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旅游专业建设研究

2018-09-10唐也婷李丽

环球市场 2018年2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工匠精神旅游

唐也婷 李丽

摘要:“工匠精神”是指从业者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本文以工匠精神为切入点,分析当今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培养目标不合理、实践课程设置不完善、培养路线单一等问题。从而就如何更有效地构建并实施高职旅游专业教育,形成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针对性策略,希望能有助于高职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养;旅游;教学;实践能力

一、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旅游专业建设背景

2015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系列纪录片《大国工匠》,激发了全社会崇尚技艺、劳动光荣的热潮。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鼓励企业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首次在政府报告中被正式提出,体现了国家现阶段对于工匠精神的迫切需求。为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打造中国制造2025,国家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育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旅游专业在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这使得旅游专业的热度不断攀升,然而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方面仍还有一段较长的距离。

(一)旅游专业培养目标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招收生源质量有些不尽人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能力预估和目标预设时常常忽略学生的基础能力和专业热情,只看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精神和信仰的培养,从而形成了填鸭式、完成任务式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我国的旅游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很难获得实践操作能力,这主要是由于学校未能提供充足的实践操作机会,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实习阶段,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模式以提高知识储备为主,由于实践能力的提高难以进行量化,常常被学校所忽视。

(二)专业实践课程设置不完善

承接上文所述,由于学校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不重视,因此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投入上自然也落于知识性教学活动之后,笔者整理了全国34所高职院校旅游的课程设置规划后,总结发现几乎所有学校所安排的知识性教学活动都高于实践类教学活动,有个别学校的分配比例竞高达3.4:1,且知识性教学活动大多被安排在学生精力较为充沛的上午,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是变相的告诉学生实践学习不如知识学习更重要,造成了学生对实践类教学活动敷衍和懒散的现象。

(三)学校模式化培养路线单一

大多数实习单位在人力资源的使用方面一向是秉持着“人尽其用”的态度,新进学生入岗便马上被安排到一线锻炼、工作,这使得不少刚刚具备理论知识基础,却毫无实践经验,缺乏工匠精神的实习生们感到巨大的工作压力和适应压力,有的学生来到实习单位工作不了几天,就找借口离岗走了。从学校的角度来分析,目前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路线较为单一,没能针对旅游专业的学生进行特色化的实习前培训。并且,针对于旅游专业学生而言,工匠精神的培养也至关重要,知识和技术固然是一名优秀实习单位员工的基础能力,但工匠精神更是“匠人”所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这也正是因为高职院校传统教学模式中对旅游学生培养中所最为匮乏的部分。

二、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旅游专业建设策略

(一)重视课程开发,课堂融合实践教学

高职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半,实际上甚至有些不足两年半,因此课堂学习对于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能力就显得弥足珍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应当从课堂实践教学方面着手。学校首先应建立起有效地专款专用机制和资金监管部门,在人力资源的培养上适当增加成本投入。同时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化。旅游不仅对学生专业技术要求高,而且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心理素质,遇事沉着冷静沟通能力强等。所以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具有实践性、符合旅游服务要求的培训,专业知识水平要过硬且跟上市场发展要求。学生还应该提高心理素质,塑造精神追求,以“匠人”作为自我要求。

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实践教学课程的开发,一方面加大对实践课程和实践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对教师进行实践课程教学效果的量化评估。首先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探究精神。其次,在课堂練习和课后作业中多设置有关实践体验的内容,例如课堂上请学生进行模拟导游,在课后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参与社会实践等。第三,教师的自我水平也对课堂实践教学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先提高自我的实践教学能力,掌握多模态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旅游电影、纪录片等资料来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参照。

(二)疏通意见反馈渠道,互助成长

旅游专业是一门实践类学科,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旅游管理专业技巧,更得为养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表现能力而努力。因此学生和校内外教师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师生沟通不仅能够免去许多无谓的误会,也能促进教学互长。

具体来说,沟通渠道是多样性的。校内导师应当不定期对实习生和毕业生进行电话回访,通过交流工作体验来帮助毕业生更好的适应工作,缓解心理压力,同时与校外导师积极沟通,保障“双师制”的顺利落实。校内外导师也更能因时制宜的修订教学计划,帮助在校生更好的成长。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建立QQ、微信群,使得教师们和学生们的意见可以在更大的平台上交流、共融;院系组级可以小规模组织开展户外活动,为学生与教师的课后交流搭建沟通平台。

(三)全面开展入职培训,实践为先

良好的利用为期近一学期的实习期能够令学生能力上产生质的飞跃。因此高职院校在为学生安排对口实习单位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特质和能力基础,做到能力与实践要求对口才能实现实习单位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具体来说,第一,学校需要从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追踪考察,在实习前对每个学生形成动态的能力评估,从而合理地分配实习单位,令学生收获到最需要的帮助。第二,定期开展实践培训,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实践培训方面,学校可聘请各个专业领域里的专家学者、学校往届优秀毕业生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经验交流分享会,尽可能拓展培训主题范围,通过优秀实践案例的展示来为学生们提供参照,鼓励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打开工作思路,从而全面地提高旅游管理实践工作工作水平,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自身能力的多元化提升。第三,定期组织的人际交往培训课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交流技能,改善实习生与实习单位同事和领导之间交流不畅的问题。

三、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旅游专业建设道路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重要且有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同时它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把握各个具体环节。它的影响面不仅仅在高职教育本身,同时它对于我国的旅游管理及教育发展、人才配置、产业调整等都具有重要影响。未来,如何有效的推广和延续工匠精神,仍是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芦羿君.“工匠精神”融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2]任寰.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7.

[3]李进.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27-30.

[4]黄君录.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08):50-54.

[5]万红珍.新常态下高职旅游专业的生存与发展——以广东省为例[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06):10-12.

[6]高丽红.校企合作构建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4(26):167-168.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工匠精神旅游
旅游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