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对策分析

2018-09-10唐华丽

环球市场 2018年16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基础价值观

唐华丽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第一门为大学生开设的课程,如何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把精神贯穿于教书育人全过程,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需要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的一门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形成与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课教师需要认真领会其精神,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把精神贯穿于教书育人全过程。

一、《基础》课程的性质

课程性质决定了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等,认清和掌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性质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提前和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编写组的首席专家吴潜涛教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逻辑结构与主线》中指出,从课程名称看,“基础”课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合并,但从课程性质上看,它并不是两门课程的叠加,而是一门为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生理论与实践的崭新课程,它与其他三门必修课一起,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共同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祖嘉合教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应关注的几个问题》中指出,准确定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性质就是为了科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陈秉公教授在《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规律与教学境界》中指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属于高等学校“使人成为人”的课程,肩负着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细化的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既是一门“使人成为人”的课程,也是一门“使人成为某种人”的课程。由此看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性质主要就是为了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是高度一致的。

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对《基础》课的指导作用

《基础》课的整体结构如下:第一章到第三章,从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观教育等方面来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是一个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端正的正确的人生态度、追求科学的人生价值标准为基本理论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体系;第四章讲的是培养道德品质的问题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闡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理论和价值导向,及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道德行为的具体要求,集中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观的教育;第五章、第六章的部分内容主要论述了社会主义道德在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等社会主要生活领域中的要求;第五章、第六章的部分内容和第七章、第八章的内容,是关于法律意识培养的问题,主要论述了社会主义法律规范、法律精神、法治观念,培养依法办事、依法治国的理念和法律思维方式,明确社会主义法律规范,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的教育。

针对《基础》课的整体结构内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人这个中心,做到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基础》课只有围绕学生、关照学生和引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给学生以思想启迪和文化滋养,才能培育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基础》课还需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树立为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激励学生勇做奋进者、开拓者;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中对高校教师提出明确要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就能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首先,上好《基础》课,任课教师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教书育人、学生成长规律,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相结合,使《基础》课内容能春风化雨、入脑入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其次,《基础》课教师要以师为范。教师传道,自己要先明道、信道。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道”,不仅指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包含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方法。《基础》课教师要做到:欲育人先自育、欲言教先身教、欲问道先入世、欲自由先规范,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口

三、《基础》课程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对策

(一)在《基础》课程中融入媒介素养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对新入校的大一新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的必修课,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认识社会、辨别是非、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通过传授媒介知识,帮助大学生树立媒介道德观和媒介法制观,提高大学生认识、选择、评判和合理使用媒介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在网络时代中重要组成部分。《基础》课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与时俱进,能体现时代性。在全媒体时代,《基础》课程只有不断地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增强亲和力和时代感,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媒介观,增长其媒介知识,提高大学生对不良媒介的免疫力,消减媒介道德失范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由此可见,媒介素养知识就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体现其时代性在内容上的延伸和扩展,是否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也成为衡量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在(基础)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看,表现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表现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表现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基础》课教学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在00后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他们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自觉抵制手机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资本主义的非主流价值观与意识形态和各种社会的负面新闻的不良影响,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面临的十分重要的任务。首先,《基础》课教师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认真领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教书育人全过程。其次,加强《基礎》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石。《基础》课通过实践教学,精心安排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大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将学习知识与社会实践、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去践行核心价值观,以提升道德认知、学法和用法能力,全面提升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

(三)在(基础)课程中融入学习效果评价

因大学生在生源地分布、学习方式和原生家庭状态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就赋予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特征。寻找适合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特殊性的教育对策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现实工作的强烈需求。测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课程的学习效果并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课程学习效果是《基础》课教师的重要责任。在《基础》课程中融入学习效果评价,既能拓展其科学领域,丰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体系,深化其学科理论;同时也能推进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养,为我国培养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升我国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潜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逻辑结构与主线[J].教学与研究,2006(8):27-31

[2]祖嘉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9-85.

[3]陈秉公.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规律与教学境界[J].江汉论坛,2007(6):91-94.

[4]邱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策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12):99-103.

[5]付晓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媒介素养教育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2):32-34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基础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论荀子虚壹而静道德修养方法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