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地区乡土民居更新的节约型设计策略思考

2018-09-12胡青宇李永帅

居业 2018年7期
关键词:更新

胡青宇 李永帅

[摘要]我国正处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高潮期,然而已建乡土民居却存在着重复设计、追求档次和堆积材料等方面的问题,与节约型设计存在很大差距甚至相左。基于此,提出一域一貌、总体控制、设计适宜性、突出材料乡土美四个方面的节约型民居设计策略,以期推动建筑设计实践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演进。

[关键词]节约型设计;乡土民居;更新;设计适宜性

文章编号:2095 - 4085(2018)07 - 0018 - 02

當前,新农村建设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期,全国各地正在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浪潮。然而,随着建设量的持续增加,乡村的建设繁荣发展的背后,却消耗着巨大的资源与能源,其中,乡土民居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其的材料资源使用与空间能耗更是重要一环。笔者基于设计实践,在分析已建乡土民居设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节约的角度对美丽乡村的民居更新设计进行了初步探索。

1 设计现状

其一是重复的形式设计。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乡村民居建设没有相应的设计标准和丰厚的研究基础,乡村民居的设计模式较为单一,过多关注外观的统一。特别是基于“一村一貌”的设计理念,每个乡村都强调个性化设计,以致各村的材料难以通用和互换,材料损耗率较大。另一类是基于相关乡村规划设计导则实施民居改造,虽然为乡村民居提供了标准化营造依据,却也忽视了乡土民居不同于城市的差异性与鲜明特征。

其二是过度追求档次。许多新建乡村的环境可以用“大拆大建”四个字形容,设计人员因地制宜的观念缺失、审美取向偏移,把设计服务和奢华消费文化对等起来,片面强调求新求异,大搞各种形象工程,注定把乡村建设成城市的附庸和山寨。其实,乡土民居设计与营建的终极指向在于改变乡民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以城市化的审美和标准为理想追求和指向。

其三是堆积材料。乡土民居更新并不意味着只能通过复杂化或昂贵材料的“过度设计”才能达到目的,基于节约、可持续原则的设计创意会更加符合乡土建筑的特质,采用“适宜性”选材策略,将不同价位的材料搭配使用,同样能取得较好的设计效果。除了必要的建筑界面装饰外,只要能满足空间形态功用性,要尽量展示原有建筑的结构美和材质美。

2 节约型民居设计的基本原则

艺术提升原则 艺术提升不是去做一个装饰,而是基于今天的建造体系探索一种中国本土的建筑方式,主要体现在利用传统手工建造工艺上,也包括利用乡土材料在内的废弃物提升建构的地域性把握和创新,同时,把传统材料与建造体系同现代技术相结合,二者之间的结合不是复旧,而是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与创新。

全寿命周期设计原则节约型设计所提倡的资源利用最优化,要从整体的、长期的视角来节约资源。建筑的节约型实际操作涉及面很广,节约型设计也不限定在单一层面、部分和近期效益方面,而是强调多种渠道的集合,强调的是设计在全寿命周期的资源、能源调配中充分发挥作用。

低经济成本原则低经济成本不仅单纯是减量或尽量考虑使用低价原材料而减少资源消耗,甚至简化设计、不要设计。长期以来对乡村建设的认知陷入了观念误区,强调的是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考虑选择当地的材料,降低施工难度而有助于农民参与自建;乡村工匠具有一套别样于城市的乡土建筑营造系统,在千百年的演变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和稳定,是一种活着的传统,也是一种直接面对现场并和实践保持强烈关系的地方营造文化。

3 节约型乡土民居设计策略

3.1“一区一貌”

我们并不缺少设计,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深入推进,民居更新出现了“一村一景”的设计定位,强调每个村庄的个性化。这种设计理念会导致区域村庄的可辨识性凌乱,地域特色难以形成。而采用“一区一貌”的设计策略比较适合新农村的特点和实际需求。为防止因设计风格过于统一造成单调感,允许每个村庄在统一设计理念的框架下进行适度的个性化设计。在保持统一设计格调的前提下,个性也得以体现。

3.2总体控制

首先要根据项目性质、建筑风格做好定位,将现状建筑分为保护性修建民居、建筑立面整饰民居及改建新建民居。对具有传统特色、风貌较好的民居,进行保护性修建;对建筑质量较好的框架、砖混民居进行建筑立面整饰;对破旧损坏、无人居住的泥墼和土坯民居进行改建或新建。根据乡村建设特征应首先强调功能,避免不必要的多余空间设计。节约型设计必须要在一个总体控制系统中才能体现,从全局出发的整体化思维方式,减少扩张,节省土地资源,形成集约的使用空间。

3.3 材料与技术适宜性

节约型的材料选择应和周围环境有融洽的关系、符合建筑的使用特质、具有很好的建造合理性与适宜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阶段尽量考虑使用或利用现有建材市场通行的材料规格来进行营建,从而节省材料的边角异型余料损耗。大规模拆迁重建产生了巨大的浪费,可以借鉴传统“物尽其用”“循环建造”的设计理念有意识地循环利用既有材料,使其成为营造的物质基础,包括旧青砖、石材、瓦、碎缸片等,完全跳开城市追求建筑奢华的误区,有效控制造价并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地制宜的发挥其最大利用价值的材料应用方式,达到生活信息的留存和文化记忆的延续。“适宜性”技术指向一种民间丰厚的“土木营造”传统,由此探寻一条适用于经济相对落后但符合乡村住宅品质的建筑策略,而不是什么传统性、文化性那些宏观的命题和叙事方式。因此,在当前的同质化竞争中,设计致力于发掘基本建造的表现力,包括结构类型、设计形式、构造形式。施工过程中还应避免过度模式化,应根据不同的物质属性寻找与其相契合的结构和构造做法融入到建构逻辑的创新之中,使其与地域中的传统信息取得联系,体现出资源节约、艺术提升和功能优化的价值。

3.4设计体系的适应化

在农村乡土民居的有机更新设计之始,我们应从功能、文化、历史角度梳理,对现有建筑进行质量评价,首先考虑拆与留的问题,并基于对现有乡村民居的建筑质量和空间功能格局的分析评估,然后进行相应的保护、改造与更新的策略选择。民居建筑功能转换、营建技术改新是空间设计的关健,乡土民居改建在适应功能需要、设施和技术标准的过程中,必然有新的元素植入改观内部空间,有意义的是,在面对新旧关系的存续再生中,从非常朴素的事情人手,逐渐形成一种可持续性的思考和当代性的工作方式。最终通过科学的节约型设计,才能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民居生态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戈晓宇,霍锐,李雄,节约型园林背景下园林材料的应用策略[J].建筑与文化,2015,(11):78 - 80.

猜你喜欢

更新
新课程背景下更新教学观念
浅谈高中语文新课改教学
浅议加强素质教育更新教学观念
初中德育工作的策略探究
燃烧驱动连续波化学激光器的喷管发展
魏晋南北朝经学的演变与更新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尽情享受电影
4个月没换女朋友林更新这次“更新”持续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