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学与翻转课堂融合性探讨

2018-09-10马云峰石喜梅

环球市场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效学习高职教育翻转课堂

马云峰 石喜梅

摘要:为了提升高职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解决高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学习高效性为前提的高职课程与翻转课堂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借此来探索课程教学改革。以高职学习环境对翻转课堂实施的支持性、高职教师在翻转课堂上的胜任能力、高职学生对翻转课堂的适应性和高职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四个方向,探讨翻转课堂在高职教学的融合性。本着课堂的高效性,综合考虑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在高职教育中的优势,确保高职教学与翻转课堂完整顺利的有机融合,研究结果表明:高职教学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极大提升课程的学习高效性,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学生面临的课下学习压力增加,直接导致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满意度降低。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职教育;高效学习;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目前在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多数沿用项目式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由来已久,虽然已取得不错的成效,但是也存在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考核评价形式欠科学、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等诸多问题。伴随着新的理念和新的技术出现,信息资源共享和技术的进步与课程教学的整合逐步深入,这使得新的教学模式层层涌现,其中,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具代表性,并取得不错的成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解决高职教学在项目式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翻转课堂是一种混合型教学形式。学生首先通过众多资源在课前进行学习,而后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带到课堂中,课堂上解决后,老师提出新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探讨分享的学习模式。在我国,顶级层面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翻转课堂借着新媒体的巨大优势迅速的延展开来,我国的教育领域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和引入,亦是浩浩荡荡。目前我国翻转课堂在基础学科领域中融合紧密,应用广泛,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翻转课堂与专业学科领域的融合发展相对缓慢,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2014年王自强,康琳等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了翻转课堂的实施;2013张德成对高校翻转课堂教学与课程设置进行了重构研究;2013年宋艳玲,孟昭鹏等从认知负荷视角探究翻转课堂等等。诸多研究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在教育界普及开来,翻转课堂在高职教育体系中也在逐步完善中。

一、高职学习环境对翻转课堂实施的支持性

学习环境问题是实施翻转课堂的先决条件,显而易见,翻转课堂的顺利实施对于信息技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具备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需的技术设备,及时更新设备和网络资源,保障访问网络课程资源的条件和途径。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一种主动的学习状态,加强学习过程的交流、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学生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更多的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增强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翻转课堂要弱化传统课堂教学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强化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才能发挥高职学生的实践、动手、创新能力。

高职学校无论是硬件层面(技术、经费等方面),还是软件层面(思想、管理等方面)当具备支持翻转课堂的学习环境,后续的学习活动、学习效果就会达到一个理想的程度,才可以大面积地进行翻转课堂的实施和实践。

二、高职教师在翻转课堂上的胜任能力

在翻转课堂的革新过程中,需要高职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角色,接受翻转课堂过程中的身份转型。在翻转课堂中,高职教师要在翻转课堂设计技能、翻转课堂贯穿于高职教育的思想理念、翻转课堂信息资源与高职课堂的融合和高职教师的专业素养四个方面进行高职院校教师角色的转型。在这四个方面中高职教师的信息素养尤为重要,这决定了翻转课堂实施的流畅性和高效性。与此同时高职教师的思想理念也应伴随着信息技能的提升而逐渐转变,在实施的过程中高职教师应由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和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合作者并且要忍受一定程度的教室混乱。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教师的性质没有改变,与传统教育相比只是在学习备课的内容和工作方式上有了变化。高职教师在实施翻转课堂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向同行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教育反思中學习,应该打开思路学会教学内容的策展,将在线资源纵横向扩展。做到四处搜索找信息、汇集聚拢等信息、教学策展与创新信息并行。用更多的技术手段促进深度学习,积极建立个人的学习管理系统,并将学生带人真正实现师生的对话课堂的翻转。

三、高职学生对翻转课堂的适应性

高职课堂翻转课堂的翻转主要是师生角色的转换,学生的角色将去单一化,不在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单一模式,更是一种知识传授的过程在课程外,知识内化的过程在课堂上,以此才能达到真正的翻转。根据我国对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的要求,需要高职学生除了了解基本的基础知识理论外还对高职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恰恰可以融合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中。在高职教育的翻转课堂中,要对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培养,改变学生传统的单方面接收知识的模式,让学生在翻转课堂中转变角色,使学生在翻转课堂的学习过程中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大幅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因为翻转课堂的要求,学生的主角角色显得突出,高职教师在引导学生的同时学生要积极响应参与到课堂的翻转中,学生要学会独立自主的思考学习,在老师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师生配合共同完成课堂的翻转。在此阶段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符合我国对高职学生培养的要求。

虽然高职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整个翻转的实施过程亦存在很大的困难。首先,从学生上学开始到高职阶段,所接受的教育习惯是紧跟教师的步伐亦步亦趋,对于教学过程的承担属于被动状态,要想打破常规让学生以全新的角度突破束缚还需要艰难的过程。其次,翻转课堂新的形式的出现,会使得学生由一种新鲜的感觉,这往往导致了学生对于形式的追求大于对于内容的关注,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与翻转课堂的初衷背道而驰,所以有效的监管监督机制显得尤为重要。翻转课堂形式的出现会让学生有一种失去外在推力的感觉,这种个性化的学习状态会让学生放纵自我,使得翻转课堂课下的知识搜集的环节失去意义,进而会导致翻转课堂上无法达到良性的交流和讨论,这种恶性循环也是翻转课堂在实施中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何真正达到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这需要学生对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有一个渐进的适应过程。

四、高职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

翻转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不再因为害怕被同龄人嘲笑而羞于提问等。总之,其终极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本文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翻转课堂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在2017-2018学年的《路基路面工程》课程上进行翻转教学,每个教师的同一课程对于两个班分别采取翻转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模式。在试验过程中,他们尽可能保证学习内容的一致性。在2017年10月,针对这个试验测试了翻转课堂有效性的多个方面,主要包括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学习态度以及能否将知识应用于考试的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量化结果见表1。

表1的结果表明学生成绩的提高是翻转课堂取得的显著成效,这与预期的成绩增长是符合的。虽然翻转课堂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促进,但学生在观看课堂视频、学习线下资源内容带来了繁重的任务量。所以在翻转课堂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中学生的测评要低于传统课堂。

五、结语

教育本身是多元化的,翻转课堂也只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当下教育环境的复杂、教育资源不均衡,各学科学科特点不同,不能靠一种或者一类教学模式来解决。翻转课堂可以研究与尝试,可以与传统课堂优势互补,要想创造优异的教学效果,在当今时代看来,关键是要有专业素养、眼光和互联网思维。

参考文献:

[1]王自强,康琳,张丽敏.南京大学: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翻转课堂[J].中国教育网络,2015(05).

[2]马颖楠,黄中梅.组织变革综述[J].特区经济,2015(04).

[3]郭文良,和学新.翻转课堂:背景、理念与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1).

[4]周平.基于現代教育技术的翻转课堂及其理论基础溯源[J].外语电化教学,2015(02).

[5]刘艳斐,乜勇.“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02).

[6]齐军.美国“翻转课堂”的兴起、发展、模块设计及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5(01).

[7]张德成.高校翻转课堂教学与课程设置的重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

[8]曾淑煌.“翻转课堂”的理论意蕴与实践探索[J].教育评论,2014(10).

[9]李允.翻转课堂中国热的理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

[10]宋艳玲,孟昭鹏,闫雅娟.从认知负荷视角探究翻转课堂——兼及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4(01).

猜你喜欢

高效学习高职教育翻转课堂
探究如何提高高中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巧用有效课堂教学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初中语文课堂灵活提问、高效学习的探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