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有“意思”到有“意义”

2018-09-10黄忠朱青青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学生成长

黄忠 朱青青

摘 要:看电影是件“有意思”的事,如何让有意思的事变成“有意义”?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通过剖析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成长诉求、学业现状,认为可以把大众化的“看电影”升格为“赏电影”。辅之以“规划——选择——分类——渐进——回味”的路径设计,运用于班级管理实践,让学生在电影欣赏中感受校园生活、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学习信心、规划职业生涯,使原本单纯的看电影,赋予丰富的教育内涵,成为中职学生健康成长的助推剂。

关键词:电影欣赏 有意思 有意义 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8-0242-02

1 电影欣赏是中职学生成长的助推剂

1.1 电影欣赏能有效促进中职学生的成长

1.1.1 电影欣赏活动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

电影艺术,是种容纳文学、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综合艺术;它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学科薄弱,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形象思维水平相对较高。他们不喜欢空洞的说教,听不明白抽象的道理。形象直观的优秀电影更能触动他们的内心,艺术化的生活事实更容易让他们信服。利用闲暇晚自修开展电影欣赏活动来促进中职学生发展大有裨益。

1.1.2 电影欣赏活动存在诸多有利因素

硬件上有保障: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大大改善,硬件设施日趋完善,多媒体设备基本得到普及。在班级教室里开展电影欣赏活动,硬件绰绰有余。

时间上有保证: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同于普通高中,专业实训课占据了一定的比例,文化基础课比重下降,要求较低。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晚自修成了学生的闲暇时光。非常容易安排一个合适的时间开展电影欣赏活动。

操作上有效率:只要有适合学生欣赏的优秀影片,就可以开展电影欣赏活动。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资源获得非常的方便。优秀电影可以下载,可以复制,也可以购得。活动前期准备不必耗费很多的时间、资金、精力。活动开展方便,只要通知到位,可以做到人人参与,受益面非常广。

2 从“有意思”到“有意义”

在我们的教育里,往往会出现“有意义”和“有意思”有分歧。教师总是习惯于不断的追求和创造教育的“有意义”,为了有意义而把校园活动变得无意思的情况也随处可见。“没有意思”的教育,“有意义”也无从谈起。我们的电影欣赏活动从“有意思”开始,吸引学生参与其中,逐步培育活动热情,提升欣赏水平,最终凸显电影欣赏活动的“有意义”,促进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

2.1 始于“有意思”:增强活动引力、培育欣赏能力

电影欣赏活动必须具备“有意思”这一前提,吸引学生乐于其中,才能到达“有意义”的彼岸。

2.1.1 预先规划,有序开展

给活动以品味:“闲暇时间看看电影是一项大众化的休闲活动,如果教师随便对待,学生便会等闲视之。为了提升活动的品位,一开始我们便给这大众活动冠上正规的名分——电影欣赏。首先给学生带来惊喜,大多数学生会很喜欢。其次也让学生明白这不是随意的娱乐事件,而是一项正式的班级活动,需要认真对待。

给活动以定位:在每个学期初制定的班级活动行事历中,按一定的频率把电影欣赏活动有规律地列入其中(一般每三周或四周一次)。确保活动有计划、有规律、有准备地开展。根据班级的日课表,合理选择活动的时间——选在一周中学业不紧张(太紧张就没有作业时间),也没有过多活动课的晚自修(有体育课、音乐课,学生会一整天静不下心)。

给活动以地位:电影欣赏活动必须按计划开展,哪怕是遇到期中、期末复习阶段也照常开展,凝聚活动的吸引力和公信力(这里包含着另外一种教育理念:我们的学习关键是平时努力,考试取得好成绩也是功在平时)。反之,如果没有安排,就算其他班级都在看电影,我们也不能眼红。适度的满足最有幸福感。万不得己的时候,也要通过班干部会议谨慎决定。

2.1.2 精心选择,耐心引导

电脑、智能手机等个人现代化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人们更喜欢快餐式的文化消费,对于电影,学生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中职学生长期不良的学习行为形成了一种惰性倾向:如果要给他们上课,他们更喜欢自己自修;如果给他们自修,他们更喜欢自玩(自己想干什么 就干什么,没有目标,无所事事);哪怕是给他们看电影,也并不是每个人喜欢。走进随意安排看看电影的班级,总有几个学生在做自己的事,有的干脆在睡觉,使活动意义大打折扣。

2.2 实现“有意义”:追求育人宗旨、展现教育魅力

“有意义”是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策划、实施有意义的教育活动,考验着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能力。我们把电影欣赏活动从讲究“有意思”引导到追求“有意义”,努力发挥电影欣赏的育人功能,实现我们活动育人的宗旨。

2.2.1 科学分类,随机应变

艺术无国界,世界电影艺术也是一座丰富多彩的教育宝库。进入高中,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人生新的起点。中职学生往往缺乏人生理想和目标,欠缺毅力和意志。为了激发学生的斗志,重树奋起的信心,可以有目的地安排励志类影片:《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传》《龟兔赛跑》等,随着同学间交往的加深,学生们不可避免会碰到一些交际的困惑,特别是男女生交往问题。有针对地选择青春类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很有指导意义。

2.2.2 循序渐进,意义凸显

思想在学习和相互交流中生成,在思考中得到提升,在写作中得以梳理。要充分发挥电影欣赏的教育作用,务必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从很激动到被感动最终体现在行动。

找经典台词:电影语言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中的许多台词堪称经典,蕴含着强大的教育功能,找经典台词活动可以促使学生认真投入电影欣赏,加深对影片的理解。也许一两句台词可以影响改变学生的一生。如:Mama says”Stupid is as stupid does.”妈妈说:“做傻事的才是傻瓜“;If God intended everybody to be the same, hed have given us all braces on our legs.如果上帝要让人人都一样的话,他会给每人一双脚撑,等等。

2.2.3 高潮涌现,回味留恋

在“2+1”的中等职业教育模式下,学校生活对于中职学生更显珍贵。在最后一个学期前半学期,我们把电影欣赏活动推向高潮——举办班级电影节:历时两周,安排欣赏同一题材的不同表现手法和同一主题的各类题材电影,让学生享受到活动式的文化大餐。

当电影欣赏活动回归以往正常频率之后,学生离毕业惜别也不远了,临近期末或者是接近高考,最后一部精选的影片也悄然而至。我们可以再一次欣赏学生公认的好片,如《阿甘正传》;也可以结合当时的班级情境,確定片子,如《和你在一起》。我们在最后一次欣赏活动结束之际展示我们欣赏过的电影,展示各次活动照片,为电影欣赏活动在中职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给中职人生留下隽永的记忆。

3 实践的成效

3.1 化腐朽为神奇,开辟了新的教育路径

看看电影本来是平常的娱乐活动,通过精心设计、规划,变成了很有意义的教育活动。电影欣赏活跃了班级文化,丰富了中职学生的学校生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

3.2 提升自我,丰富了教师的教育资源

通过一部部细心鉴别,我们精心收藏了80多部优秀作品,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教育宝藏。教师可以随时、随地,随机应变地轻松调用,提高了教育工作的效率,减轻了教育负担。教师在和学生一起欣赏电影的过程中,融洽了师生关系;净化了教师自身的灵魂,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

3.3 寄教于乐,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学会了欣赏,学会了区分真善美,能鉴别高尚和低俗,喜欢上了健康的有品位的娱乐生活——欣赏电影。

4 实践的反思

4.1 精选影片,严格把关

在影片质量良莠不齐的过度娱乐化时代,教师一定要亲自对影片进行鉴赏。特别是学生推荐的影片,一定要进行审核。内容低俗的不良电影会把电影欣赏活动的意义引向反面。教师也要尽可能和学生一起欣赏影片,及时进行引导。

4.2 随机应变,坚持适度

基于职业学校的学生不同专业间基础差异大的特点,从有意思到有意义的实施过程不能生搬硬套,应该根据对象情况灵活应用。学生基础好、素质高的专业,“有意思”的引导期可以相对减短。学生基础较差的专业,不仅引导期要加长,追求意义的程度也要浅一点。适度的满足最有幸福感,电影欣赏的活动频率要适合学生的特点,过频或者过稀都会影响活动的效果。

4.3 与时俱进,积极拓展

电影是时代的产物,电影欣赏活动也得益于这个美好的时代。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高科技产品进入寻常学生的家庭。微电影正在兴起,当我们鼓励学生利用手中的电脑、摄像、网络等现代化资源,制作自己的电影来共同欣赏时,其巨大的教育意义将得到更完美的彰扬。

参与文献:

[1]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4.

[2] 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3] 朱永新.新教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学生成长
思品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成长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