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情绪劳动的学生管理工作

2018-09-10陈岚

环球市场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工作高校辅导员

陈岚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高负荷的情绪劳动工作者,其情绪劳动不仅影响着个人身心健康、工作效率,还影响到学生管理工作和学生,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高校辅导员情绪劳动对学生管理工作和学生的影响作为研究内容,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综述,同时就辅导员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校辅导员情绪劳动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情绪劳动;学生管理工作

一、情绪劳动的相关影响研究

(一)情绪劳动的研究现状情绪劳动是西方组织行为学中的新兴研究,而最初有关情绪劳动的分析研究,是美国社会学家Hochschild在1983年正式提出的。阿什福思和汉弗莱(Ashforth&Humphrey)对情绪劳动进行分析得出,无论在个人领域或工作领域都可将其简单化地理解成“表现出合适的情绪行为”;莫里斯和费尔德曼(Morris&Feldman)重点在情绪劳动的概念界定上突出其受社会环境制约等三方面的特点。国内学者廖致伶柏乔阳1、庄淑婷分析表明情绪劳动对员工工作的满意程度具有较大的影响,且极有可能影响到组织目标及绩效的达成。由上述研究综述可知,国内外多名学者在Hochschild等著名国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使其对情绪劳动的研究成果更为精准和广泛,研究对象也逐渐由服务行业的相关工作人员转移到高情绪劳动的教师群体中。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现状。周立华认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以班级为基础单位,而高校辅导员则是其直接领导者、管理者,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王祥、文辉等人认为辅导员应深入了解学生日常热衷关注的事物,并適当采用关注学生微信朋友圈、与学生微博互动等方式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更利于开展自身的学生管理工作。由此可见学生管理工作复杂多样,且工作量大。而高校辅导员不仅要负责帮助学生日常事务的处理和完成,还包括奖贷助勤等一系列琐碎繁杂的工作。基于高负荷的工作,辅导员难免会产生一定的情绪劳动,并不时地影响着自身的学习工作,对学生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高校辅导员相关工作情绪劳动的研究现状。井西学、任飞等人将其分析情况作为初测量表,并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使之更适用于研究高校辅导员群体的情绪劳动;缪丽华认为高校辅导员的情绪劳动需要在工作中根据相关的工作要求进行对自我情绪的调节和管理,才能更好地表达出自身工作需要特定情绪的过程;叶青就高校辅导员情绪劳动的现状运用了问卷调查及访谈法,并分别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且研究表明应从辅导员个体及其组织两个视角来进行管理对策的提出;徐长江、费纯等人采用深度访谈法揭示了教师在生活工作中与学生、同事的相处,以及辅导员基本情绪劳动的表达规则;马淑蕾、黄敏儿等人运用实验的方法对情绪劳动作用机制的适用性进行了解释和研究。基于上述研究可知,高校教师均承担着相对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而高校辅导员不仅需要承担相应的教学科研工作,更要对学生进行管理控制。可想而知,对于高校辅导员的情绪劳动程度是相对高于其他行业人员的,同时其情绪劳动也对自身及生活工作带来部分难以避免的影响。

二、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情绪劳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成因分析

现今大多数的高校辅导员均为年轻教师,应急能力相对较弱,在面对学生管理工作中难题的出现时也时常显得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正确处理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而在对学生工作管理中出现负面情绪劳动等状态。

(一)真实扮演。身为高校一线教师的辅导员,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高校辅导员情绪劳动的真实扮演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或决定着对学生管理工作或工作对象的状态,而如何分解这种影响是现今社会需要对教育行业引起重视的问题之一。

(二)深层扮演。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按照角色要求进入角色,其表情、行为以及内心都是需要进行管理调控的。积极正面的深层扮演,需要辅导员做更多的努力,精心的对其情绪进行管理调控,会赢得大多数学生的爱戴及信任。高校辅导员的深层扮演,应将其情绪表现得更贴切内心的实际想法,并时刻将内在的负面情绪自动转化为正面积极的情绪来面对学生,在鼓励学生积极向上的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分寸。

(三)表层扮演。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在于自身内心感受与外在言行之间的分离感。表层扮演者的主要表现为由于自身的原因不愿完成本职工作时,将其强加给学生让其协助或主力完成,并给学生营造一种自身工作繁忙、无暇兼顾的工作状态。高校辅导员无论对于学生管理工作或是学生,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若是无所作为,其工作结果将不仅仅是受到上级领导或同事对其能力的质疑,更为严重的是会引发所管理的班级学生对其不满,不服从管理等问题。

(四)原因分析。不同情况下辅导员承担着不同的压力,其自身的情绪也在不断累积、蓄势待发。学生工作的繁重琐碎,加之工作本身需要与学生大量接触,都是辅导员存在时常加班晚归的客观原因,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了其家庭和工作之外的生活状态。因此,在学生工作管理中,高校辅导员极其容易带着情绪工作,给予学生负面情绪的影响,甚至将其情绪劳动的多样性引发至学生本身。

三、高校辅导员情绪劳动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分析

(一)对工作对象(学生)的影响作为高校学生思想上的导师,生活中的朋友,辅导员在面对有关学生的不同问题及突发状况时,不得不在相应场合下展现出适宜的精神面貌,在处理有关学生的工作中,也不得不表现出冷静、睿智、极富亲和力的正面情绪状态。遇事冷静处理,认真帮助学生完成相关事项,并为其解决困难,此类积极正面的情绪状态会引发学生内心对辅导员的感激,认同学生管理工作对自身有所帮助和维护,也会认同和学习遇事冷静、泰然自若的行为方式。高校辅导员的情绪劳动无论是正面或是负面,都极易带给所管理的学生一定的影响,并且是深远而长久的。

(二)对管理实施者(辅导员)的影响高校辅导员的情绪劳动,对其自身影响最大的是身心健康问题。由于社会、学校、家长等方面都对辅导员寄予厚望,在学生工作管理过程中需要长期与学生接触,不断付出情绪劳动,这将容易导致其自身工作压力和内心紧张感的增加,个人情绪耗竭。情绪劳动会使工作事倍功半、效率降低,更易引发辅导员的管理者对其工作能力的质疑,对其信任度降低,最终导致辅导员的工作地位降低、职称评定滞后、学生工作失误等问题的出现。

四、解决措施

辅导员的情绪劳动不仅对个人身心健康有所影响,同时也可能引发辅导员离职率的增加,为高校工作的正常运行带来部分不便。本文主要通过对高校辅导员的情绪劳动进行分析研究,并就其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实行了剖析法,总结得出以下建议。

(一)进行良好的职业定位,对辅导员岗位工作认真分析由于高校辅导员本身的职业特殊性,因此应聘人员更应提前知晓该从业人员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以及为什么而做。作为高校辅导员,即便自身职位是属于高强度的情绪劳动工作者,但也必须遵守良好的正确的情绪表现规则。对辅导员工作进行分析时,建议先与辅导员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工作现状在其中增加该行业的特殊情绪因素,尤其重视辅导员的个人价值体现,最大限度地减少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负荷量,明确工作职责。

(二)招聘选拔时应注重辅导员的个人修养,建议高校在选聘辅导员时应着重观察、审核其情绪劳动能力的程度大小,严格考核应聘者是否具备较好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对辅导员工作是否时刻保持积极态度,更可借助部分心理测试工具或设置部分情境模拟,以此评估其情绪劳动的素质高低,择优选录优秀人才作为高校辅导员。

(三)关注辅导员身心健康,定期进行心理测评鉴于情绪劳动对辅导员的身心健康影响最大,建议高校应对辅导员的身心健康保持长期关注,定期对其进行心理测评,以此判断心理是否健康,找寻心理压力的根源所在,从而对症下药,针对性地对辅导员开展学生突发事件处理等内容的座谈会,减轻其工作量过大而带来的心理压力,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及业务能力。同时,辅导员也可依据自身的心理测评结果,适当的进行自我情绪调节,有利于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并便于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进行情绪劳动训练,提高情绪劳动积极性辅导员的情绪劳动在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中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建议高校适时地对辅导员进行情绪劳动的训练,提高其情绪劳动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也可多开展与辅导员有关的社会活动,缓解其负面情绪,正确引导辅导员在工作中的情绪劳动,多将自身正面的、积极的情绪劳动传递给学生,引领高校学生积极向上、自立自强,造福社会,同时也有利于自身学生工作的正常开展、个人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ASHFO R THBE,HUMPH R EY RH.Emotional labor in serviceroles: the influenceof ident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3,18(1):88-115.

[2]MORRIS J A, FELDMAN D C.Thedimensions, antecedents, andconsequences ofemotional labor[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R eview, 1996, 21(4): 986-1010.

[3]張蓉.高校辅导员情绪劳动的负面效应及缓解措施[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工作高校辅导员
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几个基本着力点探讨
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几个基本着力点探讨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正确应用
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分析
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应对策略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