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花赏月品月饼 不负中秋团圆时

2018-09-12◆嘉/

上海质量 2018年8期
关键词:无糖馅料月饼

◆嘉 怿 / 文

中秋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便有赏月、尝月饼、赏桂花、品酒等习俗,流传至今。“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全家人在中秋之夜,围坐一起纳凉赏月、尝饼闲话,别有意趣。饼圆,寓月之圆,兆人之团圆。

月饼玩出新花样

月饼作为中秋食俗,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广式月饼、苏式月饼、京式月饼等不同风味,品种繁多,各具特色。

广式月饼是目前市面上卖得最多的品种,特点是皮薄、松软、香甜、馅足,馅料以豆沙、椰蓉、蛋黄、水果和各种肉馅为主,甜咸适中,外表光泽,口感软滑。最有代表性的是蛋黄莲蓉馅、枣泥馅和豆沙馅月饼。

苏式月饼主要流行于江浙沪一带,苏东坡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指的就是苏式月饼。其特点主要是“酥”,它的馅被压得紧紧的,用牙轻轻一咬便酥散了,馅料主要有五仁、豆沙等。由于制作时多以猪油和咸肉等为配料,所以脂肪含量较高。

京式月饼具有宫廷风格,做工考究,制作程序复杂。其特点是重麻油、口味清甜,馅料富含冰糖与核桃仁、瓜子、花生等坚果。

滇式月饼主要流行于云南地区,皮酥馅美,甜咸适宜,色泽澄黄,食而不腻,以云腿月饼和鲜花月饼为代表。云腿月饼内含火腿和蜜汁,风味宜人;鲜花月饼内含玫瑰花等可食用花类,口味独特。

上述这些传统月饼,多以酥油和面粉烘烤而成,属于“高糖、高脂、高能量”的“三高”食品,近几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让不少人犹豫不决,甚至望而却步。但过中秋吃月饼,作为一种延续近千年的文化习俗,已经远远超出了食品本身的意义。面对市场新需求,现在月饼的制作方式也在传统月饼基础上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出现了不少新型月饼,如冰皮月饼、冰淇淋月饼、杂粮月饼、保健月饼、水果月饼、无糖月饼等。有的口碑不错,有的徒有其表,鱼龙混杂。

功能月饼。随着人们对食安要求和健康意识的关注,食品美味、健康二者兼而有之的需求越来越明显,一些商家借机推出了许多具有“保健功能”的月饼。燕窝、鲍鱼、虫草、人参、灵芝等中草药以及大豆异黄酮、灵芝孢子粉等时下流行的保健品都成了制作月饼的馅料。这些具有保健功能的月饼,有的具有“补铁、补钙”功效,有的可以“防治高血压、高血脂”,有的可以“增强免疫力”等。月饼这一普通食品转身成为保健食品,甚至堪比药品。且不说我国《广告法》的规定——食品是不允许宣传疗效的,单单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反复声明——从未批准过保健类月饼,消费者就应该心中有数。

其实,消费者在购买时只要稍加留意,便能发现商家在推销这些“功能型月饼”时,都只泛泛地介绍该中草药的保健功能,却很少标注具体含量。要知道,“有没有”和“有多少”可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月饼的馅料本就不多,即使内含具有养生功效的成分,也是微乎其微,再加上在加工过程中流失的营养成分,营养价值绝非宣传的那么高。

水果月饼。都知道果蔬营养很重要,内含的纤维素和微量元素都是人体每日所需,因此许多人看中了水果馅月饼的滑软清甜。

首先,根据“月饼国家标准”的规定:馅料中,水果及其制品的用量超过25%为水果月饼,低于此标准则为“水果味”月饼。大家知道,水果的采购成本同样不低,而且保质期很短,由此不难推断,如果月饼中真的含有可见的块状水果,保质期必然不长;如果保质期超过十天半个月的,必然是采用了特殊手法。比如,用水果味香精、色素和砂糖等取代真正的水果。以此为标准,市场上出售的大部分所谓的水果月饼,实际上应称为“水果味月饼”。

当然,很多人想到了以往我们吃过的水果罐头。但别忘了,水果罐头是用新鲜水果通过巴氏灭菌法杀菌后密封而成。里面的水果营养并没有流失太多,唯一让人别扭的是高浓度糖液带来的口感。

无糖月饼。不少“无糖月饼”打着“无糖”的旗号,格外受“四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患者的喜爱,同时也成为减肥人士的不二之选。事实上,无糖月饼只是不含蔗糖(即日常生活中的白砂糖、冰糖等食糖),但仍然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等“隐形糖”。比如月饼外皮原料,无论是低面粉还是糯米,都属于碳水化合物,可在体内分解转化为葡萄糖,仍然可以升高血糖。可以说只要有外皮,就不可能真的“无糖”。

此外,“无糖月饼”仍能让人尝到甜味。那么这些保证月饼口感的甜味从哪儿来的呢?是通过添加代糖获得美味的。代糖种类很多,属于较为安全添加剂,同样会产生热量,促使血糖升高,且长期大量食用会加重内脏负担,危害健康。比如最常用的糖精,长期超标摄入可能导致膀胱癌;木糖醇、麦芽糖醇等,长期过食可能引起腹泻。

放下心理负担,快乐吃月饼

其实,单从成分来说,月饼的基本材料无非几种:面粉或糯米、油(植物油、动物油或现代的植物奶油)、糖或糖浆,然后加上各种特色馅料,包括豆沙、枣泥、各种果仁籽仁、咸蛋黄、咸肉、火腿、果料、冰淇淋等。无论是传统月饼还是新型月饼,仍就属于“高糖、高脂、高热量”食品,所不同的是制作工艺和口感的差异。如果吃腻了传统月饼,来点新型月饼尝尝鲜也未尝不可,但从营养健康的角度来说,大同小异,并无颠覆性的变化(当然,也可能不需要颠覆性变化)。

月饼之所以让人有心理负担,主要是其中的糖和脂肪含量较高的缘故。大家知道,1克糖或淀粉,就有4千卡热量;1克脂肪,则有9千卡热量。月饼水分少,油糖大,自然所含热量就比较惊人。每100克月饼的热量,根据馅料的不同,大致在350千卡到500多千卡之间,比同样重量的白米、白面都要高(干的粮食热量大约是340~370千卡/100克)。而且,煮米饭通常要加水,因此米饭的水分含量还占去了65%左右,而月饼的水分含量只有不到25%。也就是说,吃一个100克(2两)的月饼,相当于吃下去约3两的米饭,但人毫无感觉。这也就难怪很多人把月饼看成“增肥魔鬼”“健康炸弹”了。

其次,由于属于典型的“三高”食品,一些特殊人群确实不宜多吃,比如消化系统发育不够健全的幼儿和消化吸收能力较差的老年人。此外,一些患病人群也不宜多吃月饼。比如,高血压、心血管患者如果过多食用月饼,可增大血液黏度,促使脂质沉淀,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加重病症;糖尿病患者吃月饼,会导致体内血糖的升高,如果过食,还有可能引发高渗性昏迷;胃炎、胃溃疡等胃肠病患者如果多吃月饼,会使胃酸大量分泌,进一步损伤已经被破坏的黏膜,有可能造成急性胃肠出血;胆囊炎患者多吃,易引起胆囊收缩,使胆汁排出发生障碍,出现右上腹部剧烈疼痛;胆结石患者多吃月饼,可能引发急性发作,腹部剧痛。需要强调的是,这里说的是“不宜多吃”而非“完全不能吃”。以上患病人群,可根据自身病情,参考医生意见,少吃或不吃。

但健康人群对月饼,完全没有必要过分紧张。首先,月饼并非日常食品,很可能一年才只吃一次;其次,蛋挞、蛋糕、蛋卷、沙琪玛、油条、麻花、薯片、锅巴和月饼一样,同样属于“三高”食品。如果平时你偶尔也会吃那些食品,那何必对月饼如此担忧,让自己在团圆的快乐心情和担心增肥升血脂的担心中反复权衡,给自己添堵呢?

做好加减法,健康吃月饼

月饼是否健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心情。月饼即使不算健康,我们也有健康的吃法。

做好减法,浅尝则止

吃月饼不能贪图一时美味,适当做些减法,既可满足口腹之欲,又不影响身体健康。

一个饼分着吃。为了避免食用过量,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聚餐时,将不同口味的月饼切成小块,换着吃。这样既能解馋,品尝不同口味,也不会因为过食引发健康问题。正常成年人一天最好不超过1/2个月饼。“三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及老年人、儿童等脾胃较弱的人,食用量一天不超过1/4个。

晚餐减量为月饼腾地方。大多数家庭习惯在团圆饭后,边吃月饼边赏月。如果吃饭的时候吃得太饱,胃里的食物还未完全消化,再食用月饼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因此吃团圆饭的时候就要做好减法,保证自己的半饱状态,给月饼腾出“空间”。这样,饭后再吃月饼就不会给肠胃增添负担了。比如,晚餐的米饭改成半碗,当天的总碳水化合物数量不变;鲜鱼由红烧改清蒸,蔬菜由炒菜改凉拌,减少晚餐的油脂摄入;把猪肉改成脂肪少的去皮鸡肉或鸭肉;放弃高脂肪的零食;等等。此外,不要把月饼当宵夜,因其难以消化,极易导致肝胆问题和消化道疾病。

别把月饼当早餐。经过一个夜间的活动和基础代谢,人体的肠胃已经完全消化吸收了前一天摄入的营养,急需在早餐时补充能量和各种营养元素,而月饼营养成分较为单一,缺少纤维素和蛋白质,不能满足均衡营养的要求。

做些加法,吃出健康

尽管月饼不属于健康食品,但只要适当做些“加法”,保证饮食营养均衡、身体代谢正常,在与家人品尝月饼的美味、分享团圆的快乐时也能吃出健康。

先吃咸后尝甜。如果要品尝的月饼口味比较多,应先选择吃咸的再吃甜的,这样才能充分享受两种月饼的味道。如果备有甜、咸、鲜三种月饼,应先吃鲜味,后吃咸味和甜味。

来点水果,加点纤维素。吃月饼的同时,可搭配柚子、香蕉和梨等富含纤维素的果蔬。大部分果蔬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微量元素。微量元素不必多说,纤维素容易让人产生饱腹感,可减少热量摄取,并抑制食物中糖分、胆固醇等物质的吸收,同时帮助身体排毒。月饼本身营养较为单一,因此搭配新鲜蔬果,不但能均衡营养,还能帮助消化。

多喝一些茶。吃月饼的同时可以喝些茶,不宜配以汽水和果汁等高糖饮品。喝茶可以降低血脂浓度,清油解腻消食。

多做一些活动。吃月饼后做些适当的活动可以消耗部分热量,这是控制体重的不二法门。比如,饭后做些家务,或者出门散步、逛街赏灯。

猜你喜欢

无糖馅料月饼
中秋节里吃月饼
俄罗斯的饺子有哪些奇怪的馅料
月饼
China
无糖食品真的不含糖吗
喝“无糖饮料”也会胖
一起来做月饼吧!
好好的路
月饼你喜欢啥馅的
哪罐可乐会漂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