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军教授治疗颈源性疾病验案举隅

2018-09-12孙明涛陈超丽李军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20期
关键词:验案颈椎病

孙明涛 陈超丽 李军

【摘要】近年,颈椎病发病率不断升高且趋向年轻化,忽略了颈椎病,而因其引起的颈源性疾病常常容易误诊漏诊[1],李军教授通过对颈椎的解剖、颈部的生理病理认识,结合临床经验,认为应“从肌肉着手”,提出“颈肌椎病”一说,以涤痰化瘀之中药为主,配合以“托腮抬头法”锻炼逐渐使两侧颈肌肌力平衡,以恢复颈椎解剖位置,对于颈肌椎病及颈源性疾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颈椎病;颈肌椎病;颈源性疾病;李军教授;验案

【中图分类号】R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0..02

1 病因病机

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退变、小关节病变、骨赘形成、韧带增厚及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造成。长期低头工作者及伏案工作者多发,李军教授通过长期观察发现临床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颈椎病有关,如头痛、心律失常、耳鸣、头晕、癫痫、恶心、呕吐、失眠、四肢麻木等,加之研究颈椎的解剖、生理、病理,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将颈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归根于颈部肌肉的慢性劳损,提出“颈肌椎病[2]”一说,他认为颈肌椎病的发生与痰瘀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颈部肌肉的慢性劳损,导致筋脉气血运行受阻,颈椎两侧肌肉牵拉固定力量减弱或失衡,引起椎间盘、颈椎结构或位置的改变,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或脊髓而致颈源性疾病的发生,出现酸、痛、肿、胀、僵硬等不适,其基本病机为痰瘀交结颈项部经脉。李军教授临床治疗颈椎病从颈部肌肉劳损入手,自创“托腮抬头锻炼法[3]”结合中药涤痰化瘀,每获奇效。

2 验案-颈源性心律失常

患者张某,女,39岁,以“心慌5年,加重伴气短14天,伴头晕、肢麻”为主诉2017-3-9就诊,患者诉5年前因心律不齐、早搏在咸阳市中心医院,行冠脉造影示无明显异常,曾先后服用“倍他乐克”等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其效不佳;14天前因劳累后心慌加重,伴气短,今特来就诊。患者自发病以来纳食一般,眠差,易醒,多梦,小便调,大便秘结,4日1日行。既往“颈椎病”史5年。查体:双耳穴“颈椎区”压痛(++)唇舌黯,苔薄白,舌边尖红,舌下瘀丝(++),脉沉细滑而结。心电图示:心率105次/min,心律不齐;颈椎X线片示:颈椎曲度变直,双侧C2-3、C3-4、C4-5椎间孔狭窄。辨证:颈项筋脉痰瘀阻滞;诊断:1.颈肌椎病;2.颈源性心律失常。处方:天麻15 g,葛根15 g,陈皮15 g,姜半夏15 g,丹皮15 g,栀子

15 g,桃仁15 g,红花15 g,生地12 g,当归12 g,赤芍

15 g,川芎12 g,元胡15 g,土元10 g,水蛭6 g,白芷8 g,苦参15 g,丹参15 g,石菖蒲10 g。服药12剂配合以平卧颈椎枕及“托腮抬头法”后复诊时,患者心慌、气短、头晕、肢麻均明显减轻;即测心率80次/min,予上方基础上再加血竭3 g、地龙15 g以增强涤痰化瘀之效,服药12剂。三诊时,服药后心慌、气短、头晕、肢麻消失,心电图示:心率72次/min。复查颈椎X线片示:生理曲度稍曲,双侧C2-3、C3-4、C4-5椎间孔未见狭窄,嘱继续平卧颈椎枕及“托腮抬头法”再予以上方12剂中药以善后。

颈肌椎病当属于中医学“痹症”的范畴,患者心慌、胸闷为颈椎压迫交感神经导致的颈源性心律失常,头晕为压迫椎动脉、肢麻颈椎臂丛神经所致,加之唇舌黯,舌下瘀丝(++),辩证当属颈项筋脉瘀阻,方用李老师经验方天葛二陈丹栀桃红四物汤加减,取其活血祛瘀,化痰通络之功。栀子性苦、寒,有凉血清热除烦之功效;苦参为李军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经验用药,现代研究苦参提取物苦参碱有抗心律失常作用;患者坚持配合平卧颈椎枕及李老师自创“托腮抬头法”颈椎锻炼症状缓解。

3 验案-颈源性头痛

臧某,女,50岁,渭南人,以“头痛、头部灼热、五心烦热、颈项强痛半年余”为主诉2017-4-28就诊。患者自诉半年前因睡眠不好、压力大出现头部灼热,头部椎刺样头痛,以右侧为主,右侧肢体麻木,夜休及改变体位时加重,口服“氟桂利嗪”效不佳;纳食一般,夜休差,多梦,小便可,大便不成形,1日一行。月经已紊乱,近2月停经。既往有“高脂血症”、“颈椎病”病史;查体:双耳穴“颈椎区”压痛;唇舌暗,苔薄黄,舌下脉络瘀丝(++),脉弦细滑。颈椎X线片示:右侧C2-3椎间孔狭窄,齿状突右偏。诊断:1.颈肌椎病;2.更年期综合征;3.颈源性头痛(枕大神经痛)。辨证为肝肾阴虚,颈项筋脉痰瘀阻滞;处方为:仙茅12 g,仙灵脾12 g,丹皮15 g,栀子15 g,

知母12 g,黄柏12 g,桃仁15 g,红花12 g,生地12 g,当归 g,赤芍15 g,川芎12 g,女贞子12 g,旱莲草15 g,元胡15 g,蝉蜕10 g,白芷6 g,石菖蒲8 g,陈皮15 g,姜半夏

15 g。中药12剂配合“托腮抬头”锻炼法。2017-5-25复诊,患者诉服药后头痛、颈项强痛、头部灼热、五心烦热均明显减轻,继予上方加蒲公英30 g,焦三仙各15 g,黄芩

12 g。2017-6-8三诊,患者诉头痛、颈项强痛、头部灼热、五心烦热均消失,嘱患者继续平卧颈椎枕及“托腮抬头”法锻炼,再予上方12剂以善后。

患者头部呈椎刺样头痛,以右侧为主,经要求患者指出头痛部位:从右侧后枕部延伸至右侧发际处均有疼痛;此循行符合枕大神经分布,为“枕大神经痛”,故诊断为“颈源性头痛”,以桃仁、红花、赤芍、川芎、陈皮、姜半夏滌痰化瘀,配合“托腮抬头锻炼法”,头痛症状明显改善。患者为50岁女性,头部灼热、五心烦热、夜休差,多梦,属更年期综合症,中医妇科书中称之为“绝经前后诸症”。“女子七七,任脉虚……天葵竭”,李老师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肾为水火之宅,五脏之根。肝肾同源,肾水不足,致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虚热内生,表现出一派阴虚火旺征象。治当滋补肝肾为法,阴阳两虚,淫羊藿、仙茅增再加女贞子、墨旱莲滋补肝肾,眠差,加菖蒲服药后,患者诸证缓解。

4 结 论

颈椎是人体脊柱活动频率最多的节段,连接着头颅与躯干,起着“承上启下”之作用,颈肌肌肉力量薄弱,容易使颈椎牵拉失衡,且颈椎周围组织结构复杂[4],包含有淋巴结、气管、食管、甲状腺、血管、脊髓。颈部肌肉劳损,颈椎失稳,椎间隙狭窄、小关节功能紊乱等会压迫血管、神经形成慢性炎症性刺激,导致神经支配区域出现疼痛、感觉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反射障碍等。杜绝不良生活习惯,坚持做颈椎操,以防患于未然,才能够防止颈肌椎病的发生以及颈源性疾病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宋 来.颈椎病的不同症状和临床特点[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8,148:96.

[2] 伍银平,李 军.李军教授论治颈肌椎病经验总结[J].2017,13(7):75-76.

[3] 赵 星,李 军.李军教授论颈源性心律失常[J].2015,35(4):2-4.

[4] 柏树令,应大君.系统解剖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验案颈椎病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杜小利教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验案举隅
生脉饮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验案
胡志强教授运用化痰通络饮加减治疗眩晕验案举隅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心肌病验案举隅
陈福来教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经验举隅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针刺颈椎病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