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门诊高血压患者认知误区及防治措施

2018-09-12黄莺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15期
关键词:防治策略高血压

黄莺

【摘要】高血压病是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在社区门诊接收治疗时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导致高血压控制率偏低,而设法避免这一系列误区,能促使患者获得较多的益处。

【关键词】社区门诊;认知误区;高血压;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15..01

高血压会引起脑卒中、冠心病等严重性疾病,对患者的健康會造成很大影响。临床治疗高血压,一般以控制患者血压为主,临床多选择降压药进行血压控制,但高血压临床治疗周期比较长、患者发病率比较高,临床治疗周期比较长。由于患者对于高血压防治知识知之甚少,治疗环节存在一系列的误区,而有效避免这些误区,能有效提升血压控制率,降低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

1 社区门诊高血压患者的认知误区

1.1 频繁更换治疗药物

部分人患有高血压之后,并未遵循医嘱用药,而是根据病友或者药店的推荐使用药物,或者偏信广告内的“好药”,这种情况下必然需要频繁更换药物,治疗并不规范。高血压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时,必须综合考虑年龄、有无糖尿病、尿酸等代谢异常,以此达到有效控制血压稳定,也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1.2 以感觉判定血压高低

通过研究发现,部分患者日常并不重视测量血压,单纯根据自我感觉使用要求,日常服药并未出现不舒服,如果发现头晕、手指麻木的症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药量[1]。在现实情况下,并无症状并不表示血压不高,临床症状较多的,血压也不一定比较高。换言之,血压高低与临床症状并不呈正比例。没有症状并不表明血压不高;而临床症状比较多,血压也不一定非常高。高血压在刚刚出现之时,对血压进行测量后会发现血压升高。虽然并未出现任何症状,但心脏合血压负荷一直存在,长此以往引起心肌肥厚、冠心病、脑出血等症状。

1.3 担心用药副作用

如果并未有效控制高血压所带来的危害,而药物治疗副作用发病率会明显降低,与高血压患者产生的危害相比较,则明显不足。部分患者由于担心长时间服药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不敢长时间服用药物。现阶段,临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主要依据患者是否存在并发症或合并症,通过不同的降压机制药物联合使用,尽可能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部分高血压患者服用相应的降压药物后,并未定期监测血压,以为主要进行治疗,许多患者服用降压药后,不定期复测血压。而不论血压降低效果如何,只要缺少自觉症状,或者以为血压降低就放手不管,忽略血压监测的重要性,导致多数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并不理想。

2 有效防治高血压治疗误区的建议

2.1 普及高血压的防治知识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高血压作为一种身心疾病,治疗逐渐从简单的治疗模式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方面转变。而高血压治疗要以综合性康复医疗活动为主,医生必须承担起患者健康生活教育者,向患者及其家属展开宣教,促使患者积极参与治疗整个过程,督促患者严格改变治疗性生活方法及药物治疗。倡导患者食用清淡、富含丰富纤维素的食物,每日限定盐的摄入量不可超过6 g。此外,钾作为促进人体排钠和扩展血管的功能,日常生活中必须补充大量的含钾食物,例如:乳制品、素食等。所用降压方案及药物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展开,必须长时间用药,定期做好随访工作。

2.2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之所以存在治疗误区,关键因素在于不具有对高血压治疗正确、全面的认识。社区门诊可通过讲座、发宣传单、宣传栏等方法展开宣传活动。其中,健康讲座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医患双方可利用面对面讨论、问答的方法,并介绍自己的治疗体会。而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也要注意多种多样,例如:高血压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等,做好正规、全面的治疗和预防,并阐述不正规治疗带来的危害等。告知高血压患者必须定期监测并详细记录血压水平,对于初期服药者,可以每隔2 d监测一次。待患者的血压处于稳定水平之后,每隔1~2 d进行1次监测,必要情况下,实施24 h动态的血压监测,便于真正掌握用药合血压改变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医生更准确的指导用药[2]。

2.3 建立高血压俱乐部

高血压患者具有病程持续时间长、病情容易反复、采用药物治疗见效慢等特点,导致患者情绪容易出现波动,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情况。此外,高血压患者比较多,且多数人是老年人。社区门诊可与社区居委会等单位,联合组成高血压患者俱乐部。利用高血压联谊座谈等方法,监测患者的血压、为患者解答疑难问题等,以此增加患者防治知识。同时,社区门诊可安排一些文化程度高的患者谈论其亲身体会情况,消除患者的紧张、及早等不良心理。此外,可安排曾出现治疗误区的患者,讲解自己的误区治疗感受,让更多的患者引以为戒。

3 结 论

综上所述,社区门诊高血压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存在认知误区,通过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提升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具有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洪良.基层社区高血压防治中需认清的几个误区[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1):184-186.

[2] 徐秋艳,徐彩艳.高血压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运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0):383-384.

本文编辑:吴 卫

猜你喜欢

防治策略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这些高血压的治疗误区你知道吗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工民建筑施工中墙体裂缝的防治策略探讨
关于冷却塔的落水噪声及其防治策略探讨
探析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及防治策略
52例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建筑施工用电的安全隐患与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