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共建《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2018-09-12陈洋

科技视界 2018年13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陈洋

【摘 要】把学生就业作为应用型大学本科教育的目标任务,在培养这样的人才时要根据目标企业的特点设计相对应的培养方案。本文以《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为例,分析了该课程在校企合作共建模式下的建设和改革目标,并对课程改革的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

【關键词】校企合作;路由与交换技术;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TN915.05-4;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3-0125-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3.057

【Abstract】As the target task of education, students' employment should b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rget enterprise. Taking the course of "routing and exchange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bjectives of this course in the co-construction mod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expounds the measures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detail.

【Key word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Routing and switching technology;Training mode

为了适应企业需求,满足企业的人才标准,应用型大学本科教育就需要根据企业制定培养方案,主要培养学生的企业管理,企业建设以及企业服务等能力。为了更好的锻炼学生们的这些能力,需要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参与,企业提出具体要求,共同培养学生相应技能。本课程的基本思想就是把企业能力的锻炼作为主要任务,把企业需求作为硬性指标。

1 课程建设和改革目标

根据学院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的要求,充分利用实验设备齐全和师资队伍善于创新的优势,为了能够让学生在面向社会的时候具备全面的理论与实践能力,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组提出如下目标。

1.1 建立重基础、实践强、视野宽的教学体系

提出并实施了“重基础,实践强,视野宽”的教学体系,教学过程中应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的每一个过程都需要理论和实践的共同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适应企业的工作需求,所以应该着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逐步锻炼应用能力,能够直接进入企业重要岗位工作。该体系立足民办高校培养目标,突出网络配置特点,激发自主探索,采用讲练结合,分解任务,逐渐拓展的递进驱动教学方法,并通过以小组协作递进式完成网络基础知识和网络配置,最终达到能力提高的目的。

1.2 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教学实训项目

课堂教学内容将网络配置的知识点体现到每个实训项目的程序中,通过逐步拓展、反复操练,对学生每一个阶段过程的学习都要进行总结复习,在课程结束把整个流程融会贯通,这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应该修订有关实验、实践方面的教学大纲,应该减少没有必要的验证性实验,多开设实践性的、设计性的实验。依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要求和学习能力,采用多媒体教学,精选实例、互动教学、演示生动、任务驱动于教和学。同时,该课程重视上机实践,教师现场给出组网要求,使同学们能够参与到网络组建配置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解决问题,且达到课堂活跃,学生的参与度较高,效果显著的目的。学生与老师的课堂交流在上课期间也要掌握好课堂节奏,这能够更好的增加学习效率。

1.3 立足学院,组织比赛,加强实践教学

在路由与交换技术理论知识和网络配置实践基础上,学校应该增强实践培养的资金投入,主动开设课内内容设计、课外技能锻炼、社会工作模拟实习等,积极推进实践教学体制。还有,学校应积极举行课外活动,让学生踊跃参与,激发其对网络技术的兴趣。课外技能拓展活动中学生们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对书本内容的深刻理解,取得了非凡的成效。跨学科的科技比赛的举办,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能力,栽培出企业需求型员工。这些竞赛的举办更好的促进了教学的有效进展,提高了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有很大的帮助,也得到了校领导的支持和鼓励。

1.4 改革考试方式和评价方式

为了培养具有应用能力的学生,我们应该改变陈旧的教学评价和考核方式,采用“平时上机实践+现场实验考核”相结合的考察标准,不以“一张试卷定终身”,极大地提高了考核的客观公平性。

1.5 突出专业技术考试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网络技术水平以及提高各种证件的通过率,培养出更多的网络人材。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就业,我院在2011与H3C公司合作成立了H3C网络学院。学院的宗旨是以培养更多的网络工程师为目的,服务社会为己任。目前,网络学院每年均有超过100名学生拿到了H3CNE、CCNP等行业公认的网络工程师证书。

2 课程改革措施

2.1 课程教学内容建设方案的目标

本课程内容的选取思想是:以计算机网络设备相关岗位需求和应用能力为依据,以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并参照教育部(三级网络技术)、信息产业部(网络管理与应用;网络设备工程师)、为了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工作应严格按照大纲要求。 2.2 课程建设与改革具体内容

(1)校企合作,共同分析网络设备有关岗位的应用型能力要求和素养要求

本课程在2015年进行课程改革,聘请了H3C网络有限公司最为本课程的课程专家,和本课程主讲教师建立了课程开发小组,重点开发《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经过开发小组的努力,完成網络工程路由型与交换型网络互联技术“岗位工作任务和应用能力”的分析,为编写出新的《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标准提供能力要求依据和素养要求依据。

(2)要把个人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教学目标,应着实地安排到教学工作中

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对于调研结果应采取由数位教授所组成的评审小组进行评审和意见的提出;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标准,该课程标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突出学生的网络设备有关岗位的应用型能力培养。

(3)校企共同开发与实施课程,突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开放性

课程实施地点分两个地方进行:校园内部的主要是实验室,校园外部的主要为实习基地。课程一改过去以教师的“教”为主的教学方式,而形成以学生“做”为主的项目训练教学方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分阶段聘请课程企业兼职教师进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训练,小组辅导的方式,通过讲解、演示、启发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4)注重学习资源的建设工作,为学生创造更多自学的机会

我院H3C网络工程实验实训室包括路由器(RT-MSR2011)设备30台,二层交换(LS-E126A-H3)共20台,三层交换(LS-S3610-28P)30台,安全设备防火墙(NS-SecPath F100-C-AC)4台,网络存储设备包括NI0Z1VX1500网络存储主机、NI0M2HD11000网络存储硬盘、SV-PS-INST-NI-EX各二台。2012年实验实训室进行了扩建,再次投入50余万元,包括高端交换机(LS-5500-28C-EI)10台,智能无线AP(EWP-WA2620i-AGN)10台,统一威胁管理设备(NS-SecPath U200-S-AC)4台。该基地主要用于有线网络的设计、规划、安全语音等实验。应尽量多的开展各项网络实习课程。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完成各项实验中碰见的突发情况,比如实验的设计工作。经过各种实地的操作实验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的理解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5)与企业方共同合作,共同建设实习基地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网络技术职业能力,建立具有真实设备与场景的《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教学环境与条件,与H3C公司、八度网络有限公司、合肥城市云数据中心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网络实训室及校外实训基地。

(6)加强企业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工作,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全面化进行

为达到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的目的,让学生一毕业就能够适应各项工作任务,应该加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全面化进行。

3 结束语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们对该课程的掌握有了质的飞跃性进步,并在考证通过率及参加各类网络技术大赛上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些充分说明了改革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路由与交换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是非常艰巨的,这就需要我们师生之间做出不断地创新工作,不断摸索前进的道路,以达到培养出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程,郭有强.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以蚌埠学院为例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8):205-207.

[2]黄陈蓉,张建德.校企深度融合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7(06):14-16.

[3]齐晓霞,王琦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网络工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6):188-191.

[4]杨晓英.基于CDIO的《路由交换技术》课程改革实践与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90-91+120.

[5]严辉,李莹莹.面向卓越工程师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安徽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05):108-109.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