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稳定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8-09-12魏恒山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20期
关键词:效果

魏恒山

【摘要】目的 分析不稳定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5年3月1日~2017年3月1日在我院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46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药物治疗,研究组实施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总有效率和血清hs-CRP、PDGF、TNF-α改善情况得到比较上,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病情,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关键词】不稳定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0..01

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是一种冠心病的急性心脏事件,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疾病是处于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之间的中间临床综合症,其基础的病理特点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1],临床表现多为心前区疼痛、胸部不适。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该疾病呈现着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了人们的健康。

为了更深入的分析不稳定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此次研究我院选择了93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进行了治疗,具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5年3月1日~2017年3月1日在我院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9例,女44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8.5±4.5)岁。均确诊为高危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知悉本次研究内容,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于2015年3月1日~2017年3月1日在我院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46例。其中,研究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68.2±4.4)岁;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46~82岁,平均年龄(68.7±4.6)岁。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硫酸氢氯吡格雷、美托洛尔等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时间为1年。

研究组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硫酸氢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等常规药物治疗,术中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根据病情选择支架植入(或是单纯球囊扩张删除)手术,术后,给予患者降糖、控压等治疗,治疗时间为1年。

两组心绞痛程度符合加拿大心绞痛分级Ⅲ~Ⅳ级。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对比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2)检测并记录患者血清hs-CRP、PDGF、TNF-α的情况,比较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总有效率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不稳定心绞痛属于冠状动脉粥樣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该疾病主要原因为冠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导致了心肌缺血。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以溶栓药物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为主,通过对阻塞的冠脉进行开通,

以恢复心肌血流的灌注,从而减少心肌缺血产生的损伤[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通过经心导管技术对狭窄会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进行疏通,从而改善、恢复心肌血流灌注,近年来常被用于治疗冠脉疾病。相对于传统分溶栓药物治疗,该方式能够使下降血管的再闭塞率,避免血运再次的重建,从而减低心血管事件[3]。

结果显示,在总有效率上,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在血清hs-CRP、PDGF、TNF-α改善情况得到比较上,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病情,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白 雪,陈东风,王少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变化[J].山东医药,2016,56(03):49-51.

[2] 姚 远,梁 峰,沈珠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5,23(09):508-511.

[3] 高 秋,杨 松,陈燕春,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6,38(21):3227-3229.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组合练习难度大,贴近实战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