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怒江傈僳族的服饰文化变迁与发展研究

2018-09-12杨谨瑜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兰坪饰物贡山

杨谨瑜

17世纪以后,傈僳族分批迁徙并最终定居怒江流域,形成了独特而又鲜明的民族服饰文化。福贡、贡山的傈僳族以右衽无袖短衣和多皱折长裙为代表,而泸水、兰坪的傈僳族则以右衽有袖衣服、前后围两块长及脚膝的围腰下着裤子的服饰结构为特色。傈僳族服饰从最初的兽皮、粗麻布到后来的细麻布、棉布,饰物经历了动物骨、竹饰和珠串贝壳银饰等,从粗糙走向精美,是傈僳族社会生活变迁和发展的缩影。

服饰是一个民族审美情趣的高度概括和具有代表意义的外部形象特征,服饰的演化反映出时代变迁的脚步和社会进步的景象。世居怒江大峡谷的傈僳民族崇尚自然,热爱生活,在漫长的社会劳动中,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经过漫长时期的日积月累,形成了目前丰富多彩的怒江傈僳族服饰特征。

一、怒江傈僳族服饰源流

与其他少数民族的服饰一样,傈僳族服饰受居住环境和生活习俗的影响,而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又因傈僳族在历史上不断迁徙而发生变化。纵观国内外的傈僳族服饰,具有几十种色彩各异,款式不一的服饰面貌,仅在怒江峡谷,就有几种不同的傈僳族服饰,具有代表性的是以福贡和贡山的珠帽、贝壳等饰物相配的右衽无袖短衣和多皱折长裙服饰结构,以及泸水、兰坪的银玉等饰物相配的包布头、右衽有袖衣服、前后围两块长及脚膝的围腰和下着裤子的服饰结构。据《合庆县志》记载:“傈僳女性的服饰较复杂,以自制土麻布缝就的裙子称百皱裙”。《陇川文史资料》又载:“傈僳族妇女喜穿麻布短裙,汉族称之为白傈僳”。由此可以断定,福贡、贡山的傈僳族服饰与“白傈僳”属于同一部落祖先手工制作传承。而泸水部分地方的傈僳族服饰在色彩的组合搭配上则与“花傈僳”服饰极其相似。

二、怒江傈僳族服饰的变迁和发展

由于怒江山川险峻,交通封闭,长期与外界隔绝,经济文化落后,社会发展缓慢,因此傈僳服饰的发展较为缓慢。从自制麻布、原始饰品到商品饰物、商品布料,其间经历了几千年。最初,傈僳族的服饰布质粗糙、色彩单一、款式简单,主要以粗麻布为主,兽皮、草根为补充。傈僳族对服饰的制作纯粹是为了取暖御寒和遮盖,尚未形成服饰的观念。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傈僳族对服装和饰品的要求也逐步发生了改变。首先,傈僳族服装的色彩由原来单一纯洁的白麻布变成做工精细的渗有黑线或兰色的条纹并有饰边的衣服和裙子。其次,由原来无任何饰物变得刻意加工附加饰物,戴在脖、耳和手腕上。清朝末年后,随着国家商业贸易活动的发展,各色珠贝、银玉饰物和棉布、棉绒布、机器线织出来的细麻布逐渐取代了原始饰物以及做工粗糙的粗麻布和兽皮。

(一)福贡、贡山的傈僳族服饰

福贡、贡山的傈僳族服饰基本同化。男性着包几尺长的包头布,右式右扣麻布短衫或长衫,下着长及膝、宽一尺长的裤子。女性头戴植物果子串成的珠帽,衣着右衽式短衣,下着及膝的多皱折的短裙。

最初,福贡、贡山的傈僳族服饰无任何饰线修边,男女均以兽皮和粗布缝就的便服为主。饰物也较原始,以猪獠牙、虎牙或鹰爪为主,一般挂在男女脖子上用来避邪。清末到民国初期,福贡、贡山的傈僳族服饰依然处于自织自缝衣服和自造饰物阶段。然而,麻布的加工、缝织技术有所改进,即学会了染色。以黑、红两种线为主,衣服上有了饰边。饰物也从笨重的动物骨发展到轻巧的竹饰,即用细薄的竹片编成“李哦”(带在脖子上的竹蔑圈)和“言嘎”(带在小腿上竹蔑圈)。这种竹饰用黑生漆染成黑色,既能防腐、防虫又能调节色彩,带在男女脖子和小腿上,少则二三十圈,多则四五十圈,与无色无纹的粗布衣服相配套,给人自然和朴实的美。

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由于兰坪、维西和西藏等地的商人带来珊瑚、玛瑙、珠贝等饰物以及各种棉布,加之国家贸易布料的源源不断运入,福贡、贡山的傈僳族服饰演变发展得十分精美。麻布的加工也十分考究,麻布也逐渐变得精细柔软。从节日盛装上看,更能反映出这种发展定型了的傈僳族服饰,即男性头包数尺长的纯白麻布,外着右衽麻布短衫或长衫,内穿衣服同化于汉族的衣服和裤子,腰系钉有几行贝壳的腰带,出门挎长刀,打猎带弩弓和箭包。女性头戴红白相间的珠帽,耳坠“俅罗赶”(即红珊瑚),穿黑色或红色或紫色的棉绒布无袖短褂,内穿衣服同化于汉族,一般以季节变化而定。下着长及脚踝的多皱折麻布或棉绒裙,左肩至盆骨右侧带数股珠串、玛瑙串和一股圆形白色贝壳串,胸至脖带数股红珠和白珠串,外挂一个各种彩布和彩绒线拼缝描锈、末端左右两侧留两片耳朵的包包。整套傈僳族服饰价值千元以上,是傈僳族社会生活发展的缩影。

(二)泸水、兰坪两县的傈僳族服饰

泸水、兰坪两县的傈僳族服饰不完全同化。男性服饰基本一样,但女性服饰区别于福贡、贡山两县,可分两种。一种以泸水县洛本卓一带的傈僳族女性服饰为代表,头戴一圈纽扣帽,耳坠各种料珠或银环,衣着对襟背布,长处盖住臀部。另一种以泸水县俄多罗佑一带的傈僳族女性为代表,头缠数尺长的布,耳坠银环或玉环,衣着右衽式有袖衣服,前后各围围布,下着裤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泸水、兰坪两地的傈僳族服饰也像福贡、贡山两地一样经历了自织自缝自造服装阶段。但由于离大理等地相对于福贡、贡山较近,因此,其除了粗布以外,还有棉绒缝制的衣服,但衣服上尚没有饰线饰纹,头饰也以简单的植物根茎红色“古米时”(一种缅甸生长的植物根茎)和白色颗粒珠为主。泸水、兰坪两地的傈僳族服饰的重大变化就是对各种彩色布料的利用和组合,以及边饰的复杂多样化。他们的饰物五颜六色,琳琅满目。泸水县落本卓一带的傈僳族女性头戴一圈订满白色纽扣的帽子,耳坠各色料珠。颈部挂着红、白、蓝色等相间的小珠串,胸坠挂有一个贝壳。衣袖和衣襟布由各种不同颜色的彩布拼缝而成,像藏族妇女的前围布,以黑色棉布為基调,边饰各种条纹和花朵,其他方面则保持原来的样式。泸水县古登俄多罗、佑亚一带的傈僳族妇女头戴几尺长的黑棉布,耳坠大银圈,衣袖及右衽边缝就的各种细条十分丰富,正领扣用一个大银锁,前围布的边饰十分精细,有各种各样的色彩缝绣泸水县大兴地一带的傈僳族妇女服饰与右亚一带的傈僳族妇女服饰结构一样,但他们头布上还多钉了几行贝壳扣,围部的腰带上也钉着几行大小不一的贝壳扣,胸挂三至四个不规则的勺形贝壳,除此之外均相同。兰坪傈僳族服饰女性上穿右衽式衣服,下穿前后围拢的围裙,长及膝部,小腿打有绑腿。其他大部分地区普遍着包头布、右衽式衣服,前后围腰布,穿裤子,饰物以银、玉、金为主。

三、怒江傈僳族服饰的开发价值

怒江傈僳族服饰文化资源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实用价值,因此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首先,从发展旅游的角度来说,傈僳族服饰多姿多彩,是民族旅游中最具生气、最有光彩的部分,其本身丰富的文化内涵构成了一部活的社会生活史,同时,它作为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件瑰宝有着巨大的开发前景。傈僳族服饰与民族歌舞、民族风情、旅游活动的关系极为密切。

其次,从发展地方经济的角度来说,傈僳族服饰文化资源可以直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例如,傈僳族的挎包、围腰、头饰等,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实用价值,也往往成为旅游者购买的对象。此外,傈僳族服饰文化资源可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地方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从当地的民族文化资源实际出发,抓住民族服饰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再次,从发展民族工艺品的角度来说,傈僳族服饰不仅体现着傈僳族人民高超的手工技巧,还生动地反映着他们的审美观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无论是傈僳族服饰本身,还是头饰、配饰等等,都是非常精美的手工艺品。

四、结语

怒江傈僳族服饰历经数百年,目前已形成多姿多彩的服饰风格,在各种重大的节日活动、宗教活动场合不断被傈僳族作为节日盛装穿戴出来,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欣赏。傈僳族服饰作为一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融合的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利用价值。只要我们能够认真把握其民族性、季节性和时代性,就能为地方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昆明学院学报编辑部)

猜你喜欢

兰坪饰物贡山
弹片,是母亲唯一的饰物
云南贡山县6~80岁独龙族居民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分析
这个叫“贡山”的岛,你爱了吗?
辉煌三十年 魅力新兰坪
浅析贡山县白山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
美调查中国产儿童饰物镉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