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现实(VR)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博物馆中的应用

2018-09-12程度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博物馆空间

程度

近年来,VR技术的发展为博物馆内部空间设计展陈带来了一场展览方式和艺术表达上的变革。本文在介绍中国当代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发展与现状及展示设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VR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博物馆中的应用。

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蒸蒸日上。博物馆具有搜集、研究、展示、教育及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使命,毫不例外,博物馆业也受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重大影响。如在现代“以人为本”“以史为鉴”的理念下,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的出现,给博物馆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让观众的“五感”真正浸入其中的全方位交互体验。

一、中国当代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发展与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博物馆最初展示形态是以静态的文物陈列的形式为主,博物馆空间中没有过多的修饰。这种以时间线为参观动线,以陈展大纲为内容,以展品为核心,将文物按照朝代、专题等分门别类,进行简单的空间规划布局的展陈形式,只能满足最基本的展示需求,及进行直观教育和传播信息的展品群体,难以使观众产生对文物本身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等内容的兴趣。

到现阶段,我国博物馆有了快速的发展,且展览的革新核心往往是科学技术上的革新。如,2010年5月到10月,我国举办的上海世博会,其重要组成部分便是将互联网、虚拟现实等多种新科学技术相融合的网上世博会,通过网上世博会的“网上直播”,“游客”可以以第一人称,自由地在馆内行走,体验真实的展馆氛围,因此吸引了国内外大量观众前来参观。又如,2017年5月到10月,在北京展出的“花舞森林”艺术展,在无展品的情况下,用科技手段上演了一场奇幻浸入式展览,并以极具代表性的空间图片在网络上掀起了传播热潮。

目前,我国博物馆工作者的思想和观念得到了提升,他们意识到文物通过传统手法陈列的方式急需更新。因此,他们开始通过加入多媒体、更新展陈创意切入点等手段,使展陈手法更加多元化。同时,他们也开始注重观众的体验和互动环节,开始从展厅的整体环境、展示内容、展示方法等方面着手,使内容与形式紧密结合,促进从传统陈列的以“物”为中心逐步转变为以“人”为中心。

二、中国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存在的问题

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通过博物馆,现代的人们可以在现代的氛围中追溯古代。此外,通过博物馆展示,还可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艺术、科技的水平。然而,调研发现,在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这个领域,其展示设计还存在一些缺陷,具体如下。

(一)博物馆设计缺乏完善的理论支持

作为建筑物而言,与商业空间、办公空间或者居住空间不同,博物馆的建筑是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示,因此,博物馆建筑需要和本土文化相结合,以满足传承深厚文化内涵的功能。然而,与体系成熟的欧洲国家相比,我国博物馆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缩短我国博物馆与西方博物馆的差距,我国大都借鉴西方先进国家博物馆的理论体系和展现手法。但在借鉴的同時,因为未完全考虑中西方历史文化的差异,导致借鉴效果不理想,并未给观众带来发自内心的认同感。

(二)传统博物馆展陈改造的束缚

调研显示,众多博物馆往往是大型历史文化遗迹改建而来。然而,这类建筑虽然体量巨大,能够容纳大量文物,能保证游客集散,但此类建筑在历史上的功能并非为展览事业设计,且为了保护文物遗址的原生性,此类建筑通常难以允许被改造,加之本身难以改造,导致其在动线上难以满足需求,面临诸多如存在展陈痛点等实际的问题。

(三)新建博物馆展示设计介入时间滞后

新建博物馆展示设计介入时间滞后主要表现为博物馆陈列大纲与展示设计严重滞后于博物馆建筑设计上。因为建筑师往往更看重博物馆本身在室外环境中的标志意义,追求博物馆建筑外形和内部空间的标新立异,但室内空间与展陈设计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展览设计所需的空间需要为展品、大纲服务,不能喧宾夺主,而实际操作中,往往由于建筑设计在先,展览设计在后,且建筑设计无法与博物馆展示设计进行有效沟通,造成展陈空间限定了展览设计的动线、节点,不利于博物馆最终呈现的艺术效果。

(四)博物馆展示设计存在较多问题

调研显示,目前,我国相对较为专业的博物馆展陈设计单位在博物馆展示设计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公共空间上,诸多博物馆重形象展示而轻实际功能。②展示空间上,展柜隔离了观众与文物的联系。③展品背后的历史资料与博物馆定位的匹配度较低。④博物馆展陈策划缺乏研究梳理过程。⑤展陈的通俗性、趣味性与博物馆基调相矛盾等。

三、虚拟现实(VR)技术的发展与在博物馆中的应用

(一)VR技术的发展

虚拟现实技术属于高新技术。简单来说,虚拟现实(Viaual Reality)技术是指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技术创造的一种新颖的人机交互手段。虚拟现实技术中的“虚拟”是通过计算机的运算所达成的,“现实”是指在物理或者功能意义上存在于世界上的任何空间环境。虚拟现实技术将使用者“映射”到虚拟环境中,并实现人与虚拟空间的互动。

时至今日,随着计算机科技革命性的突飞猛进,VR技术得到了质的飞跃和提升。从曾经简单的数字化模拟到现在的“沉浸式”虚拟现实,VR技术能使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具有与环境无缝对接的交互能力。目前,“沉浸式”的虚拟现实技术创新和发展,使用户仿佛置身于另一个空间环境内,极大地颠覆了人们对数字技术的传统认知。

(二)VR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

对博物馆而言,调研显示,目前大多博物馆仅进行实物陈列与展示,基本没有采取多媒体展陈方式。而隔着玻璃的文物、图文注解等基础的教科书式的展示手法相对无趣味可言,不仅难以引起普通参观者的兴趣,也使历史兴趣爱好者无法得到所需要的信息。然而,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弥补了博物馆普通实物陈列式的缺陷。

VR技术是一种新颖的人机交互手段,能使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近年来,为了突破和提高博物馆的展览水平,同时为了秉承“以人为本”的宗旨理念,及提高普通观众的参观热情和求知欲望,我国一些科普类博物馆已率先使用虚拟现实技术,为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按照1∶1的比例建设的虚拟空间,将妇好墓以虚拟空间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这种沉浸式体验感,极大地激起了观众的参观热情。

四、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与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分析

目前,VR技术可视为博物馆展陈设计中,为传统展览补缺的手段。然而,以目前VR技术的发展来看,其视觉效果还仅是起步阶段。为了使博物馆更好地运用尚在研究初期的VR技术,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博物馆中应用VR技术,其内容必须真实。VR技术能让体验者更好、更快、更深入地体验展示项目,并对其进行深度记忆,因此,其展示内容的真实性就更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运用VR技术进行博物馆展陈设计时脱离了理论依据的把控,便会误导观众,对观众的知识认知体系造成干扰。

其次,博物馆中应用VR技术,其形式必须适用。在博物馆设置虚拟现实展项时,不仅要注重展示内容,也要注重展示形式。具体的,要综合考虑相应展示内容的题材,如环境空间的硬性要求,以及是否需要着重展示等因素,做出合理的调整和改进,以做到“物尽其用”“因地制宜”。

第三,博物馆中应用VR技术,其数量必须可控。由于VR技术的体验是需要比较繁琐的程序,为了避免因虚拟现实技术展项目过多,超出项目建设的预算,同时为了避免展项体验人数过多,导致参观体验感下降和安全隐患等问题,博物馆在使用VR技术时,应对策展大纲进行思考和研究,合理利用展示空间,控制经费支出,同时在设置虚拟现实展项时,应控制其相互之间的距离和空间尺度。

五、结语

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引起了一场展览方式和艺术表达上的变革。其不仅丰富了博物馆展示的内容和形式,还能够让观众的“五感”真正浸入其中,全方位交互体验,同时也有效利用了博物馆展示空间。总之,虚拟现实和博物馆完全可以演绎出一段精彩的未来。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晋国博物馆)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博物馆空间
创享空间
博物馆
REALITY BITES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露天博物馆
浅谈虚拟现实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