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管权力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2018-09-10王聪

环球市场 2018年2期
关键词:上市公司

王聪

摘要:在公司内外部会计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为了使投资者、债权人等公司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上市公司进行了会计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向外界披露会计信息是诸多利益相关者了解公司经营状况最主要的途径,也是以此为依据进行投资决策。因此,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进而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作为公司的管理者,上市公司的高管团队直接参与会计信息的收集、生成及披露,对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大和不可推卸的责任。而高管对公司信息质量的影响与其权力性质密不可分。本文基于行为学理论、高阶管理等理论,建立回归模型研究高管权力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基于模型预想出可能的结论,并且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高管权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第1章 研究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迅猛发展,资本市场也经历了从起步探索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并在逐步转型为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投融资平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对资本市场的发展、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参与者的保护等问题息息相关。如何改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将更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公布于社会,关系到是否能提高资本市场运营效率,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上市公司信息的收集、生成及披露,其公司高管的行为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2002年,美国的SOX法案指出:对于上市公司发布的所有财务信息与公告,其公司的CEO与CFO负有同等重要的责任。他们均要在公司所有重要的财务报告中签字,以此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由于中国千百年的特殊历史,导致我國资本市场发展缓慢,产生许多问题,比如在国有控股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较少的状况下,资本市场更应该重视监督管理层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个人或团体的行为会受到四个方面的影响,分别是原有的规章制度、外在束缚、内在动机和权力范围。目前,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行为学理论中的治理结构、股权结构及董事会特征对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而对最后一种因素即高管权力特征的研究欠缺必要的分析。同时,我国仍处于“新兴加转轨”阶段,内外部公司治理机制仍有待完善,中国特色的特殊体制使得公司多被管理层等内部人控制。虽然证监会与证券交易所出台了很多规则制度,但信息披露违规事件在上市公司违规事件中仍占了很大的比重;上市公司高管是否会影响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水平?高管的哪些特征会对它造成影响,都是怎样影响的?如何采取措施来降低这些影响?这些都是本文旨在解决的核心问题。

公司会计信息不仅与投资者与债权人等的利益关系密切,更重要的是,其还关系到我国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因此,国内外学者在此方面关注较多。高管团队作为公司的决策者,其特征均影响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如高管的行为动机和权力特征,因此,高管团队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由于公司高管对其业绩、行业声誉以及升职等原因的考虑,在披露会计信息过程中,他们更倾向于披露对公司和自己有利的信息,同时会省略、甚至修改一些真实情况,再加上我国资本市场普遍存在一个情况:公司高管职责不分明、市场外部监管不健全,高管所披露信息真实性的问题更加严重。因此,研究高管权力对信息披露的影响不仅能够紧跟我国资本市场改革脚步,更能从实质上为我国资本市场完善提供一个好方向。

第2章 会计信息披露

在对高管的结构性权力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方面,大多数观点是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提出的,认为二者之间是负相关的。1992年,Forker等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当上市公司两权合一时,董事会的独立性会受到削弱,公司高管更容易隐瞒对自身不利的财务信息,从而降低信息披露质量;王俊秋(2007)、刘淑花(2011)等人在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对信息透明度的影响中指出,结构性权力与信息透明度负相关;王雁(2013)从财务重述的视角研究指出,公司高管的两职兼任会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并进一步指出,国企中的结构性权力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显著负相关,而民营企业的结果不显著。

在对高管的所有权权力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上,学者们一直持有争论。持第一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上市公司高管持股会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产生负面影响。2006年,Bums and Kedia通过研究发现,公司高管通过持有本公司股票使其在公司中的权力和地位进一步增强,并在利益的驱动下操纵财务信息,导致信息披露质量更差。而持有第二种观点的学者认为高管持股有利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1995年,Warfield通过研究表明,经理人持股与公司的可操作会计盈余负相关,对会计信息质量有正向影响;2013年,周筱俊等人在研究高管特征对公司信息透明度的影响时提出,公司高管的持股比例与会计信息质量成正相关。

在对高管的个人能力权力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上,学者提出了较多的观点。2005年,Alex和Comprix从会计重述的角度出发,发现公司财务总监在本公司的任职期限的长短与会计错报的数量正相关;2010年,翁维玲以公司是否因违规受罚作为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发现高管的任职期限对会计舞弊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2012年,李发报等人通过对CFO研究,发现CFO的相关工作年限对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呈现的是正向影响。由于标准的制定者、各国学者与各信息使用者处于不同的立场,其需求也相应的不同,对衡量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标准也未达成统一。

在国外,1996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完善会计信息的有效披露给出的要求是具有信息可比行、信息披露透明且充分这三个要求;2003年,Bushman和Smith在文献中提到,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通常包含公开信息、重要的私有信息以及传递方式。我国于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提出了会计信息的八大质量标准,同时,证监会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中,提到公平披露,即上市公司在向外界进行信息披露时,应同时对所有信息使用者披露,从而使全部信息使用者平等获取同一信息。综上所述,尽管国内外对信息披露质量的规定有所不同,但在整个理论体系中都提到真实性、相关性、全面性和及时性等内容。

根据上述内容,可知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界定是抽象的,很难对其进行准确量化。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对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种方式:(一)通过盈余持续性表征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二)通过差错表征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三)通过权威机构披露的质量评级表征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第3章 政策建议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公司高管不同性质的权力特征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会产生不同方向和程度影响。由于我国特殊的资本市场,更应该注意高管权力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为了减少此类情况的负面影响,我国的资本市场应该进行以下方面的改进:(1)通过研究,发现高管对上市公司信息的生成和披露有着重要的影响,高管往往会在利益驱动下操纵会计信息。而目前我国对此项违规操作的监管力度较弱,具体表现为法律法规约束不力、政策规范標准不完善、违规成本不高、处罚力度较轻等。从高管行为动机方面,相关部门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法治建设,从源头上弱化高管违规操作的动机,从而完善治理结构,提高信息披露质量;(2)有研究结果表明,高管的两职兼任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产生负效应,所以应避免上市公司出现两职兼任的现象,同时适度增加董事人数,扩大高管团队规模。这样一方面可以为董事会带来更多的管理经验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的实现对高管行为的约束。另外,应该保持适度的股权集中度,使股东大会更关注公司高管的经营管理行为,实现有效的监管;(3)上市公司通过高管持股来增强其对公司的主人翁意识。作为公司的投资者,高管自身利益与公司和股东的利益趋同,因而在管理过程中更注重公司的长远利益,努力提升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公司高管持股有两种主要途径:一是作为公司创始者的身份持有公司股票,通过这种方式获取股权的高管通常持股比例较高;二是通过股权激励政策获取的。上市公司应设置合理的激励机制,包括股权激励、薪资激励以及精神激励等方式,强化高管的主人翁意识,努力实现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对外界披露高质量的会计信息;(4)上市公司在选取高管时,应更多地关注高管在专业领域中的能力和经验。正确看待其专业、职称与个人能力的关系。同时,公司还应该重视高管工作经验的积累,加强对工作经验欠佳的高管人员进行后续培训,确保其能对公司实现更好地经营管理,降低操纵财务信息的风险,提升公司信息披露质量。

参考文献:

[1]曾颖,陆正飞.信息披露质量与股权融资成本[J].经济研究,2006,2:69-79.

[2]余怒涛,沈中华,黄登仕.审计意见和年报披露会影响盈余质量吗?[J].审计研究,2008,3:55-63.

[3]崔学刚.公司治理机制对公司透明度的影响[J].会计研究,2004(8):72-80.

[4]崔志娟.规范内部控制的思路与政策研究[J].会计研究,2011(11):52-56.

[5]黄学利.信息披露和中小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10:25-29.

猜你喜欢

上市公司
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使用状况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及问题分析
浅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
上市公司绿色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