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与环境结合所产生的人文关怀分析

2018-09-12康乐

居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文化环境人文关怀环境

康乐

[摘要]人文环境包括社会共同体的观念、信仰、以及认知等,人文环境是社会中的一种无形的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于一个民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为环境是人们生活环境对文化的衡量,体现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人文的实际要求。建筑不仅是人们生存发展的空间,而且还承担着文化载体的重要作用,是周围文化环境的充分体现。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与环境结合产生的人文关怀,力求加深对建筑的理解和研究。

[关键词]建筑;环境;文化环境;人文关怀

文章编号:2095 - 4085(2018) 08 - 0039 - 02

建筑活动本质上属于一种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在人类文化活动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城市的魅力很多时候都是由于建筑的艺术营造出来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破坏性建设行为始终存在,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以消滅传统建筑风格为代价,有的旧城改造虽然保留了传统建筑,但是传统建筑却被众多现代建筑层层围绕,显得有些突兀,缺乏新老建筑之间的过渡。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建筑部门没有深入研究建筑与人文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没有充分认识到传统建筑对城市的意义所在,一味追求时代潮流反而失去了建筑和城市本身的特色,一个缺乏个性的城市就相当于一个人没有了灵魂。

1 建筑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大力发展,建筑工程的数量和规模都在逐渐增长。现如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建筑的需求不在局限于其美观性和实用性,而是更加侧重建筑的环保型和节能性,这是未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提到人文关怀,就不得不提到现在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设计的灵魂就是人文关怀,当然,人文关怀这一思想在未来应该普及到所有类型的建筑工程中。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不能过度消耗资源,不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任何的破坏。建筑行业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所以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将使用者的主观感受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充分体现出建筑自身的人文关怀的特点,才能更好地为使用者服务。

2 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建筑与环境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类祖先最开始是居住在天然的洞穴中,然后是将经过改造的洞穴或者在树林中搭建的屋子作为遮风挡雨的场所。所以建筑对人类的最原始功能就是充当一个庇护所的作用,为人们遮风挡雨、抵御猛兽的袭击。随着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建筑从单一化的庇护功能逐渐扩展为生活、生产、运动、娱乐等多样化的功能,建筑的形式也日益朝着多样化的趋势发展。拥有多样化功能的建筑显然在日常生活中会消耗资源并在排出废物,这就与环境发生了直接的关系。所以说,现代的任何建筑都离不开环境而独立存在,任何建筑对与环境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存在。相关研究显示,建筑对环境的作用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维护环境品质和平衡所起到的积极性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向环境排泄废物而降低环境品质的消极影响。

建筑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建筑是人类创造的环境,而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所以应该将建筑与环境进行有机结合,建筑应该充分利用环境,充分融入环境,成为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当今人类社会的建筑行业早已经实现了产业化转变,人类对建筑的经济家价值更加关注,无论是建筑的选址、造型还是装修都将成本和效益作为建设的主要衡量指标,很少有人会关注从人性的层面上来对建筑工程进行思考。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无论是引进技术还是人员配置都是为了降低成本、增加收益,造型上的创新也是为了增加建筑的卖点,最终目的就是将建筑产品更好地推向市场,实现建筑工程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作为经济产业的重要部分,这样定义建筑确实没有异议。

纵观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就会发现其实我国的建筑市场同样呈现出上述的历史发展特点,上世纪80年代,“豆腐块”建筑在我国大量出现,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我国人们对房屋的需求,从而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上世纪90年代以后,各大城市中开始处出现了高层建筑,这被众多建筑企业视作为迎合时代潮流的举措,能否建设高层建筑一度成为衡量企业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现如今,我国建筑行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却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发展起来的。问题是,任何行业的利润空间都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站在建筑企业的角度,最开始进入市场的时候可能是凭借机遇和胆量,靠着模仿和利益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但是在建筑理念国际化和市场环境不断完善的条件下,依然依靠以往的发展模式的可行性就非常低了,所以未来的建筑行业的发展重点就应该放在与环境的融合、体现人文关怀方面。

3 人文环境背景下建筑的设计要求

3.1 充分利用环境能源

以往的建筑工程多是以传统的化石能源作为来源,但是经过多年向大自然的索取,我国传统的化石能源已经面临着枯竭的态势,所以未来的建筑工程应该充分开放和利用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将太阳能和风能作为建筑正常运行中的能源来源,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的能耗,控制建筑成本,而且还能缓解传统能源紧张的现状。建筑的采光也是建筑能源消耗的重要部分,新型建筑可以广泛应用玻璃幕墙和落地窗设计,增加建筑的透光面积,充分自然光来满足建筑内部对光线的实际需求,缩短建筑的照明时间,从而降低建筑的在照明上的能耗。同时,科学设计建筑的通风设施还能有效减少建筑内部的空气循环装置,优化建筑内部的空气质量。总之,充分利用环境能源来对建筑内部的光照、空气流通等进行调节,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而且还能充分体现出建筑的人文关怀。

3.2合理设计建筑空间布局

将建筑内部空间科学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不仅可以极大增加整个建筑的功能,还能强化建筑的层次感,提高建筑内部空间的利用效率,实现建筑内部空间的优化配置。灵活地应用落地窗和玻璃幕墙等设计可以在视觉上加强空间的延展性,也就是让有限的空间看上去更大一些,从而达到愉悦业主身心的目的。此外,建筑装修还可以多应用竹子等天然的建筑材料,显著提升建筑的环保性能,让使用者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从而起到缓解使用者精神压力的作用。

3.3加强建筑内外的绿化设计

除了重视建筑内部绿化设计时,还需强化建筑外部的绿化设计,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设计绿地面积,不仅可以起到愉悦人们身心的功能,而且还能净化空气。

4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建筑模式已经逐渐与社会脱节,未来的建筑应该加强与环境的结合,其中应该充分体现人文关怀,通过建筑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敬,殷红,“之间”与“缝合”——刘家琨在“锦都院街”设计中的策略[J].时代建筑,2007,(04).

[2]孙润梅,中国古代图书馆建筑是中国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从“皇始宬”、“天一阁”图书馆建筑中看中国人文关怀[J].晋图学刊,2005,(06):73 - 76.

[3]王建华,建筑与照明的整合艺术与人文的交融——谈格栅建筑化照明的艺术特色[J].华中建筑,2003,(03):59- 60.

[4]廖倩文,上海某小区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分析[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1,(07):122.

[5]刘超,建筑信息建模技术(BIM)与绿色建筑设计[J].绿色建筑,2011,(04):48 - 49.

[6]黄珂.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文策略—一以低技术手段与软设计方法构建绿色生活[J].南方建筑,2014,(06):70 - 75.

猜你喜欢

文化环境人文关怀环境
环境清洁工
文化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校环境的优化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漫观环境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