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整治的措施及技术特点分析

2018-09-10周成利

环球市场 2018年16期
关键词:现状问题

周成利

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断发展,使得城市黑臭水体问题日益凸显,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变得日趋恶化。城市黑臭水体的综合整治关系到城市水环境的良性发展以及城市经济社会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关乎到城镇居民能否真正享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基于此,本文浅析了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整治的必要性,对当前城市黑臭水体主要的整治方法和措施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必要性;现状问题;整治措施;技术特点分析

一、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整治的必要性

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整治的必要性主要是城市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随着城市人口日益增长,城市化范围越来越大,其定位的城市格局离不开水环境的布局,“宜居、宜商、宜学”的城市发展需要有行洪顺畅、环境优美的水生态环境进行保障,而城市化发展导致城市水体存在季节性黑臭,由于发展的前瞻性较为落后,国内很多城市河涌两岸市政污水管网配套建设多为合流管,部分河段两岸生活、生产废污水直排或间接入河,致使河道下游水质为劣V类水,水体黑臭或季节性黑臭,河道淤积严重,水体流动性差,水浮莲滋生,岸边脏、乱、差,水生态环境异常恶劣,已严重影响城市的良性发展,严重影响沿途两岸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和学习,也制约了两岸的发展,因此,城市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快对城市水体的整治。

二、城市黑臭水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河涌两岸污水管网配套不完善,部分污水管网由于年久失修,受损己失去纳污功能。这种问题主要存在于建成时间久远的老城区,老城区原有排水管道大部分为雨污合流,雨季溢流且改造难度大,甚至部分地区污水管网出现损毁,已不能正常输送污水,导致上游片区污水无法排出,受顶托影响,污水从上游某污水井溢出至附近河道,进而导致河涌水体黑臭非常明显。

(二)部分河段水系连通不畅,水体流动性差,水中污染物富积,水体发黑发臭。城市河道一般较为平缓,加上受外江水位顶托,河道水体流速相当缓慢,流动性很差,加上城中村河段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河道富营养化严重,部分水体被水浮莲大面积覆盖,水体又黑又臭。

(三)河道径流量较小,水域纳污能力有限,无法完全稀释和降解入河垃圾等污染物。城市河道流域面积一般较小,河道水量多为上游未纳入管网污水及集雨区域产生雨水组成,因此在枯水期无雨水稀释,河道水质很差。

三、城市黑臭水体的主要整治措施及技术特点分析

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按照“综合性、适用性、经济性、安全性、长效性”的原则,“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理念,综合考虑城市水生态功能的系统性修复。主要整治技术措施有“沿途截污、面源控制、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活水补充”等。

(一)沿途截污。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是造成市区河涌水体黑臭的主要原因。所以通过沿河道铺设截污管线,并合理设置污水提升泵站或输运泵站,将直排入河的污水截流并纳入市政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是从源头控制污水向城市河道水体排放,是黑臭水体治理最直接最有效的工程措施,是实施其它措施的前提。

(二)面源控制。主要对城市河涌沿途农业畜禽养殖污水、沿河两岸随意倾倒的生活和建筑垃圾等污染源的控制与治理。畜禽养殖面源控制主要可采用粪尿分类、雨污分离、固体粪便堆肥处理利用、污水就地处理后农地回用等技术。沿河倾倒垃圾面源控制可采用市政部门定时定点垃圾回收,同时加强对居民垃圾回收的宜传教育等方式。

(三)清淤疏浚。对河涌沿途垃圾和重度黑臭水体底泥污染物的清理,快速降低黑臭水体的内源污染负荷,避免其它治理措施实施后,底泥污染物向水体释放。主要采用机械清淤和生态清淤等方式。清淤前,需做好底泥污染调查,明确清淤范围和清淤深度;清淤前时考虑底泥运输和处理处置问题,避免存在二次污染风险,需要按规定安全处理处置。在做好沿途截污的前提下,先通过试验,再逐步推行微生物生态清淤方式。

(四)生态修复。分为水体生态修复、岸线生态修复。水体生态修复是利用土壤-微生物一植物生态系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进一步改善水体水质,恢复水体的自然凈化功能和生态。岸线生态修复是根据各水体的实际,结合城市水体的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地采用硬化河岸、生态护岸、生态景观、亲水平台、人工湿地、生态浮岛、水生植物种植等技术措施达到生态修复、长效治污的效果。

(五)活水补充。“流水不腐”,补充活水是增加河涌水体流动性、改善城市黑臭水体的的效措施,黑臭水体可通过设置清水提升泵站、水系合理连通实现活水补充,改善水体流动性。通过补水措施,可有效减少水体黑臭程度。

以上5个技术措施特点分析:“沿途截污”是根本,也是长期的工作任务,重点应该加快在实施建成区内污水管网建设和改造工作,减少污水直排入自然水体;“面源控制”实际是城市管理的日常工作,严禁垃圾等杂物进入自然水体;“清淤疏浚”不涉及征地,措施简单,费用相对少,特别是对城中村部分河涌淤积物多为垃圾,老百姓直接受益,民事工作简单,易于开展;“水体生态修复”不涉及征地,措施简单,消除水体黑臭见效快,一般实施后3-5月见效,老百姓直接受益,民事工作简单;“岸线生态修复”可分为不占地的简单种植水生植物、湿地的方式和岸线固化、靓化、景观化工程方式,其中前者不涉及征地,有条件的就种植,措施简单,易于实施,费用少,后者投资较大,且涉及征地等问题,实施起来比较复杂,而且也涉及到具体方案要结合水体周边城市规划和建设,由城市建设部门负责;“活水补充”按照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水系合理连通,措施简单,费用少;另一种是设置提升泵站,措施较为复杂,后期运行费用较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是一项结合防汛除涝、改善水质、改善周边水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性工程,工程的实施为从根本上消除河道黑臭、为提高河道水质创造条件,对改善区域水环境,提高区域防汛除涝能力,美化沿河两岸景观,改善环境质量,将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显忠.国外黑臭河道治理典型案例与技术路线探讨[J].中国市政工程,2018.

猜你喜欢

现状问题
襄阳市高新区校外托管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谈交通科技档案建设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绩效管理现状问题综述
浅谈民办高职教学管理体系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
高校英语语境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高校学生网络点餐现状及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