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几种非标准住宿形态的辨析与建议

2018-09-12王坤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旅社客栈住宿

王坤

大众旅游时代来临,住宿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农家乐、客栈、民宿、青年旅社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但这四种新型住宿形态存在概念不清,界限模糊的问题,阻碍其目标市场的选择与我国旅游业发展,因此本文利用前人研究,对这几类住宿形态进行区分,并为其发展提出建议,为旅游住宿行业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

一、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的旅游业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人们需要更多个性化的供给满足日益多样化的需求。由此催生了一种特殊的住宿业“非标准住宿”,这是与“标准住宿”相对的概念,是指有别于传统酒店,由个人业主、房源承租者或商业机构为旅游度假、商务出行及其他居住需求消费者提供的除床、卫浴外,更多个性化设施及服务的住宿选择,包括客栈、民宿、公寓、精品酒店、度假别墅和房车等。

近年来,越来越火热的农家乐、民宿、客栈、青年旅社均属于这一范畴,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往往会混淆以上几个概念,这种模糊也造成了经营者无法找准自身定位,在装修、布局、营销等方面竞相模仿,这对我国新兴住宿业的研究极为不利,因此对目前研究较多的几个概念进行梳理极为必要。

二、概念及发展

(一)农家乐、客栈、民宿、青旅概念

农家乐是指以农民为从业主体,以农户家庭为单位,以城区外的自有乡村院落及所依傍的农家景色为载体,凭借当地的民俗风情,特色菜肴与生活体验吸引旅客前往进行休闲旅游消费的新兴旅游形式。

关于客栈,缺乏明确官方的定义。町隐民宿学院将其定义为“在旅游目的地区域,利用不同的土地产权形态,以销售客房和提供旅行度假配套服务为目标,进行建筑设计建造,并通过专业的团队进行管理运营的小型住宿形态”。这一概念已被业界许多策划设计公司采用。

关于民宿,国家旅游局出台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将旅游民宿定义为: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根据所处地域的不同可分为城镇民宿和乡村民宿。

青年旅社,顾名思义是为外出旅行的青年提供安全、卫生、经济的住所。

(二)民宿与农家乐、客栈概念辨析

农家乐更注重吃的功能,农家乐和乡村民宿所不同的是农家乐都是自有产权的住房,而目前一部分民宿可通过租赁房屋获得使用权后进行经营。

这四个概念中最易混淆的就是“客栈”与“民宿”,很多研究将“民宿客栈”作为一个概念,民宿客栈更多意义上指“民居客栈”,是一种以具有地方文化风格特点的家居院落为经营场所,集食、宿、游、娱为一体的,让游客体验当地的民风民俗、建筑风格、居住方式及家居人情味等人文现象的一种住宿形式。由此可知,客栈依托旅游地,更有地域特色,经营管理可以有职业酒店经理人的介入,因此更加标准化,具有连锁的可能性,如“芝麻开门”客栈,在丽江、大理、香格里拉、莫干山都有打造,俨然成为一个品牌。民宿则是主人意愿的体现,与主人同住、由主人亲自招待,突出個人特色,不具有连锁的可能。

(三)起源与发展

农家乐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初起源于我国四川成都,最初的活动主要有赏花采果、麻将棋牌、喝茶聊天等。现今,农家乐在乡村旅游地已经遍地开花,这一点在北方表现得尤为突出,处于以大户为主导的规模经营阶段。

“客栈”的名字由来已久,在古代指来往客人歇息的场所。如今客栈作为一个提供食宿的场所的性质没有改变,增加的是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客栈是一个地方文化和风土人情的承载,在丽江、大理、鼓浪屿的“客栈”甚至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和“文艺”的代名词。

民宿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以家庭式的招待方式接待二战后支援英国的美军。亚洲地区民宿则起源于日本,是由一些登山、滑雪、游泳等爱好者租借民居而衍生并发展起来的。在我国,台湾地区较早引进了“民宿”概念并出台了相关文件,我国近年来也在不断推进民宿的标准化、规范化。

青年旅社,世界上第一所青年旅社于1912年在德国的一个名叫Athena的废弃古堡中诞生,奠定了青年旅社的基本模型,即“安全、经济、卫生、隐私、环保”。1932年,国际青年旅社联盟(IYHF)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正式成立。我国青年旅社发展历程较短,1998年广东省旅游局引进了青年旅社的概念,在广州、珠海、肇庆建立了我国第一批青年旅社,1999年中国第一家青年旅社协会——广东省青年旅舍协会正式成立,这是国际青年旅社联盟在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附属会员。2000年北京青年旅舍协会成立,大大促进了中国内地青年旅社网络的发展。目前,我国青旅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服务更加创新,将国际青年旅社精神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相结合。

三、具体区别

(一)价格与客源

价格与客源是相互影响,趋向一致的。高端的农家乐是自然乡村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打造具有浓郁地方农村特色的“乡村大院”。开设集“吃、住、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型农家乐,提倡回归田园、悠然畅意的生活符合久居都市白领的需求,并且这类人群会带其子女一起,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低端的农家乐仅仅是农户经营的提供简单食宿的场所,为景区散客服务。

客栈大多规模不大,之前的客栈价格在当地住宿业属于中下水平,装修、服务带有一定地域和文化特色,因此吸引的多是对价格较为敏感的自助游人群。但现在由于客栈中一部分,特别是丽江等地许多客栈由酒店管理公司代运营,已经呈现“主题酒店”的特征,价格超过民宿甚至是一般的酒店,住宿的功能被强化,成为游客体验目的地景物的重要资源,其客源也悄然变成收入较高、对居住环境有较高要求的白领一族。

民宿中主人的性格、审美甚至厨艺至关重要,是吸引客源的重要部分。来此旅客目的多为休闲度假享受生活、结交朋友的,而非是观光游览的人,适合收入和受教育水平较高,对“家”的氛围比较敏感度的人群。

青年旅社则是青年背包客的聚集地,他们多为大学生。青旅价格最为低廉,几乎只提供床位,这与青年旅社最初是为了培养青年独立、吃苦耐劳的品格是相契合的。

(二)位置与客房

农家乐位于在临近城市的城郊、乡村或景点附近,与农村环境协调,房间数少、客房布置简单古朴富有乡间特色,同一家客房类型一般比较单一。

客栈多依托景区建设,依靠景区人流量取胜。在传统旅游景区,客栈连锁化成为了一种趋势。客栈房源多样化,一般来说在8间以上,有商务房、主题房、亲子房的区别,以吸引各类游客。

民宿的核心价值在于其传递出的“家文化”,所以民宿周围的景色反而并不那么重要,只要外部环境清幽即可。民宿的房间多是主题房,每间都有自己的风格预订时可以挑选,很多民宿会有一个很大的餐厅容纳住客与主人一起用餐。台湾地区的文件规定,民宿的客房数量一般少于5间。

青年旅社多在旅游业发达的城市市区,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出行。房间数量不等,绝大多数都在15间以上,客房形态以标间、多人间为主。现在也有主题青旅,利用原有的住宿设施打造独具风格的建筑艺术。

(三)经营特色

农家乐的经营聚焦在一个“农”字。一般来说规模小,成本低。经营者应该向游客提供的是“绿色化、生态化、乡村化”的特色产品,通过原生态的食物供应和朴实真诚服务态度赢得顾客。在少数民族地区,往往经营者还提供有少数民族的歌舞、敬酒以增加吸引力。

客栈关注的更多的是“住”的问题。客栈依托当地的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外观上建筑风格一般都会体现地域特色,内部也多用当地特有手工艺品、植物进行装饰。山西平遥的窑洞、丽江古城的纳西族四合院、老北京四合院被改造成客栈后成为了游客住宿的新选择,同时在客栈连锁品品牌化趋势出现后,更注重满足顾客的追求优质、舒适住宿的需求,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维护和更新也变得至关重要。

民宿则注重“家”的感觉。民宿的本质就是为旅游者提供深度体验的类家庭空间,强调主客互动以及多界面接触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住宿选择。经营过程中,装修体现主人的审美和情趣,服务人性化、个性化、多样化、家庭化、本地化、情感化、体验化,双方不像是服务关系,而更像是主客关系,给游客家一样温馨的感觉。

青年旅社对“旅”更加重视。青年旅社的建设就是利用自然的优势,将旅馆藏于美妙的自然中,倡导的是简朴而高素质的生活,自助助人,鼓励世界各族年轻人更多地了解、热爱和关心自然,欣赏各地的城市和乡村文化,青旅为世界各地的旅行者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了解、交流的平台。

四、发展建议

(一)找准定位,精准营销

根据上文的具体区别分析,农家乐、民宿、客栈、青旅均有自己的特色和定位,如青年旅社定位学生群体,民宿则更受女性游客欢迎,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传达是大势所趋,B2C平台宣传,旅游网站铺展商家后台APP,建立微信公众号进行营销,注意在目标受众喜爱的网络平台投放广告瞄准细分市场。

(二)立足标准,强化个性

民宿和客栈在《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出台后,应根据评价原则“传递生活美学、追求产品创新、弘扬地方文化、倡导绿色环保、实现共生共赢”予以规范。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推进青年旅社、民宿和客栈、农家乐各自概念的明晰化、标准化,同时要将特色化、个性化与标准化相结合,体现本土元素,飽含人文情感。

(三)设施配套,资源整合

这些“非标准住宿”归根结底要将安全放在首位,配备防火、防盗等设备,加强对工作人员的防灾培训应是重中之重,应在满足基本住宿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特色发展。尤其是农家乐,在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要接受专业技术指导和人才培训,与附近的景点或邻近乡村进行差异化资源合作,整合资源,共同打造乡村旅游住宿。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旅游管理系)

猜你喜欢

旅社客栈住宿
男生女生住宿差异大赏
精灵旅社3
民宿市场占比已超星级酒店
住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