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开小学生阅读之门的钥匙

2018-09-10王洁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设疑合作兴趣

王洁

摘 要:阅读能力,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如何使学生尽快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那就需要在阅读中寻找读点,激发阅读的兴趣,体会文章中蕴含的内涵,引导孩子与文本的情感碰撞。小组合作阅读,学生能力互补,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兴趣 设疑 情感 合作 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8-0173-01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那么,如何使学生尽快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呢?下面谈几点做法:

1 寻找读点,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而对不同的文章寻找不同的阅读兴趣点,就显得尤为关键。

以前学习课文都是一节课学一篇,或者两三节课才学一篇,而笔者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伊索寓言》一篇课文时,不按常理教学,采用了一种新的方式来上一堂阅读课——群文阅读。课文共有三个小故事,分别是:《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羊》、《蝉和狐狸》。课的开始,便拎出三个故事中的三句话:第一句“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第二句“狼来了!狼来了!”第三句“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虽然这三句话内容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谎言。这样就找到了一个阅讀的点。此时,笔者便马上抛出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要说谎话呢?一个问题,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调动起来了。孩子们在主动的阅读中,一步一步揭开谎言背后的秘密。这三则寓言故事都与“谎”字有关。葡萄架下狐狸说的这句谎言,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完全是为了自我安慰;放羊的牧童说谎,是他有意在捉弄别人,一贯为之;狡猾的狐狸说谎的目的,是为了吃蝉,那是它设下的圈套,一个美丽的陷阱。这样,老师在教学时抓住了一个“谎”字,激发孩子们探秘的心理,孩子们在主动积极的阅读中,理解了这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是为了不教,由这三则寓言故事的阅读,孩子们就知道了阅读文章,不仅仅是读懂简短的一则寓言故事,还要体会寓言故事中文字背后的内涵。这节课后,孩子们对伊索寓言的阅读热情还没有褪去,很多孩子买来书读,课间交流,写读书后

记……学生只要有了阅读的兴趣,那么阅读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一件幸福的事。

2 设疑导读,内外结合

很多时候,学生会对一些名著不感兴趣,因其密密麻麻的文字,厚重的分量,让他们望而生畏。笔者尝试给他们进行“名著导读”,在要求学生读名著之前,设计了“走进作者”“走进作品”“精彩片段的阅读训练”几个阅读项目。利用这几个栏目引导学生阅读,逐步让学生了解该书,进一步产生阅读该书的强烈愿望。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篇课文都是选自名著,这些课文就是一把把开启名著阅读的钥匙。要以课堂教学为起点,引导学生进入名著阅读天堂。

例如,在教学《林冲帮打洪教头》时,可以组织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其他精彩故事。比如交流到《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时,给学生留下几个悬念,鲁智深收拾东西走了,那他是怎么去的呢?他到底去哪里了呢?这两个悬念,让学生们产生质疑,引导他们到名著中去找。

在教学这些选自名著的课文时,除了对课文中人物的感悟、情节的了解外,由内而外,课内延伸到课外,这是一个不容错失的机会,《林冲棒打洪教头》就是很好的名著导读平台。由此学生在老师设疑中产生了阅读兴趣,打开了名著阅读之门。

3 情感体验,产生火花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的阅读感悟和体验发生“碰撞”,产生阅读的“火花”,让孩子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生活,并在生活中培养情感,体验生活的美丽,那是阅读教学的一种成功。笔者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艾滋病小斗士》时,就着力引导学生去感悟小斗士的坚强勇敢,寻找与人物的心灵共振,让阅读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奥秘。

在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从小斗士恩科西“与病魔斗”“与偏见斗”“为他人斗”这三个方面体会恩科西的生命历程。在朗读的过程中,他们在一些关键的语句中,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一个“挺”字,让学生知道恩科西每挺一天,他就要斗一天;每挺一年,他就要斗一年;就这样,他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就凭这个“挺”字,怎能不说他是个“小斗士”呢?这种坚强,令孩子们肃然起敬!

一场“轩然大波”, 让孩子们知道了南非是艾滋病重灾区,人们对艾滋病都缺乏科学的认识,歧视艾滋病患者,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艾滋病患者要入学,这的确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此时,引领孩子进去情境,体验角色,如果你是这所学校的老师,你们会议论些什么啊?如果恩科西成为你的同学,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以此,来感悟“轩然大波”背后,小恩科西的内心感受,他勇敢的背上书包去上学,坚定地走进了校园,成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在校艾滋病患者。这种勇敢,令孩子们同情中更多了一份敬佩!

“纤弱”一词,让人知道恩科西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然不断向世界呼吁——“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在这个纤弱的背后,分明是一种顽强,一种勇敢啊!此时,我分明看到了孩子们的朗读中多了一份热泪盈眶!

这样一个“小斗士”,唤起的不仅仅是遇到困难时的勇气、坚强,还有那份对他人的关心。孩子就是那么容易受到激励,只要老师采取有效方法引导,他们都会在阅读课文中去体验文中的丰富情感。孩子能够在一篇篇文章中体悟文字中的温度,那么便会产生情感共鸣,喜欢阅读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了。

4 结语

总之,通过多样的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较强的阅读能力,就一定能够叩开小学生阅读之门。

参考文献:

[1] 贾春花.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课外阅读[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11期.

猜你喜欢

设疑合作兴趣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浅探
于“平常”处设问,在“无疑”中生疑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