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当代民宿设计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2018-09-10刘扬

环球市场 2018年2期
关键词:特点发展趋势

刘扬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民宿在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早期的民宿与客栈、家庭旅馆和“农家乐”旅游项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随着民宿行业的不断发展,现代民宿已经表现出了其他几种住宿形式之间的差异性。现阶段我国民宿存在着同质化、经营管理不合理的问题。民宿设计与民宿发展的标准化、特色化建设是从促进民宿服务质量提升,增强民宿自身特色的有效措施。针对我国民宿经营项目中存在的经营管理不规范和缺乏创新性的问题,国家首先需要借助法律、政策对民宿行业的标准化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对本地区的特色文化进行强化,也可以转变民宿项目中所表现出来的同质化特点。本文主要从民宿的主要特点人手,对民宿设计与民宿发展的标准化及特色化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民宿设计;特点;发展趋势

民宿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在台湾发展起来,最初是为解决旅游游客量增加导致的住宿问题而成为了有别于传统旅游住宿形式的一种新模式。近几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作为旅游主体的游客,在观赏自然风景、人文风景的同时,越来越追求在旅游过程中获得各方面的体验,民宿亦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向着规范化、整合化、特色化、多样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一、民宿的主要特点

(一)民宿与传统酒店的差异性

早期的民宿与客栈、家庭旅馆和“农家乐”旅游项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随着民宿行业的不断发展,现代民宿已经表现出了其他几种住宿形式之间的差异性。民宿与传统酒店之间的差异性可以被看作是民宿的一种主要特点。从酒店的起源来看,早期的酒店主要指的是社会中的贵族认识在乡间用于招待贵宾的别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酒店除了以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以外,也可以为其提供餐饮服务、娱乐服务、购物服务和会议类服务等多种服务。在满足人们的住宿需求的基础上,酒店可以通过为宾客提供社交服务、娱乐服务等活动,让游客在入住酒店以后感受到一种服务性的消费体验。相比于传统酒店,民宿的自身特点主要表现在了建筑空间设计和附属功能等多个方面。早期的民宿是对现有建筑的空间布局的二次设计。这种住宿形式仅仅可以满足游客基本的入住需求。随着民宿产业的发展进步,民宿经营者可以以农家菜、地域文化等因素为依托,对游客在空间中对特定元素、事物和过程的体验进行强化。而酒店主要借助自身的附属功能提升游客“住”的体验。相比于传统酒店,民俗在附属功能的设置和设计风格方面具有着多样化的特征。从民宿的发展历程来看,多样化的住宿空间已经让民宿自身的旅游吸引力得到了提升。

(二)民宿与客栈、家庭旅馆、农家乐

客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旅馆,由于人们处于不同的角度,对其的称谓也是多种多样,有家庭旅馆、民居客栈、民居旅馆、农家旅馆、个体旅馆、青年旅馆等。其中,家庭旅馆强调的是住宿的“家庭”性,设计强调家庭氛围的营造而对地域文化的挖掘则相对较少。以“客栈”称呼的旅游住宿,多出现在我国的古镇旅游业中,如丽江、大理、周庄等。其设计追求古朴的氛围,意图让住宿环境融入场所的历史氛围中,让游客体验到当地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农家乐是指以农民为从业主体,以农户家庭为单位,以城区外的自有乡村院落及所依傍的农家景色为载体,凭借当地的民俗风情、特色菜肴与生活体验吸引旅客前往进行休闲旅游消费的新兴旅游形式,故而统称“农家乐”。以成都三圣乡的农家乐为例,主要是提供游客休闲、娱乐、食宿等。又因为地处近郊地段,游客以市民为主,游览时间多为1天。因此,农家乐的服务以娱乐、餐饮为主,住宿则属于附属功能,满足游客中小部分人的需求。从设计而言,农家乐强调功能的实用性,以开场的户外环境、多样的休闲方式吸引游客,而在设计风格、形式、人性化、设计文化等方面则考虑较少或没有考虑。中国的民宿最早从台湾发展起来,由农民将自家多余的房屋出租给游客,用以缓解旅游区住宿紧张的问题。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起始发展阶段(1980-2000年)、快速发展阶段(2001-2006年)、成熟发展阶段(2007年以后)。如今对“民宿”的界定越来越清晰,大陆民宿正在经历着从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就设计而言,现代的“民宿”呈现出了与客栈、家庭旅馆、农家乐等不一样的特征。

二、民宿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设计形式特色化

随着旅游观念的更新,游览不只是一种观光旅游的方式,游客更加在乎对旅游地文化的探寻。民宿,一个能够让人停留下来休息、享受的场所,在进行空间设计的时候,应该在设计风格和形式上体现出当地的特色。通过对地域文化元素的挖掘、提炼,选择适宜的元素符号运用于空间设计中,让游客在旅游中体会到地域文化特色带来的视觉和精神上的享受。

(二)功能空间多样化

民宿不只是提供住宿、餐饮的场所,而是在对游客旅游需求研究的基础上,从空间布局人手,設置多样的功能空间,满足游客作为个体或者是群体的不同需求。

(三)设计整合化

对民宿的设计不只是对一栋或者是几栋民居建筑内部空间的改造设计,而是结合民宿所在区域的特征,对场地进行整合优化设计。从空间布局到功能配置,从建筑外观到室内空间设计,从外观形式到设计内涵,形成一套完整的设计理念。

(四)促进区域旅游产业发展

当下“民宿”的含义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已不单单是包含“住”或“吃”的含义,台湾地区民宿的经营着重于服务方面的细致周到,如短途接送、旅游导览,文化体验等。民宿形成独特的产业链,不仅可以带动区域文化的发展,更是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短期假日旅游景点。因此,民宿特色化对于打响民宿品牌的知名度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同时与区域文化旅游也成一种相辅相成的势态。

三、结语

民宿项目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管理体制为依托,促进民宿规范发展;在对本地区的特色文化进行强化的同时,对传统民居的民宿改造设计进行规范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是促进民宿设计发展的标准化和特色化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朱鲸颖.民宿发展的标准化与特色化[J].经营与管理,2016,09:26-28.

[2]田钧伊.传统民居的民宿改造与设计研究[J].设计,2017,19:152-153.

[3]赵菁.浅谈当代民宿设计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202:55-57.

猜你喜欢

特点发展趋势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