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APOC3水平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

2018-09-12李传方代玉川张猛张宗雷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20期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相关性

李传方 代玉川 张猛 张宗雷

【摘要】目的 研究揭示APOC3基因中包含的位点T-455C在山东省地域汉族人口群体中的遗传变异现象存在状态,及其与CAC的发病过程是否具备相关性,研究血清APOC3浓度及与冠状动脉钙化(CAC)的相关性。通过探讨APOC3血清水平及基因多态性与CAC的关系以期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本研究主要是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观察血清APOC3浓度及APOC3基因中包含的位点T-455C在山东省地域汉族人口群体中具体表现的遗传变异现象形态,揭示归纳其存在形态与CAC的发病过程具体存在的相互关联特征。结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群体的血清APOC3水平和冠状动脉血管钙化发生率均高于检查组。结论 血清APOC3水平升高和冠状动脉钙化是引致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诱因值得引起广泛关注。

【关键词】血清APOC3水平;基因多态性;冠状动脉钙化;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445.3;R5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0..02

冠状动脉血管组织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简称冠心病,是一种能够对人类个体的实际健康状态造成严重影响和危害的心脏内科常见疾病类型,且冠状动脉血管组织粥样硬化病理改变是发生于冠心病患者群体中最为基本的病变类型,且而冠状动脉血管组织钙化性病理改变(CAC)是冠心病患者在临床病程早期发展阶段最具代表性的病理征象表现类型,遵照近年来部分临床医学工作人员撰写和公开发布的研究文献,CAC病理改变现象正在逐步演化成为临床中在针对冠脉动脉血管组织粥样硬化病变展开预测过程中的重要参考因素,在患者发生严重性的钙化病理现象条件下,甚至会引致患者发生类型多样的能够对生命存续状态造成严重威胁的心血管事件。切实做好针对CAC的检测分析工作,对于及时地发现和诊断冠状动脉血管组织存在的粥样硬化病理改变现象,具备极其深远的临床影响支持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经由冠状动脉血管组织造影检查确诊收治的300例中重度CAC汉族患者选做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方法将其均等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应当遵照的排除标准为:①并发糖尿病患者;②本次入院就诊前近1个月时间区间内发生过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③本次入院就诊前3个月时间区间之内接受过外科手术治疗干预或者是遭遇过意外创伤的患者。④罹患慢性结缔组织疾病,或者是罹患心脏瓣膜疾病患者;⑤肿瘤疾病患者;⑥并发严重性肝脏器官或者肾脏器官生理功能缺陷患者。

1.2 检查方法

实验组:择取到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住院治疗干预且经由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明确为CAC病变类型的300例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系汉族,且所有入选患者彼此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互血缘关系,男150例和女150例。

对照组:针对所有入选研究的患者均实施冠状动脉血管组织造影检查干预,检查方法与上文中叙述的内容完全相同,要严格确定和排除患者是否发生病变问题,确定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组织粥样硬化病理改变现象的发生情况,且确保和控制患者的肝脏和肾脏器官的基础生理功能,以及心脏彩超和心电图的检查结果均严格处于正常状态。

本组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血管组织造影检查过程中应用操作的方法为:运用经由右侧桡动脉组织介入的Judkins检查干预方法,确保每一支血管组织结构之上至少具备数量在3个以上的体位投影,且指派具备多年性介入治疗相关经验的临床医师针对患者实际获取的检查结果展开判断分析。

对入选的研究对象采取外周静脉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及测APOC3水平。通过目的基因扩增(PCR反应),应用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技术(HRM)、结合酶切反应、荧光定量PCR及基因测序等方法,分出三种基因型(TT型、TC型、CC型)。进而研究其相关性。

1.3 诊断标准

CAC病变的临床诊断指导标准,要遵照患者发生的钙化病理改变现象的严重程度,将CAC病理改变现象具体划分成如下所述的四个级别:无钙化:检查视野之中没有发现任何阴影现象;轻度钙化:仅在患者心脏器官跳动过程中发现轻微且模糊的阴影,在患者心脏器官不跳动条件下完全无法观察到阴影。中度钙化:在患者心脏器官跳动过程中可看到较清晰阴影,在患者心脏器官不跳动条件下完全无法观察到阴影。重度钙化:随时可观察到清晰阴影。

2 结 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群体的血清APOC3水平和冠状动脉血管钙化发生率均高于检查组。本组患者的APOC3基因分布位点T-455C在人口群体中群众多态性特点,且在不同病例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相互差异性。

3 讨 论

在我国临床医学事业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CAC病理改变现象长期被認为是具备被动性、退化性、以及不可避免性的,且伴随患者的实际年龄增长逐步向终末期阶段加以演化的临床过程。然而,近期发现的部分基础性临床医学研究结果揭示CAC病理改变现象是具备积极性和规则性的临床变化过程,其极有可能在具体化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发挥一定表现程度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同时对于上述现象在具体临床中所存在的关联性特点,尤其是其在作为斑块不稳定预测因子方面的应用价值,目前依然存在争议[1]

临床经验揭示,CAC发生情况存在显著个体差异,且差异的发生本身与年龄因素、性别因素及疾病本身因素无关,而与遗传因素明显相关性。大量证据揭示血管钙化是一种与生理性矿化相近似的主动调节生理过程,不是非单纯性的钙磷被动沉积。且上述过程中通常需要类型多样的糖蛋白物质、转录因子物质、炎性因子物质等参与[2]。

载脂蛋白C3( APOC3)每个人都有,且广泛分布在甘油三酯脂蛋白物质和高密度脂蛋白物质之中中,进餐行为和疾病生理状态能够促使上述两种物质形态之间发生快速交换现象,继而引致两者之间的数量分布格局发生显著改变。在人体血浆内环境中处于高表达状态的APOC3物质除却能够引致人体发生脂类物质的代谢生理机制紊乱之外,近年来中还逐步被视作一种独立化存在的促炎角色被重新认识。基础性临床研究成果揭示,APOC3物质不仅是冠心病临床发病过程中具备充分代表性的独立风险因子,而且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程度具备密切相关性。在人类族群中,自然发生的APOC3合成基因的一个SNP能够导致其蛋白表达的数量水平明显降低,与野生型的基因编码序列相比,这些人类个体的冠脉血管组织钙化程度、10年CHD发病风险率指标测算结果呈现出明显降低变化。APOC3物质的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获取了持续多年的关注。国外研究重点关注了存在于第四外显子非翻译区中的C3175G,以及存在于启动子功能区中的2个多态性位点:C-482T序列和T-455C序列,而我国学者近年来则将研究重点放在了C3175G序列之上,在T-455C序列与CAD序列及CAC序列的的研究分析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缺位[3]。

血清APOC3水平升高和冠状动脉钙化是引致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诱因值得引起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 蔡 宏,严玉澄,陆任华,等.腹主动脉钙化评分可预估血液透析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程度[J].中国血液净化,2013,12(04):189-194.

[2] 张 剑,韩雅玲,荆全民,等.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1,19(06):318-321.

[3] 吉庆伟,柴 萌,刘宇扬,等.血浆白介素-37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相关性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5,34(02):79-81.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基因多态性相关性
胱硫醚β—合成酶G919A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meta分析
华法林基因多态性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与协调
决策有用观下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CYP2E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