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师型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9-12王水清

科技视界 2018年13期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对策

王水清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迅速发展,信息与知识的急剧增长,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创新频率的加快,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尤其服务应用型人才的双师型教师在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文中章指出了双师型教师在职培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在职培训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双师型教师在职培训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在职培训;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3-0118-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3.054

在职培训是针对拥有教师资格证且接受过职前培训,并基本适应教学岗位的教师实施的培训计划,其目标在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应用型院校实现转型的重要途径。

1 双师型教师在职培训存在的问题

1.1 在职培训认识不足

当前部分地方院校,谈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很多,但对教师在职培训工作认识普遍不足。一方面,在职培训是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地方院校的科学转型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的有效的力量。另一方面,地方院校的部分教师来自于更高层次的综合性大学,更多的是接受理论知识的教育,而在实践技能操作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地方院校因财力有限,虽然制定了相关双师型教师培训政策,但真正能落实的又有诸多困难,政策形同虚设,从而导致部分地方院校及其教师认为在职培训可有可无,没有形成充分认识,导致校师双方对参与在职培训工作的积极性相对较低,这对于教师及学校的科学发展都将产生不良影响。

1.2 在职培训内容与方法不科学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在职培训内容比较侧重于对高等教育基本理论以及教育教学知识等内容的传授,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可行性,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对于教师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教学实效性等涉及很少。当前,地方院校部分教师通过多年教学已经积累了相应的经验,他们希望在培训过程中能夠找到解决教学难题的方法,找到解决知识运用实际问题的方法,而不再是学习老生常谈的理论知识。同时,当前双师型教师在职培训方式,主要包括讲师传授、专题学习、进修或学者访问等形式进行,也有部分教师会针对具体的教学实际问题选择相应的技能培训,这些方法在理论知识学习方面效果十分明显,有助于教师理论素养的有效提升,但没有考虑双师型教师的实际需求,缺乏有关教学实践能力的训练,难以适应应用型院校的发展需求,不能保证人才计划的顺利实施。因此,现有在职培训方式难以满足教师的真正发展需求,使他们在提升自身理论知识水平以及实践操作技能并行的道路上仍面临诸多困难。

1.3 在职培训机制不合理

当前,在职培训机构相对比较单一,承担双师型教师培训的机构主要是学校,选派教师下企业锻炼,而企业又尚未真正形成独立的培训机构来开展教师在职培训工作。应用型院校应经常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为教师进行在职培训,但大部分企业又没有成立正式的培训部门,无法派遣专业培训人员参与应用型院校的教师在职培训,这使得在职培训仅限于院校内部的理论教学,培训机构相对单一。对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来说,产教融合是主要发展方向和重要途径,否则将难以让企业充分发挥在提供实践技能训练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作用,势必影响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对双师型教师培训考核常常采取简单测试方法进行测评,有的还只要求填写一些书面材料就考核过关,不能对受训教师进行形成性评价,忽略了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个体差异,过于笼统模糊的终结性评价背离了双师型教师培训应当坚持的发展方向。

1.4 在职培训保障机制不完善

完善而有效的支持与保障措施,是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在职培训的强大动力。目前,通过调查发现,双师型教师培训在支持与保障措施上尚存在学校不重视双师型教师在职培训,致使教师在培训和教学的双重压力下,难以胜任日常教育工作,出现精力不足等现象;在职培训的保障与奖励机制的落实还不够完善,如在职称评定、薪金提升、职务晋升等方面受其他因素影响,很难与在职培训很好挂钩。

2 双师型教师在职培训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认识层面

应用型院校和教师对自身定位不准确。许多高校都以应用型院校自居,在人培方案上深深刻下应用型人才。但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方面却侧重于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受企业人员时间和学校经费限制,企业专家也难有效参与到人培方案制定与实施中来。且应用型院校大部分教师不具备双师型素质,在培训过程中经常出现矛盾与冲突,严重制约了在职培训的发展。由于应用型院校不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在教师实践与薪资等方面支持与保障措施不到位,降低了教师对在职培训的认可度与积极性,阻碍了在职培训的进一步发展。

2.2 实施层面

一是在职培训目标设定存在片面性。中国在职培训制度的固有缺陷导致应用型院校在职培训过于理论化、项目化,缺乏对现实问题的了解与考察,无法解决教师的教学实践难题,降低了教师参与在职培训的积极性,以致培训效能较低。二是在职培训教育机构存在单一性。经过教育部门审核的在职培训机构比较少,提供的培训机会比较少,因此,大部分院校更倾向与同专业的培训机构进行合作,有少部分应用型院校会选择与企业合作开展教师在职培训,以致在职培训机构相对单一。实际上,企业作为应用型院校在职培训的合作方,能为在职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实践环境,有效满足应用型院校对教师实践能力的需求。

2.3 保障层面

在支持与保障教师培训方面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师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教师的教育体系主要由职前培训、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等三方面构成,但许多学校因各种原因,并没有将这三阶段关系理顺,忽视了三阶段的连贯性。即使有这些培训环节,其三阶段时间设计不紧密,培训内容相互联系不强,以致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二是教师培训机构多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以致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不高,难以满足应用型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三是相关政策与制度不够完善。双师型教师在职培训在我国发展比较晚,其相关支持与激励制度也不够完善,教师在接受在职培训过程中其基本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这既不利于提高教师参培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应用型院校的长远发展。

3 双师型教师在职培训的对策

3.1 认识层面的对策

作为双师型教师在职培训组织的三个主体。第一,参与在职培训的教师要正确认知在职培训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即服务于人才培养转型定位,即转变原先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向理论素养扎实、实践技能过硬的双师型方向发展。为此,教师自身应强化对在职培训的认识,培训需求要发自内心,而不是来源于外部条件,要全身心地投入,避免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教师要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对自我能力状况以及发展需求进行客观评价需求,继而选择在职培训内容,积极主动参与到在职培训之中,在完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实现个人与应用型院校的共同发展。第二,培训机构要提高在职培训内容和考核合理性。为此,培训机构需要根据地方院校应用型以及教师双师型的发展方向,对培训内容进行调整,制定出适合地方院校教师发展的培养计划,也可以对参训教师的现实需要进行实地调查,总结归纳参训受训教师的能力素质需求,从而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需要转变以往过于注重终结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的状况,坚持“ 因材施评”、注重过程,实现培训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从而提高教师在职培训评价的科学性。培训学校需要积极推动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方式、 年终考核方式等的转变, 以健全地方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的激励机制等等。第三,作为地方院校应充分认识应用型教师在推动学校转型中的重要性,应确定教师双师型发展方向,加强校企合作,继而借助于企业在提高教师实践操作技能方面的巨大优势,在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下足功夫。

3.2 實施层面的对策

实施双师型教师在职培训的地方院校首先应加强校企合作,企业相对于应用型院校来说,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完善的实践场地,应用型院校要加强校企合作,共同组织教师的在职培训,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实践与操作能力。其次,地方应用型院校在职培训也要加强校校合作。每个院校都有自己不同特点,实行院校间的有效合作,这不仅有助于巩固教师的理论知识基础,也可以通过共享各院校重点实验室资源而节省资金投入。最后,地方院校要根据教师培养计划和师资队伍建设计划按期实施,避免政策制度等形同虚设,在教师心理失去政策与制度的威信。培训机构在实施在职培训中要丰富培训内容,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双重提高。应依据受训教师发展情况及教师的能力水平,不断充实在职培训内容,明确发展目标,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也要完善教师的评价内容,健全教师评价机制。首先,重视形成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加入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评价,对每位教师培训前后的实践能力进行对比,并健全培训评价机制,确保评价的公平性。地方院校也应不断更新教师职称评定标准,促使教师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提升教师参培的积极性。对于在培训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充分激发教师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3 保障层面的对策

为教师参与在职培训的地方院校应制定相关政策与规定,为教师与院校转型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与政策保障,以确保教师在职培训的顺利实施。为了更好支持地方院校与教师参与在职培训,政府应健全在职培训法律法规,为在职培训工作提供保障。一是制定相关政策与规定,保障好院校与教师的基本权益,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积极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教学机制,促进政府、企业、应用型院校与科研机构间等多方的合作交流,以实现各类教学相关资源的共享,提升在职培训的实用价值。二是政府联合应用型院校,共同构建相关的培训机构,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在线学习资源,提高教师的学习效率,并实现与应用型院校的信息共享。三是应鼓励企业主动参与教师的在职培训。政府应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主动参与教师在职培训工作,为参培教师提供实践操作场地,降低地方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培训成本,保证教师在接受在职培训后,其实践能力得到质的提升,从而满足地方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东侠.高职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的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4(1).

[2]左妍.高职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的思考与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4(11).

[3]谢晓雪.基于双师型视角的山东省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4]龙宝新.当代国外教师在职培训发展现状探析[J].基础教育,2015(5).

[5]郑思.浅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在职培训机制[J].职业教育研究,2015(11).

[6]朱臣廷,关北光.双师型视角下的高校教师在职培训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2).

猜你喜欢

双师型教师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浅谈高职教育教师的发展趋势
论我国高职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