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小王庄村建设实践,探析村庄规划如何落地

2018-09-12李媛范龙

居业 2018年7期

李媛 范龙

[摘要]“规划先行”不仅仅适合于城市,同样适合于农村。村庄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手段。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直至全国掀起建设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的热潮,无一不凸显了在大力发展新型城镇化的今天,村庄规划的重要性。然而在村庄规划几乎全覆盖的今天,由于缺乏科学编制、刚性管理和监督机制,村庄规划绘制的仅仅是一副蓝图,农村的实际问题依然没有解决,面貌依然没有改变。该文结合小王庄村建设的实际经验,从解读村庄,选择村庄建设模式,编制村庄规划等几个方面,浅谈如何将村庄规划落到实处,切实的指导村庄的建设和管理。

[关键词]以问题为导向;村庄建设模式;三规合一;村庄规划成果

文章编号:2095 - 4085(2018) 07 - 0062 - 02

小王莊村位于豫中平原,驻马店市西平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是众多平原村庄之一,其最大的特点是作为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粮种繁育基地,小麦、玉米亩产较高。

小王庄村于2016年6月开始编制村庄规划,2016年9月初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开始正式执行,截至2016年11月底,未来再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小王庄村,共流转土地2000亩,建设科技农牧生态产业园,包括500亩春秋棚种植区、250亩特种养殖散养区、80亩沼气站、200亩莲藕种植区、1000余亩的粮种繁育区,将为村民提供近1000个工作岗位,有效的提高村民收入水平;村庄东西向主要对外交通道路正在进行村民拆迁工作,建设资金已经到位;文化活动站、卫生室正在做建筑设计及施工图,预计2017年3月开土动工;村庄整治工作也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村容村貌对比六个月之前有了很大改善,村民建设家园,发展生产的热情高涨。

1 以问题为导向解读村庄

通过深入实地的调查,找准村庄发展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村民生活和村庄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开展规划编制。

1.1入户调查

通常,编制村庄规划的难点之一是村庄基础资料缺失,数据性、文字性资料几乎没有,农村农地和建设用地的权属关系复杂,数据量较大,地籍资料不全,村民意愿多样化,如果用平常的基础资料收集清单的形式来掌握基础数据,基本是不可能的。为了更切实更完整的了解村庄的实际情况,入户问卷调查便成了可行性手段。入户调查形式包括抽查和普查两种。抽样调查一般选取总户数的1/3到1/2,调查的对象既要有代表性也要有共性。普查则是对村庄所有户数均进行调查。

小王庄村庄规划采用普查的形式,对村庄1123户村民逐一进行调查,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080份,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家庭基本情况、居住生活情况、经济收入支出情况、村民意愿四部分。

1.2实地踏勘

一般的村域范围内需要1:10000的地形图,村庄建设范围需要整治和新建的则需要1:1000的地形图,依据1:1000地形图对现状建筑进行踏勘。小王庄村庄规划现场调研过程是将村庄每户进行编号,一户对应一份调查问卷,再用CIS分析手段将数据和图纸进行结合,直观准确的得到每户的现状信息。

1.3召开座谈会

组织村庄所在乡镇领导、村委主要领导以及村民代表以座谈会的形式,了解相关领导及村民的发展意愿和规划要求。

1.4用系统的观点分析村庄

从产业、空间、用地、设施及环境等方面系统地认识村庄,找准每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小王庄村为例。

产业方面,小王庄产业结构单一,不利于农民增收。

空间方面,小王庄居民点空间布局相对分散,居民点之间有耕地、坑塘或者林地分割,不利于公共设施的配置和共享。

用地方面,现状村民宅基地大小不一,用地不集约;村庄内部废置地和闲置地大量存在,不仅是对土地的浪费,也多用来随意堆放生活垃圾,影响了村庄的居住环境。

设施方面,设施包括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两个方面。

环境方面,现状村庄坑塘水系污染严重,水系和排水沟大部分已经干涸,杂草丛生,被用来堆放垃圾,不仅污染坏境,易造成洪涝灾害,水质污染也较严重;街角空地被用来堆放农作物秸秆或者生活垃圾,对环境影响较大;建筑风貌杂乱特色不足。

2 村庄建设模式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这一形式使得土地的开发利用模式和城市有根本区别。农村建设模式一般可以归纳总结为两种,一是统规统建,二是统规自建。

统规统建即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建设项目包括住宅、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村民按照需求购置住宅,建设的主体为政府;

统规自建即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村民依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户型,按照规划建设条件自主建设房屋。建设的主体为村民。

结合两种建设模式优劣点分析,并依据西平县二郎乡的具体情况,小王庄选择“统规自建”建设模式。建设策略——政府主导、村民参与、政府补贴,滚动实施,新建整治相结合。(政府主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政策引导;村民参与:自主建设住宅)

3 “三规合一”的思路编制村庄规划

河南省有大大小小的数以万计的村庄,目前村庄的发展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而中原村庄根据其所处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归纳总结无非有以下几个问题。经济落后,劳动力外流严重,耕地没有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而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经济落后,村庄产业单一、农民收入低下。因此村庄规划不能仅仅停留在整治环境和配备基础设施层面上,而应该从根本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问题。

本文探索尝试“三规合一”的编制手法,即“产业规划、空间规划、实施规划”。

3.1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是对村庄的产业体系、产业布局有一个明晰的定位,通过对上位规划、相关规划对村庄项目定位和空间发展引导作用的研究和论证,并结合自身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和发展诉求,确定村庄的主导产业及特色产业。通过分析产业布局影响因素对产业进行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影响因素一般包括交通条件设生产半径、产业对村庄环境的影响(主要指养殖业)、产业关联度等。产业规划还包括对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的布局。

就小王庄村产业规划而言,在综合分析村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结果,确定小王庄产业体系:以粮食种子种植为主、养殖(鸡)为辅、特色种植(蔬菜、瓜果)为补充。

3.2空间规划

空间规划是根据选择的主导产业以及居民点布局,在村域和村庄范围内,将土地资源进行整合、高效利用。包括村庄用地布局规划,居民点优化布局,村庄发展控制规划,村庄整治规划,村庄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规划以及村民住宅设计引导等。

村庄居民点的空间布局要遵循村庄自下而上的发展规律,平原农耕区的传统村庄是根据农耕距离自下而上自然形成的村落,在村落形成的过程中,智慧的解决了村庄洪涝、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问题。在小王庄村的规划中,则遵循这个理念,形成自然生态的村庄结构,避免植入过多的人工化的工程。

3.3实施规划

实施规划是对前二者的总结和排序,对于近期要实施的项目提出可行的策略,并对近期建设项目进行投资概算,并尽可能的落实资金来源。

4 村庄规划成果

4.1成果深度

村庄规划成果的深度最直接的一个原则是能够直接指导村庄的建设和管理。针对村庄的土地、空间等公共性资源的使用和调配以及公益性设施种类、容量和空间布局而设立的规划内容,要达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度,明確用地界线、指标规模、建筑退界要求等。

针对迫切需要开工的具体项目,或村民迫切要求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或涉及古代建筑或整体风貌格局保护、防灾减灾等特殊迫切问题而设立的近期建设的内容要达到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深度。住宅建筑选型要达到建筑初步设计的深度,村民能够直接用来指导建房。

4.2成果表现形式

村庄规划成果除了包括规划图纸和说明书外,还要针对村民编制一本通俗易懂的村民手册,明确村民的责任和义务,对村民的日常活动行为、建设行为、公共空间和设施的使用行为等有明确的约定和规范。

村民手册的各项内容需要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和村庄规划有同等的效力。

5 结语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的讲话:“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中国的农村亟待发展,中国农村的问题亟待解决,我们首先要明确目标,其次找准问题的关键,打开解决问题的机关,再制定一系列发展措施,同时制定实施计划。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定会碰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和难题,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打开问题的瓶颈。村庄的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无论对于基层干部、高层领导还是规划同仁,都是一个老生常谈却永远新颖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俊杰,村庄道路系统规划指标体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10,(03):51 - 54.

[2]陈铭,李华明,新时期村庄空间规划渐进策略探讨——以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彭楼村为例[J].华中建筑,2010,(08):120 -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