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经济新常态下的金融安全问题及风险防范

2018-09-10袁家帅

环球市场 2018年16期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风险防范

袁家帅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金融创新日益繁荣,但同时暴露出的金融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为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党中央已将金融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层级,构筑起防范金融风险和鼓励金融创新的常态化机制。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金融安全问题,提出了防范金融风险举措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金融安全问题;风险防范

金融系统能够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自从金融行业建立以来,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适应我国国情的金融构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金融的快速发展冲击着传统金融系统,加上经济新常态的到来,金融系统的架构也将随之发生改变。

一、经济新常态下的金融体系概述

随着网络化与人工智能化,金融业务也需要随之进行拓展与改革。然而,改革必然伴随着风险,我们需要一边进行改革,一边降低风险。1.创新金融发展模式,可以衍生出更多的金融主体,同时还能拓展金融业务,结合互联网技术,能够实现业务综合化,但同时会导致金融产品更加复杂化,势必会涉及其他领域,跨行业发展将给投资带来风险。z.丰富金融行业之间不同主体之间的合作,能够使商业银行、信用社、证券公司以及保险公司四者之间的合作更加频繁,有效带动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将暴露出金融监管机制不够全面的问题。3.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业务不可避免要加入这个现代化发展的脚步,金融行业本就具有高风险,信息技术的渗透,使得金融风险面增大,如何保证在大数据、信息化的时代下,金融业务的隐私与安全,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存在的金融安全问题

(一)银行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金融安全问题

過去,银行通过为借款人和存款人提供中介渠道,赚取二者间的利息差值,这一途径成为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伴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资金规模不断扩大,投资渠道越来越丰富,银行业的经营成本也在不断攀升,仅靠赚取存贷利差已无法满足银行业稳步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银行越来越多地将金融投资、理财服务等中间业务作为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市场上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获取投资用户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比拼的重点在于金融产品的风险收益率和服务质量,而对于一般用户来讲,风险收益率显然更为重要。因此,为了获取投资用户,银行往往会通过提供高收益率的金融产品,这就对银行的投资标的和投资团队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为了对冲风险,银行会对贷款用户的资质要求更高,抵质押物更为严格,这固然可以起到降低风险的效果,但同时也排除了很多潜在用户,尤其是对贷款需求更大的中小企业。在金融混业经营的情况下,高风险投资、减少贷款项目、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差不但降低了自身的竞争力,而且会导致很多优质项目流失,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随着银行开始适应市场变化进行业务重心的转移,也将致使银行面临更加复杂的风险情况,其生存情况也更容易受到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

(二)金融市场证券化情况下出现的安全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来自市场的实际需要,我国金融市场己呈现出一种整体证券化的趋势,债务的证券化更是让大量资产重新得到盘活,整个金融市场中产生了巨大的债券和股权交易量。比如银行采取证券化手段进行债务的分隔索取,这种方式让银行面临的贷款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分散。假使所有的借款人都诚实守信,借贷市场便将进一步得以完善发展,企业和个人都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益处。然而,并非全部借款人都是诚实守信的,这就导致金融机构要面临着比较大的道德风险,由于通常情况下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若缺乏强有力的金融专业监管,就可能将不确定性风险转化为确定损失、偶发性风险转化为经常性风险、局部风险转化为系统性风险,使得金融风险传导至实体经济,影响到全社会的和谐稳定。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致的全球经济波动,深刻影响到世界各国对于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风险管控的决心。对我国来讲,在当前金融市场不很完善、监管力度亟待加强、高端金融专业人才明显不足的情况下,一味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手段进行金融创新,隐藏着很大风险,同时,一些地方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并不具备资产证券化的管理能力和人才储备,可能会导致盲目模仿而带来诸多经营风险,此时,金融监管一旦缺位或不够及时,金融市场很有可能会因为证券化的转变发生金融安全风险问题。

(三)保险市场不规范可能导致的金融安全问题

近年来,人们对于保险的认知己发生较大变化,从固有的保险产品推销逐渐向保险的保障功能转变,其期待也越来越高。首先,为满足需求,很多保险公司都会推出投资和保障功能并存的万能险或投连险,但为确保保险产品价格具有竞争力,这样的保险产品在投资和保障方面的实际功能较其他产品都会有所弱化,以致投保人在很多情况下都无法获得预期效果,这也影响到社会对于保险行业的观感。其次,保险市场中的投机行为相较于银行和证券市场更多,面临的道德风险更高,由于核保不严、骗保、高额套保等情况的发生,加大了保险公司的支付金额和负债,在采取优质投保人保费减免和提高保险产品抽成策略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了保险企业利润,使得保险公司的经营压力陡增,对运用保险资金进行投资的意愿加强,提高了风险隐患。同时,需留有更多备用金用于支付赔偿,就降低了可供投资使用的资金,为保证一定的收益率,将不得不选择一些风险更高的投资标的,以及部分情况下庞大的保险资金流未得到有效监管,这些都增加了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

三、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建议

(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增强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首先,要完善市场约束机制,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水平,夯实金融市场基础。其次,要以我国发展根本利益和经济安全为依据,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健全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准确把握我国金融发展特点和规律,增强审慎合规的经营理念,积极稳妥地推动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同时,要实现跨行业、市场、部门金融活动监管的无缝对接,建立完善的金融机制,增强金融的有序竞争,并全面覆盖监管全流程。最后,要聚焦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围绕着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促进共同富裕,做绿色金融的鉴定先行者。同时,要加大对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在绿色债券、基金、碳金融等方面积极创新,加快建设普惠金融基础设施,扩大服务半径,让小微企业、三农、偏远地区享受到普惠金融的雨露和阳光,形成覆盖广泛的金融机构体系。并且要创新金融扶贫新模式,通过金融力量助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努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

(二)完善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系统

金融监管体系,顾名思义是金融机构用以防范金融风险发生的重要屏障和基本保障。首先,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更应该建立全方位的监管体系,提前进行预防性管理,为市场创造良好的金融运行环境,降低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从管理方面来看,需要采取全面的管理措施,对政府负债和收入进行有效匹配,样控制政府的过度负债行为。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最好的例子。其次,在进行金融系统风险防控工作的时候,要从多角度、多维度出发,深度思考可能遇到的问题,全面升级风险防控管理水平。针对地方政府,建立适用于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债务管理体系,科学测算债务行,避免爆发政府债务风险。

(三)利用CCP机制进行市场监管措施的完善

CCP机制即中央对手方清算制度,其被广泛应用到外汇交易、金融产品以及证券等领域之中。该机制可以有效消解交易各方可能面临的交易风险,在为金融市场稳定提供保障的同时,提升了各方的交易效率。因此,引入并广泛运用该机制以完善自身监管十分重要。我国金融市场曾采取独立模式以及非独立模式两种CCP机制,其中非独立模式的CCP机制未能有效降低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反而增加了投机行为的产生,增加了金融风险。相反,由独立机构进行的CCP机制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较好的监管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把握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方向,对于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经济新常态下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可为金融风险防控提供参考方向。通过对金融机构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能有效地提高政府对地方债务的管理水平,丰富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手段,加强对民间融资、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宏观调控各类金融业务,降低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素梅,周光友,曾瑶.金融安全、国家利益与外汇储备优化管理[J].管理科学学报,2017,20(12):1-18.

[2]张维.国家审计维护金融安全的新形势与对策[J].審计与经济研究,2017,32(01):8-14.

[3]肖斌卿,杨旸,李心丹,颜建晔.基于GA-ANN的中国金融安全预警系统设计及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5,35(08):1928-1937.

[4]汪祖杰,吴江.区域金融安全指标体系及其计量模型的构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03):42-48.

猜你喜欢

经济新常态风险防范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对策
银行金融理财风险研究与对策
信用证软条款的成因及风险防范措施探讨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房产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