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常态”下石油电视台新闻记者的新思维

2018-09-10惠慧

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电视台新闻记者电视新闻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提升,“新常态”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代名词,也为我国各行各业提供了未来的发展思路与方向。在“新常态”的影响下,促进了我国新闻行业的创新发展。目前各类新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促进了传统电视新闻行业获得新生,新闻记者也开始朝着新方向不断发展与进步。综上所述,本文将基于“新常态”背景下对电视台新闻记者发展新思维进行分析,以期促进电视行业获得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电视台;电视新闻;新闻记者

信息技术促使传统电视新闻行业获得革新与进步,对我国新闻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机遇,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不被社会发展所抛弃,电视台新闻记者应将“新常态”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思路,才能获得更多、更全面的新思维与创新,从根本上促进电视台新闻节目整体质量得以提升,创造出卓越的新闻品牌。

1 “新常态”下电视台新闻记者新思维特征

1.1 创新性

在“新常态”的社会背景下,社会新闻的环境与内容更加复杂,社会中的新闻热点也在逐渐增多。为了获得新思维,电视台新闻记者应谨记创新性的思维特征,才能将社会中的新闻信息、市场价值正确识别,以更加独特、全面的视角将新闻呈现给受众。电视台新闻记者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逻辑思维能力,使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编排、制作质量得到提升,使方案更具创意,从根本上增加收视率。

1.2 灵活性

目前大多数的新闻采访都是利用直播的方式,这种方式会对电视台新闻记者提出较高的要求,也会对其形成一定的挑战。在復杂且陌生的环境,采访对象还具备较强的不确定性,为了获得新思维,新闻记者应具备灵活、灵敏的逻辑思维,才能在采访过程中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2 传统电视台中新闻记者存在的问题

2.1 思维模式老旧,业务能力较差

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中,电视台新闻记者进行新闻采访等相关工作时,都会利用直播的方式,这也会对新闻记者提出较高的职业要求。但大部分记者的思维模式已经形成定格,经常使用老方法、老经验对新闻进行制作,缺乏创新思维。另外新闻记者会对某个领域较为熟悉,对其他领域的社会新闻事件形成忽视,也不具备良好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灵活性较差,导致收视率较低。

2.2 新闻记者灵活度较低,思维创新能力差

新闻的制作需要较为复杂的技术与处理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时间与心血。传统电视台新闻记者在传统新闻中,会受到思维等多方面的限制,导致灵活性较差,没有利用新颖的角度看待新闻,使得新闻内容枯燥乏味,对思维的创新形成阻碍。

3 “新常态”下电视台新闻记者新思维分析

3.1 将传统思维模式突破与创新

为了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桎梏与不足,新闻记者应将“新常态”作为新思维的创造核心,将自身的思维模式进行创新与转换,将“新常态”的主要特征充分掌握。“新常态”的影响下,使我国的经济市场更加开发、政治更加透明、社会更加稳定。我国的社会经济与政治在快速发展前提下,作为电视台中的新闻记者,应将自身的综合智能不断提升并认真履行,主动转换自身的思维方式,才能将“新常态” 的主要特征完美应用在新闻的报道、制作中。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是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新闻记者播报的新闻应基于我国国情着实进行报道,也会帮助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更加成熟、完善。基于“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电视台新闻记者需要对我国的形势与政策深入了解并完整报道,才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新常态”发挥的优势与作用,使新闻报道更加真实、深入民心。新闻记者作为新闻行业的发展基础,可以促进电视台与新闻行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新闻记者需要将自身的思维模式不断创新,才能形成顺应“新常态”时代进步的新思维,促进我国新闻行业获得稳定发展。

3.2 提升灵活度,充分利用新媒体功能

电视台新闻记者应将自身的新闻灵活度不断提升,将新媒体的多项功能充分利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行业的出现对电视台产业造成了巨大影响,也开始成为我国社会主流的信息传播形式。我国媒体行业也产生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联网互相同和的新常态。因此新闻记者若想获得新思维,应将新闻与新媒体不断融合,要更加透彻、全面地了解新媒体与互联网,才能使新闻行业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创新自身的思维模式。随着互联网信息的传播速度、覆盖范围不断增加,新媒体逐渐成为目前社会上主流的信息传播方式,因此新闻记者需要将互联网与新媒体当做新的媒介,使其与电视新闻更好地融合,例如可以创办公众号、微博等方式,将新闻更快、更真实地呈现给人们。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全新思维,增加新闻的传播速度与覆盖范围。

4 结语

我国市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与创新,基于“新常态”的社会背景下,传统新闻行业已经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新闻记者应将自身的思维模式不断突破与创新,才能增强新闻可看性、真实性,还应将自身的综合职业素养不断提升,获得全新思维模式,制作出更加真实、完整的新闻。

参考文献:

[1]李晓鹏.“新常态”下电视台新闻记者的新思维[J].西部广播电视,2018(03):130+134.

[2]张林棘.“新常态”下电视台新闻记者的新思维[J].记者摇篮,2018(05):92-93.

[3]王林.基层电视台新闻记者“新常态”下记者的新思维[J].传播力研究,2018,2(10):196-197.

作者简介:

惠慧(1987- ),女,汉,籍贯:辽宁省新民县,文化程度:本科,现有职称:助理记者,就业单位:大庆油田文化集团,研究方向:跟记者相关的论文内容。

猜你喜欢

电视台新闻记者电视新闻
从功能语用角度解析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策略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公示名单
我是新闻记者
公示
试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
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