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西部地区星级饭店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2018-09-12尹雪梦杨启智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星级饭店生产率旅游业

尹雪梦 杨启智

本文通过DEA-Malmquist模型,对西部12省份星级饭店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定与分析,探讨2001-2015年区域产业的增长方式及其发展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在研究时段内,西部地区星级饭店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5%,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推力,技术效率处于倒退阶段。这表明现有技术未能充分利用,没有形成有效的规模效益,地区之间的发展变化波动较大。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旅游业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已成为推动宏观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西部各省份,在积极顺应现代经济的发展大势下,旅游业发展呈良好发展的态势。星级饭店是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保护旅游者切身利益提供的住宿设施,是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及满意度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同时,星级饭店业的发展效率也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效率是指在投入产出给定的情况下,对资源的最大程度利用。自2011年以来,西部12省星级饭店业经营规模出现一定的下降,从2011年开始,营业收入从407亿元下降到2016年389亿元,但星级饭店数量从3 282家上涨到3 857家。在2016年,各省利润总额贡献度也不相同,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利润亏损3.39亿元,广西壮族自治区利润总额为3.06亿元,云南、四川这些旅游业发展态势好的省份利润也是亏损的情况,而以等级高的星级饭店的利润额下降更为严重,行业经营效率亟待提升。

目前,国外的研究主要是酒店和旅行部门,很少研究一个区域的旅游效率或生产率,Koksal和Aksu利用DEA分析土耳其国际旅行社经营效率时发现其国际旅行社中79.16%的旅行社是无效经营。Breman等提出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全面反映生产率的指标得到了全要素生产率及实际投入量、产出的变化趋势。国内研究则是将国外理论结合国内现状进行测度研究,主要涉及制造业、金融业、新兴产业等领域。随着计量方法的提高,研究视角也不断延伸。近年来,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各区域、各产业内部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上。何俊阳等在分析中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效率特征中发现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贡献最大。张琰飞认为,中国星级饭店的技术效率逐年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有所提升。黄伟伟等对旅游业内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认为,东、中、西部地区旅游饭店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差异。龚艳在对长江经济带上旅游业效率的分析中,提出开展全域旅游、发挥“旅游+”功能、推进“科技兴旅”等相关建议。

本文从投入产出角度出发,通过基于产出的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法,研究西部12省近10年饭店产业时空演变规律,科学评价各省星级饭店业的发展效率,为今后产业高效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二、研究方法

(一)DEA-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

最初的生产率是指单要素生产率(PFP),仅研究一种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忽视了其他要素对最终产出的影响,不能成为测度生产效率的标准之一。在20世纪50年代,索洛对美国非农业私营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可解释80%的产出增长,他认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是无法用资本、劳动解释的。Kendrick认为,在生产活动中,除了基本要素直接影响最终产出外,技术进步、有效的资源配置和管理质量也能影响经济增长。Jorgenson和Griliches应在建立生产函数中考虑所有的生产要素,避免模型设计的偏差,误导研究。本文认为全要素生产率(TFP)是指总产出中除有形要素投入外其他不能直接解释的“余值”,包括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创新等,这些技能、水平的提升对生产效率的提高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生产前沿方法,Caves将其应用于生产率变化的测算中,用Malmquist投入距离和产出距离函数定义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可以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TECH)和技术效率变化(TEC)。

Malmquist指數假设在t时期的生产技术水平为St,t时期的投入为Xt,产出为Yt;而t+1时期的投入为Xt+1,产出为Yt+1。生产过程可以用集合表示为:

式(7)中,假设C为规模报酬不变,V为规模报酬可变,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被分为三指数的乘积,分别为纯技术效率指数(Pech)、规模效率指数(Sech)和技术进步指数(Techch),其中任何一个指数大于1表示其对TFP的增长起拉动作用,小于1表示对TFP的增长起阻碍作用,等于1则说明对TFP没有影响作用。

(二)变量、数据来源与处理

饭店行业日常经营活动本身可以被看作为一个完整的投入产生系统。本文以星级饭店行业数据为研究样本,借鉴以往星级饭店经营效率的相关指标,立足星级饭店决策单元和星级饭店的行业经营特征,从投入产出角度出发,投入指标以资本和劳动力为主,产出标准则以收入为主。考虑到饭店管理模式、经营方式等影响效率高低的其他指标数据较难获取,故沿用左边和保继刚选择企业层面的数据。一般情况下,投入产出模型要求DUM单元数一般不低于投入产出指标数之和的两倍,故选取时间跨度为2001-2015年,其中,劳动投入采用当年年末从业人员数量和,资本投入采用当年年末固定资产原值,并按照“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将其平减至2001年的不变价格,产出以当年年度营业收入衡量,并换算成2001年的可比价格。研究范围为中国西部地区12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四川省、甘肃省、青海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上数据来源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2-2016年版》《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副本)2002-2016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及各省统计年鉴。根据上述的DEA-Malmquist指数法,将投入及产出数据带入软件DEAP 2.1中,计算各省星级饭店行业历年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值(TFP)、规模效率变动值(Sech)和纯技术效率指数(Pech)。

三、西部地区星级饭店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

(一)星级饭店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总体情况

从表1来看,西部12省(市、自治区)星级饭店业在考察年份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5%,其中技术进步实现增长3%,表明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科技术的影响,积极引进和学习先进技术,为进一步提高行业内部产品自主创新高新技术做准备。而技术效率降低7%,纯技术效率退化1%,规模效率退化了2%,表明在研究期间内,西部12省(市、自治区)星级饭店业管理经营手段和方式相对其他地区而言较为落后,缺乏专业的管理理念和人才。规模效率平均下降2%,表明现有投资并未形成规模效益。

(二)星级饭店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时间差异

分阶段来看,在2003-2006年,星级饭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波动较大,全要素生产率出现负增长集中在2005-2006年,自“十一五”后,增长率逐步升高,在2011年达到最高值15.9%。自2013年后,星级饭店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在2014年达到最低值-7.6%,如图1所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高端民宿”等新型休闲方式增加、持续火爆的“出境游”都降低了星级饭店对游客的吸引力,影响了星级饭店业的发展效率。

(三)星级饭店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省域差异

从省域层面看,有8个地区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平均增长率最大的省份为四川(3.3%)、重庆(2.6%)、广西(2.2%),这表明3个地区星级饭店业实际投入到产出的转换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增长均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所贡献。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创新是其星级饭店业良好发展的原因,饭店业制度的创新、经营的管理手段均对实现产业快速发展建立基础。

甘肃、新疆、宁夏、内蒙古和陕西5省的增长率保持在0.1%~1.2%,由表2可知,除甘肃省是由技术效率的增长影响,其余4省(自治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来自技术进步的增长,其中陕西省的技术效率负增长速度最快,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也存在负增长态势,这说明在日常饭店业的经营活动中,行业内部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未得到合理利用,固定资产投资没有在合适的投入规模下开展,削弱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云南、贵州、青海、西藏的全要素生产率呈负增长态势,技术效率增长均为负值,表明上述省(自治区)星级饭店业内部制度体系、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都未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有一定贡献。西藏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低的原因可能是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劳动力和资本投入量较为落后,饭店业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增长。图2是2001-2015年各省(自治区)星级饭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表2是各省(自治区)年均全要素指数及分解。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面对“高端民宿”“精品酒店”等新型旅游业态的冲击,如何提升星级饭店产业的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激发产业内在创新力,已成为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结合本文研究,实证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内部影响机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技术进步推进产业发展。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业的发展,比如酒店内部设施环境的改善、服务产品的高科技化都可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星级饭店通过优质的服务理念、适当的规模扩张及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资源的發展水平。

第二,未形成有效的规模效益。将技术效率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可知纯技术效率退化1%,规模效率退化了2%。这说明西部地区星级饭店产业的发展并未形成有效的规模经济,行业内部通过投资并未形成规模效益。

第三,区域间变动较大。从区域角度看,全要素生产率省(市、自治区)排名前三分别为是四川、重庆、广西,西藏增长率较为靠后。其中,云南省及重庆市的规模效率平均增长率为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技术效率为0,西藏自治区与青海省纯技术效率平均增长率为0,即在此期间,上述五省(市、自治区)的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及纯技术效率均未发生变化。

(二)建议

在当前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西部各省(市、自治区)星级饭店行业应抓住旅游业发展的机遇,提升整体经营效率,政府部门也应提供相应的区域发展环境,助力行业发展。

第一,提升发展质量,增强自身竞争实力。目前,各地区星级饭店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个别星级饭店内部缺乏高效管理人员,饭店经营状况得不到改善。因此,加强对饭店整体发展质量的把关,对服务质量进行提升,对服务内容进行创新,提高经营活动中技术方面的利用率及转化能力。

第二,借助高新技术,融合行业发展。技术进步效率是星级饭店业全要素生产率中关键的影响因素,在当今的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要抓住“互联网+”的发展机遇,将高新技术融入饭店业日常的管理、经营中,在产品研发、服务创新、节能环保、管理工作中得到充分应用,强化技术在星级饭店行业中的普及率,提升入住者的入住体验。

第三,树立正确市场定位,扩大经营规模。目前,大部分地区规模效率水平较低,应适当扩大中小型星级饭店业规模。瞄准市场方向,正确定位,有针对性地扩大自身经营规模,调整经营模式,在营销渠道、内容上创新、寻找突破点。培养、重视特色专业型人才,应认识到只有从业人员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星级饭店的经营效率才会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星级饭店生产率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国外技术授权、研发创新与企业生产率
中国星级饭店碳排放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池州市星级饭店结构现状与优化策略
固定成本与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分布
旅游业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
湖州市星级饭店空间分布的优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