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充现代农业人才需求与职教专业人才培养匹配度分析

2018-09-10樊平王怀禹颜邦斌黎明虎

环球市场 2018年16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人才培养高职

樊平 王怀禹 颜邦斌 黎明虎

摘要:南充是四川农业大市,正向农业强市转变。现代农业和有机农业正蓬勃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文章阐述了南充现代农业及涉农高教育现状,进行了南充现代农业发展人才需求与职教专业人才培养匹配度分析,最后提出了南充现代农业发展人才需求与职教专业人才培养匹配度对策建议。

关键词:现代农业人才;高职;人才培养;人才需求;匹配度

南充地处川陕革命老区,是四川农业大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四川省农副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生猪战略保障基地。随着南充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及农业供给侧结构的改革,农业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急迫,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南充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涉农专业设置、专业定位、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规格定位等方面与企业的人才需求还存在着不相适应、不相匹配的情况。因此,开展南充现代农业人才需求与职教专业人才培养匹配度研究,选择正确的涉农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一、南充现代农业及涉农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南充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与成效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南充已经从传统的农业大市开始向农业强市转变。从产业培育看,全市建成各类特色农业产业基地550万亩,粮食总产突破310万吨,生猪规模化养殖率突破75%。从农村改革看,确权领证工作基本完成,9个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投入使用,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360多家、农民合作社组织达4000多个、家庭农场及专业大户达万余户。从新村建设看,新建成幸福美丽新村550多个,新改建“1+6”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420多个、民房2.9万余套。从基础配套看,全市建成万亩农建综合示范片9个、高标准农田18万亩。特别是有机农业的发展走在了全省乃至西部前列,建成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310万亩、居全省第一,有机农产品基地24万亩、居西部第一,农业已经形成了产业链式发展。

(二)南充现代农业发展战略规划

围绕南充建设川东北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成渝第二城”的战略目标,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南充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站高谋远,围绕国家《川陕革命老区振兴行动计划》要求,对全市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之一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作出了全面部署。坚持“园艺化、科技化、设施化”的思路,以现代农业和有机农业为主攻方向,围绕生态粮油、特色果业、蔬菜和中药材、现代蚕桑、现代林业、现代畜牧等重点产业,着力打造现代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带,深入实施“农业加工能力提升三大工程”,通过招商引进一批国内外农业产业化龙头大企业、大集团,通过技改扩能、增容增量,壮大保宁醋、张飞牛肉、西充百科等一批本地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培育100家产值过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10家产值过10亿元的农业龙头集团,建设全国有机农产品价格指数平台和交易中心、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成有机农业强市。力争到2020年全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0亿元。

(三)南充农业职业教育现状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市唯一的一所涉农高职院校,继承了原南充农业学校的部分涉农专业,现开设有现代农业技术、园艺技术、畜牧兽医、宠物养护与驯导、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5个涉农专业。长期以来,涉农专业招生不是很景气,每年招收学生人数不多,因此,平均每年为社会培养农业高技能人才在200人左右,且多数不在南充本地就业。

二、南充现代农业发展人才需求与职教专业人才培养匹配度分析

(一)农业职业教育专业链与南充农业产业链匹配的分析

南充现代农业创造性地建立了“有机种植一畜禽养殖一有机肥还田一有机种植”的现代生态种养循环农业产业链,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市各县市(区)着手打造有机种植、生态养殖、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循环休闲观光农业园。目前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农业职业教育开办的专业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南充现代农业产业链发展需求。一是现开设专业还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没有建立起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二是与农业企业、行业主动对接不够,技术服务能力不强;三是农业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其课程设置与现代农业生产、管理等各環节对人才知识和技能的需要不相适应,尤其是在蓬勃发展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的制定、土壤培肥及病虫害防治面前更显得束手无策。农业生产中很多共性或关键技术难题还需要依靠涉农本科高校专家解决。

(二)农业技能人才需求与职教农业类专业人才培养数量匹配的分析

目前农业高职人才培养的数量还不能满足南充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根据调研统计,南充现有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年龄在56岁以上的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6%,36-55岁的占66.4%,而35岁以下的年轻技术人才仅占28%,人员呈现老年化;另外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总数的1.4%,具有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占总数的40.8%,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占总数的58%,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比重偏低。以兽医行业为例,南充有官方兽医1520名,助理官方兽医360人,兽医工作人员1000多人,每10万人口中官方兽医还不到3人。而且官方兽医队伍年龄结构老化,人员构成上男多女少,男女比例为4:1,年龄层次上35到50岁的人员占了总人数的80%。另一方面,农业类高职毕业生在南充本土的就业率低,能够安心南充本土就业的留存率就更低。原因可能有企业的待遇、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

(三)农业技能人才需求与职教农业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匹配的分析

根据调研统计,南充现代农业发展急需大批高技能人才,即能够适应企业生产、管理与销售等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回顾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以及毕业学生就业现状,两者之间还存在不相匹配的地方。一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缺陷。人才培养方案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缺乏对产业职业岗位的深度调研,课程设置没有随着农业产业发展的快速变化而作出相应调整,导致培养的学生不能实现“零距离”上岗,毕业的学生需要较长的“二次培养”时间;二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适应企业岗位的需要。根据调研反馈,很多毕业学生在企业不能吃苦耐劳,缺乏沟通协调能力,综合素质不高。

三、南充现代农业人才需求与职教专业人才培养匹配对策

(一)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

只有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才能了解产业发展的现状。因此,需要深入调研和分析南充现代农业产业链的构建现状和人才需求,对农业专业进行动态调整,在办好传统优势专业的同时,增设设施农业与装备、生态农业技术、休闲农业等顺应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发展新思路的相关专业。

(二)优化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南充现代农业发展新要求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需要,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增设互联网农业、创意农业、智慧农业、旅游农业、循环农业等课程。根据职业要求和企业岗位规范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三)推进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建立符合南充现代农业发展工匠精神新理念,找到与企业的结合点,与企业亲密接触,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搭建高水平技能训练平台,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大力提高学生现代农业生产技能。

(四)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现代农业的能力。一是联合全市农业科研院所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学院,实施农业专家进课堂,学生进田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水平;通过承接各级各类科研与社会服务项目,提高专业服务现代农业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成立南充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加强中高职衔接,加强校企、校地合作,资源共享,合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汝都,刘长春,张喜全.河南省畜牧人才需求与高职人才培养匹配度的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09下):228-232.

[2]梁宁森.高职模具专业建设与人才需求匹配度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6):167-171.

[3]赵建,程丹.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匹配度研究——基于珠江三角区域的实证分析[J]教育评论,2015(12):103-106.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人才培养高职
数读
AI需求集中于一线城市,七成从业者月薪过万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文秘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