有了基础认识,能对破损程度不太严重的古籍进行衬纸、书角书皮护叶的修补、打眼订线等修复工作。我馆在古籍阅览室旁单独建设了一个50m2的古籍修复室,定制古籍修复桌,配备宣纸、皮纸,修复工具毛笔、喷壶、镊子、锥子、铅陀、木槌、裁纸板、尺子、裁纸刀、补书板、裱板、锥板、浆糊碗、排笔、棕刷等。室内另有活动桌椅进行自由组合,可同时容纳20人开展制作线装书、函套、裱画、传拓等传统文化手工体验活动。

2.3 打造经典阅览空间,培养经典阅读兴趣

经典书目蕴藏了丰富的古代精髓,“读经典,做临床”也是中医人传承与光大祖国医学的主要路径。作为专业特色鲜明的中医药高校图书馆,我馆围绕中医经典打造经典阅览空间,同时突出当地荆楚医药文化特色。

在经典阅览空间的设计与布局上,以充满古典人文气息的风格为主,新增具有古典风格的开放式书架,同时参考了近些年图书馆建设流行的信息共享空间设计,采用可灵活组配的中式风格桌椅,以便在经典阅览空间开展小型讲座、读书沙龙、阅读指导、诵读会等阅读推广活动。开放式书架的馆藏部分通过旧有馆藏进行挑选、整理、调拨,部分通过新增采访实现补充,精选不同的权威版本,搭配古色古香的阅览桌椅、灯具、绿植,墙上布置与经典有关的名人名言、经典著作简介、经典段落书影等内容,精心营造阅读经典的氛围。

2.4 布置文化陈列空间,营造古典书香氛围

古籍阅览室除正常开馆时间接待读者外,还承担部分国内外专家学者、团体的参观需求,具备一定的中医药文化宣传职能。

文化陈列空间由一面文化墙、10个独立展台,一组落地展示书架构成。独立展台可根据馆藏策划不同主题古籍展,如珍善本古籍展、中医四大经典展、湖北医家医籍展、古籍雕版展、李时珍文献展、针灸文献展、本草文献展、方书文献展等,展台内陈列品2-3个月随不同主题定期更换;落地展示书架陈列我校国医大师李今庸、梅国强等名老中医的著作;其他陈列区域配以线装古书、笔墨砚台、字画等,更显古朴典雅,散发浓郁书香气息。陈列空间以中医药文化宣传为主线,包括制作了中医药学家画像、珍贵中医药古籍书影、中医药古代文献发展简史等内容;收集我校建校以来著名中医药专家学者、校友的学术专著,作为“校友文库”专区进行集中展示。

3 古籍服务推广的经验

3.1 契合校园文化定位,突出荆楚医药文化建设

作为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在古籍阅览室文化建设中更加突出中医经典元素,室内文化墙借鉴国家典籍博物馆主题展馆设计,利用整一面墙制作了“中国古代中医典籍简史”、“中国伟大医药学家画像”的主题展示,使参观者对历代我国传统中医典籍及伟大医药学家有一直观认识。通过文化墙上中医典籍的历史回顾,特别是以《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项目,《肘后备急方》启发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等重大事件,突出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医经典文献的历史文化与学术价值。湖北中医药大学又以“时珍医药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图书馆在进行空间拓展改造时,契合校园文化定位,主动参与推广体现“时珍医药文化”,将古籍阅览室命名“东璧斋”,即以中医先圣李时珍的字“东璧”命名。在图书馆入口大门处喷绘制作巨幅李时珍玻璃背景墙;在古籍阅览室将李时珍清代以前版本的著作集中展示,全文数字化扫描并于室内电子屏播放。

3.2 以读者为中心,建立古籍学术服务渠道

中医药古籍作为特色资源,是专业读者对学术服务需求最强烈的领域[3]。我馆对馆藏古籍藏量、资源分布、学科分类进行系统整理,大大提升了读者在古籍文献搜集、整理、考证上的利用效率;使用专业古籍冷光扫描仪逐步实现馆藏古籍数字化,使读者查阅、获取古籍资源不再受时空限制,既使古籍原本得到保护,同时又发挥了其使用价值;在流传不广的古籍文献获取上,与湖北省内其他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及全国中医药兄弟高校图书馆建立合作,或充分利用开放存取获取免费的古籍电子资源,保障专业读者的古籍文献需求;通过文献检索教学课堂,针对性地开展古籍文献检索培训,利用馆藏古籍开展专题学术资源检索,满足读者个性化古籍服务需求;与校内中医药专家学者开展合作,共同发掘馆藏有价值的中医药古籍进行研究,共同申报中医药古籍整理方向课题,使沉睡在图书馆中的古籍体现其学术价值。

3.3 打造品牌活动,塑造古籍保护与经典阅读氛围

我馆充分利用中医古籍的馆藏特色,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职能,通过读书月活动与古书的结合,达到弘扬中国传统医药文化,促进“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在本校的宣传与开展,并通过一系列中医古籍的活动推广,在校内形成“了解古籍,悦读中医”的文化氛围。

在读书月活动中,举办知书林讲堂之“大师来了”系列主题讲座活动,邀请著名国医大师为师生分享中医经典的学习体会。2017年读书月活动邀请了我校国医大师李今庸教授,围绕“学中医,读经典”为主题,以《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为例,提出“方不在大,中病则灵”的观点[4],2018年读书月活动,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为师生做了题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琐谈”的讲座,勉励同学们要多讀书、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始终以精诚之心、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对待医疗工作[5]。

全新打造“走近古籍遇见中医,我在东璧斋等你”主题系列活动,将东璧斋开放周纳入读书月活动,向读者揭开珍贵古籍神秘面纱,为读者提供与古籍零距离接触的机会。精选展出一批具有较高版本价值、艺术价值与文献价值的古籍,让读者近距离观赏古籍的纸墨真迹,由专业馆员对古籍版本与装帧形式的演变进行讲解。同学们大饱眼福之余,还可挑选感兴趣的经典书目段落现场临摹,并可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线装书,折纸、订纸捻、上书皮、订线、成书,通过一系列细致的动手过程,了解古书的成书过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涵养[6]。

举办“杏林春暖音韵流长”经典朗读周活动,在图书馆大厅搭建专门的朗读亭,精选《内经》、《伤寒论》、《温热论》等中医经典选段制作成精美小卡片供读者朗读,令师生在朗读中领略文字之美、经典之美,通过朗读的形式重温经典、品味经典、传承经典、致敬经典[7]。

【参考文献】

[1]杨雄标.公共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实践与思考——以深圳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6,35(6):49-52.

[2]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与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EB/OL].[2018-5-10]. http://www.nlc.cn/pcab/gjml/.

[3]李文林,曾莉,张稚鲲.高校图书馆古籍资源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1(10):63-66.

[4]学校举行第五届读书节暨阅读推广活动[EB/OL].[2018-5-10].http://www.hbtcm.edu.cn/info/1044/7180.htm.

[5]国医大师梅国强做客图书馆“知书林讲堂”[EB/OL].[2018-5-10].http://www.hbtcm.edu.cn/info/1044/8203.htm.

[6]走近古籍 遇见中医——学校举办东璧斋开放周活动[EB/OL].[2018-5-10].http://www.hbtcm.edu.cn/info/1044/8222.htm.

[7]“杏林春暖 音韵流长”大型经典朗读周活动启动[EB/OL].[2018-5-10].http://www.hbtcm.edu.cn/info/1044/8127.htm.

猜你喜欢

古籍高校图书馆
古籍修复的神器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我是古籍修复师
广西古籍保护中心积极推动古籍普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