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校长窦伯菊的几件往事

2018-09-11徐新民

老年世界 2018年5期
关键词:校刊胡风中文系

徐新民

人老念旧,逢年怀人。这几天经常在脑海里浮现出老校长窦伯菊的身影和笑脸。

和窦校长在一起,无论是当面受教,还是在会场一角聆听她讲话,甚或是远远地看见她在校园与偶遇的教师交谈,你都会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还记得,窦校长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讲话,是在2008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庆祝改革开放30年暨77/78级校友返校纪念大会上。在那次聚集了一大批杰出校友的庆典上,她笑容满面,称赞这些校友是师大的骄傲,叮嘱他们要常回家看看!那语气,那神情,就是一个老母亲在对常年在外又即将登程的孩子们的叮咛。

那是十年前,窦校长现在已是80高龄。

就是在这次纪念活动之中,得知了不少和窦校长有关的事情。其中最能展现她精神品格的是录取张晓山。张晓山是胡风的儿子,那时在土默特左旗插队,报考了内蒙古师范学院中文系。在录取政审中,不少人主张,胡风的儿子,坚决不能录取。当时“胡风反党集团案”还没有平反。时任教务处长的窦伯菊和中文系书记谢春明力排众议,认为胡风的问题不应该牵连他的儿子。这在改革开放之初,人们的思想还没有从极左思潮束缚中解脱的情况下,是要担极大的政治风险,承受巨大的思想压力的。但窦伯菊表现出了巨大的勇气和超乎常人的见识。

窦伯菊

她当科研处长时曾规定,老师们到科研处办事,办公室工作人员要起身相迎,礼貌让座。这成为许多老教师常常感念的话题。后来,窦伯菊当了校长,也把校风建设当作重要工作,在全校大会上多次强调,令人印象深刻。

当年开学初和学期末常常要开全校教职工大会,那时我还是工作不久的毛头小子,在师大校刊工作。在一次全校会议的报道中,我写道“在长达两小时的报告中,窦伯菊校长强调……”

窦校长事后见到我,和蔼地解释说,刚开学,要讲的事太多!说完脸上还有些歉意,这让我惶恐不安。我在校刊工作五年,经常与窦校长接触,她从来都是和颜悦色的。我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他对哪个下属发过火。倒是我们这些不知轻重的毛头小子对她时有不恭。

窦校长是1951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来到内蒙古的。记得是在1985年前后吧,北京师范大学校友会内蒙古分会要开会。当时,窦校长是会长,我任秘书。我向会长提出要从校友会费里支钱办会,当时会长批给的经费多于所需。我半开玩笑同时也很不客气地说,您是花惯大钱的人。窦校长却笑着说,那你节约着花,多余的剩回来。

当然,窦校长也有批评人的时候。我在校刊工作五年后,调到中文系教书。过了两年评讲师,因教学年限不够受阻。在遇到窦校长时,我不免有些抱怨,说了些在校刊吃亏之类的昏话。窦校长当即正色道,不要忘了校刊还培养了你。几年后我才知道,多年主持学校职称评定工作,教学、科研等方面一直突出的窦校长,自己却一直没有申报教授,她说她不愿和一线教师争指标。直到退休,她这个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研究生仍然是副教授。这使我十分惭愧。

不止一次听说,她会在校园里与熟识的女教工拉家常,并且会把自家做的泡菜与人分享;她会给家在外地的年轻孕妇准备好全套的婴儿服;困难时期还曾把自家少得可怜的白面和每人每月凭票供应的肉拿来蒸好包子送给产妇;忙起工作来,常常不能给孩子做口热饭;地震预报时,全校师生在第一时间听到她在广播中指挥调度,而她的两个女儿只能跟着邻居行动。没有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作为校长,窦伯菊选择把对孩子的爱强压心底,而把学生和同事们时时刻刻放走心头,她把满腔的慈爱奉献给了更多的人。

我记述的都是平凡琐事,这并不意味着窦校长仅仅是个和善而平庸的领导。其实,窦校长在任抓了不少大事,学风建设、教风建设、教学科研……所有这些都是她重点专项。她在任时提出的“献身、求实、团结、奋进”校训,已成为内蒙古师大人的共同志向。

她秉持和践行了北京师范大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她成为母校的骄傲。温家宝总理曾在北京师大2011届毕业典礼中讲到,窦伯菊校友是支援边疆,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成长的优秀人才,是师大学生的榜样。而扎根内蒙古,辛勤耕耘几十年的窦伯菊也殷殷期望,自己培养的学生也能成为内蒙古师大的骄傲。确实如此,园丁精神,薪火传承,桃李芬芳,一批批师大学子奔赴内蒙古教育事业的第一线,为家乡的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如今,老校长卧病在床,已经与病魔搏斗了数年。我们这些晚辈感怀岁月,铭记师恩,为老校长虔诚祈祷,祝愿她身体健康,吉祥安乐。

猜你喜欢

校刊胡风中文系
民国时期金陵中学校刊研究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校刊简介
中文系何为?
长治学院中文系简介
黄振东作品
重塑胡风的奇女子
浅谈利用校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校刊校报为平台 推动教育科研发展
胡风丢失巨款真相
人民日报五月十八日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