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中的应用及其考查

2018-09-12洪兹田陈女婷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8年4期
关键词:控制变量法汽油探究性

洪兹田 陈女婷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361101)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中学化学严业安名师工作室和厦门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重点课题《“让学”理念下改进化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16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 设计探究性实验的原则

1.1 科学性原则

所设计实验的原理应该科学,操作程序、方法正确,不能凭空捏造。

1.2 对照性原则

设置对照性实验,若要使该实验更能够说明问题,一定要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实验。

1.3 等量性原则

所设计实验中的平行反应,试剂的取用应等量。

1.4 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实验中要人为控制条件,使众多变量中只能有一个因素是变量,其余因素保持不变。

2 “控制变量法”的概念

当事物受到多个因素影响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他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实验研究中。

3 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思路

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思路是:明确探究问题、寻找影响因素、控制其他因素、改变研究因素。

4 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思维模型

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性实验能够考查学生对于图表的观察、分析以及处理实验数据归纳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因此在中考化学实验试题中备受青睐。“控制变量法”实验由想要研究的影响因素(自变量)、其他影响因素(不变量)和影响结果(因变量)三部分组成。分析实验目的、实验方案和实验结论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建立解答此类试题的思维模型。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思维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思维模型

5 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性实验的常见考查视角

5.1 考查实验目的确定

考查分析对照实验中的影响因素(自变量)、其他因素(不变量)和影响结果(因变量),从而确定探究实验的目的。有时也直接考查根据探究实验方案,确定探究实验的目的。

5.2 考查实验变量控制

考查根据探究实验的目的,确定对照实验中的影响因素(自变量)、其他因素(不变量)和影响结果(因变量),从而控制合适的探究实验条件。

5.3 考查实验方案设计

考查在明确探究实验的目的或实验结论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确定实验变量和控制合适的实验探究条件,设计科学的实验方案。

5.4 考查实验结论

考查在明确探究实验目的和探究实验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实验变量(自变量、不变量)及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变量),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6 中考关于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性实验”的考题透析

图2 铁钉生锈实 验装置图

例题:(2017安徽中考试题)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因素”,取相同浓度的稀氨水和稀醋酸用图1所示装置完成表1中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表1 铁钉生锈实

(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实验②和④可探究________因素对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影响;欲探究试剂酸碱性对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是________(填实验序号)。

(3)根据表中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写出1点即可)。

(4)影响铁制品锈蚀快慢除上述因素外,还有____(写出1点即可),请设计实验方案____。

解析:本题中问题(2)考查对照实验中的影响因素(自变量)的确定及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方案。问题(3)考查分析探究实验方案及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问题(4)考查猜测对照实验中的影响因素(自变量)并设计实验方案。

(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其化学式为Fe2O3。(2)实验②和实验④中的反应温度(自变量)不同,所用试剂(不变量)都是稀醋酸,导致出现铁锈所需时间(因变量)不同,故探究的是温度对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影响。欲探究试剂酸碱性对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影响,则自变量应为试剂酸碱性,不变量为其他条件,如实验温度等应完全相同。故可选择实验①②(温度保持25 ℃,试剂酸碱性不同——稀氨水、稀醋酸)或实验③④(温度保持70 ℃,试剂酸碱性不同——稀氨水、稀醋酸)问题。(4)对比表格中实验①②或实验③④的信息可知,相同条件下,酸性越强,金属生锈越快。除了温度和试剂的酸碱性影响铁制品锈蚀的快慢外,酸的浓度也会影响铁制品锈蚀的快慢。设计实验方案时,选取的自变量为酸的浓度,不变量为实验温度、酸的种类和体积、铁钉的大小和质量等,因变量为出现铁锈所需时间。故实验方案为相同条件下,将相同的铁钉分别放入试管中,分别加入两份体积相同不同浓度的醋酸浸泡铁钉,观察出现铁锈所需的时间。

答案:(1)Fe2O3。(2)温度;①②或③④。(3)温度相同时,酸性越强,金属生锈越快。(4)酸的浓度(或其他合理答案);相同条件下,将相同的铁钉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两份体积相同不同浓度的醋酸浸泡铁钉,观察出现铁锈所需的时间(或其他合理答案)。

7 关于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性实验的同步试题检测

例题:(2017江苏苏州中考试题)为了探究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学生进行了如下两组实验(提示:本实验所用汽油与KMnO4、碘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1:KMnO4晶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

根据表2中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图示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表2 实验1实验过

实验2: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

根据表3中实验操作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表3 实验2实验过

反思与应用:

(5)碘易溶于酒精。若实验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____(选填“分层”或“不分层”)。“从稀碘水中提取碘”是“海带提碘”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原理类似实验2中第二步操作。工业实际生产时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___。

解析:(1)高锰酸钾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紫红色溶液。(2)将高锰酸钾溶液倒入汽油中,B试管中的高锰酸钾会溶解在水中,且还会发生分层现象,即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试管底部无固体残留。(3)由图示可知,加入水后变成了淡黄色,故碘微溶于水。(4)碘微溶于水,但能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碘的汽油溶液。(5)汽油和酒精均属有机溶剂,有机物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即碘能溶解在酒精中形成碘酒溶液,故实验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不分层,“从稀碘水中提取碘”,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与水不互溶,碘在该液体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答案:(1)紫(紫红、红)。(2)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试管底部无固体残留。(3)微。(4)碘的汽油溶液;强。(5)不分层;与水不互溶,碘在这种液体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猜你喜欢

控制变量法汽油探究性
扬州市查处一起非法经营汽油案
党建+经营催化汽油提效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重视“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细说“控制变量法”及其应用
“情景转换”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
汽油直接喷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