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新业态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分析与研究

2018-09-10孔德文

环球市场 2018年16期
关键词:融资模式实体经济金融

孔德文

摘要:“互联网+金融”依靠互联网获取到企业的交易行为,借助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有效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本文从“互联网十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入手进行分析,探讨了“互联网+金融”对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及其作用机理,进而提出相关优化策略,促进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实体经济;融资模式

面对当前以互联网为主导的经济时代,传统金融机构已经无法为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及大众创业的融资提供有效服务,导致实体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受到阻碍,无法顺应新业态要求完成转型升级。基于此,“互联网+金融”模式应运而生。

一、“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分析

究其根本性质而言,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发挥着垄断作用。在此前提下,利率市场化并不具备完善的实施背景,导致资金市场难以达到高效运行的目标,资金配置呈现出不完善、错位状态。与此同时,受国人传统的保守主义观念影响,人们往往将储蓄作为经营管理资本的第一选择,导致社会范围内投资所占比重过小,而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严重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借助互联网所提供的平台优势,可以有效获取中小企业的交易行为数据,进而完成信用等级的评估,满足具有合格资质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一)’‘互联网+金融”对于实体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助推作用

部分金融学者认为,以互联网为依托下的融资模式,其优势在于促进了金融市场的信息流动,解决了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等问题,突破时空地域的局限,借助信息流带动资金流迅速发展,进而为跨境投资的发展带来了强有力的助推、提速作用。相较于传统金融来说,“互联网+金融”利用信息流与资金流之间的交互关系,将网络大数据技术作为工具,可以及时发现客户的融资需求,从而为其提供令人满意的授信融资服务。

1.互联网可以有效提升服务速度

伴隨如今“互联网+金融”新业态的蓬勃发展,传统金融机构正努力迎合当前局势,一方面着手革新原有的业务办理模式,构建业务办理网络化;另一方面也在积极投入资金与人才致力于开发互联网金融产品,该产品适用于网络在线交易,贷款等业务的申请与办理只需通过电脑操作即可完成,优化了以往窗口办理的流程,进而使得金融服务的效率与便捷度得到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针对原有融资模式进行了多渠道的创新,P2P贷款、众筹等融资模式的出现拓宽了融资服务的渠道与覆盖面积,为以往不满足融资服务资格的群体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选择。此外,互联网平台的优势作用也为金融产品提供了更加宽广的销售渠道,不仅有效促进金融市场的信息流动,为潜在需求对象提供了多种融资渠道,还在市场竞争中碰撞出了更多的火花,引导金融机构迫切推进金融创新的步伐,为融资需求对象提供了更加完备、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

2.利用大数据提供信用服务

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困境视角切入,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两种:其一是担保抵押资产的缺乏,难以满足融资要求;其二是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出现,中小企业的信用行为信息难以及时传递给金融机构,进而导致中小企业无授信资质。同时针对中小企业来说,信用等级为衡量其是否能够融资成功的基本凭证之一,传统金融机构在判断是否授信中小企业时,往往要先审核该企业的信用记录,进而建立信用体系,然而受成本、流程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导致信用记录审核与信用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局限。但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驱动下,可以通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予以解决,数据库中包含企业在各大电商平台中订单追踪、日常销售额、库存等数据信息,金融机构以这些信息判断是否提供授信服务,进而依照企业的信用级别为其提供融资服务,有效解决传统金融服务造成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3.借助大数据发掘融资需求

在互联网所提供的大数据背景下,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电商平台、银行内部等渠道进行数据的持续深度挖掘,获取到更多客户融资需求,进而依据需求打造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提供相关金融服务,以确保能够满足客户的资金需求。“互联网+”的大背景不仅催生了新的资金需求,同样也作用于供给环节,发掘出了新的供给端。因此,应在“互联网+金融”的新常态下,着重提高创新意识并落实到行动上来,创造出全新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为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全面满足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背景下,传统金融机构应当顺应新常态的发展要求,积极主动的借助网络平台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以全面满足差异性客户群体所提出的不同需求,进而有效防止客户流失,增添客户的忠诚度。基于此我们可以发现,“互联网+金融”可以发掘更多的融资需求,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弥补了以往银行办理信贷业务时只局限于大公司的弊端,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渠道,同时也能够有效催生银行推出更多全新业务,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助力。

4.利用网络技术优化金融成本

互联网社会的发展,创造出了诸如大数据、云计算等新鲜技术,为金融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极大的助力。一方面,在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的依托下,金融机构较以往来说能够更加精准、全面的获取到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营销策略的有效实行指明了方向,能够有效降低营销成本。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获取到的数据信息,提高筛选客户的速度与准确性,更好更快的定位在符合条件的对象身上,借助数据分析技术,以网络在线的方式完成授信评价,判定与企业资质相匹配的融资额度,进而完成融资审批,一定程度上也使得金融服务的成本得到大幅度缩减,提高工作效率。

(二)“互联网+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分析

上文阐释了“互联网+金融”在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的助推作用,其核心优势就是把银行的“资金流”、互联网平台的“信息流”、中小企业交易行为的“商品流”进行完美的对接,从而形成中小企业数据库。无论是个人创业还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金需求,都可以结合资金需求额度以及所用时间跨度等因素,选取适宜的融资模式[1]。

1.第三方平台的推动作用

如今以互联网为依托迅速崛起的P2P、众筹等第三方融资平台,依靠网络的交互流通特性,将数据信息聚合成为信息流,可以有效规避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的不对称问题,优化双方的交互关系,进一步推动资金融通的有效落实与推进。在第三方平台中,资金融通双方可以借助平台发布信息,经由平台的审核与监管判断双方的匹配度。此举可以有效拓展融资业务的服务对象与服务范围,还可以借助第三方平台进行信息共享,提高双方的信任度,提高资金融通的数量与效率,不仅能够满足实体经济的个性化融资需求,还有助于将社会闲置资源进行充分的调动与利用。

2.企业信用数据库的建立

电商平台积累了大量中小企业的数据信息,可以依据这些信息建立企业信用数据库,评估企业的信用等级、判断是否授信,再经由银行负责审核,在互联网平台上在线办理企业融资业务,不仅解决时间成本、简化业务流程,还借助供应链金融的打造,进一步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提升“互联网+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效果的优化策略

(一)建立健全制度框架

严谨的制度框架对于实体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首先应当加强制度框架的建设工作,严格依照相关标准筛选优质平台,规避风险隐患的发生;其次应当加强信息公开,确保平台各项操作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再次,应当健全风险控制体系,针对申请融资的企业执行严格的资格信用评估,确保在项目全过程加强追踪与监督;最后,还要保证我国信用体系的完整程度,做到万无一失[2]。

(二)完善信用评级体系

完备的信用评价体系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将直接影响到“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实施效果。首先,应当以现有的传统金融格局为基础,推动金融机构完成客户信用数据库的建立,确保其具备严格的开发性以及兼容性,为社会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设提供保障。其次,要从国家层面积极发挥作用,引导互联网企业主动为金融机构提供信用评级服务,推动信用体系建设。最后,要建设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规范,依照该标准作为评判的参考依据,进一步提高信用评级体系的完备性。

(三)加强多方深度合作

在“互联网+金融”的强力冲击下,传统金融虽然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但仍然具备较强的现实基础与完善的金融体系,在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应不断增强银行与相关“互联网+金融”企业、平台的深度合作,從而实现资金流、信息流与商品流的有机结合,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3]。

三、结论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不仅可以有效解决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等问题,又可以为中小企业征信创造便捷条件,满足不同主体的融资需求,有效推动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师元.“互联网+金融”新业态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联度[J].改革,2015 (07):72-81.

[2]吴睿峥.“互联网+金融”新业态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联度研究[J].中国商论,2018(12):11-12.

[3]张乐天.探究“互联网+金融”新业态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联度[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29-30.

猜你喜欢

融资模式实体经济金融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贵州省XX市新型城镇化试点融资模式探索
浅析公租房融资模式
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探讨
虚拟资本理论发展探究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实体经济在金融支撑下的重要意义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