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索

2018-09-10刘亚琴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

刘亚琴

摘 要: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对人才需要也发生了转变,这就要求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创新。如今小学语文的教学理念已经落后社会的发展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更加迫切做出适当的调整,尤其对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施教方法的及时转变,以新课程、新观念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教学改变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8-0167-01

教育的改革发展,使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做到及时的调整,无论是教学的理念和施教的方法都需要做到适当的新旧交替,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为教学目的为主,从而促进学生的长期学习质量。在实际教学中觀念和观念的转化,旧方法和新方式的交融,都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进行调整和改良,力争为学生启蒙的第一站打下坚实的基础。

1 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

1.1 本末倒置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教师为了完成学校的制定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根据自身的主观意识进行冲锋式的教学疾跑,而学生在这种固定式的学习进度下只能做到聆听和记录,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没有根据学生的听读写讲的能力去制定教学课程,小学的语文课堂主动的获取知识永远大于被动的接受知识,如课堂上一些语文基础较差的跟不上教师的教学内容,很容易造成偏科,抵触的心理波动。

1.2 没有互动

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很差,并不重视与学生良好的沟通。没有了沟通就失去了解对方的机会,也就无从谈起兼顾每一个学生的教学质量和学习兴趣,长期以往,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抵触。教师要做一个疏导者,疏导小学生年龄段的困惑和障碍。多鼓励、少批评。在实际教学过程要考虑到小学生年龄所具备的特性、心理特点的角度来进行科学合理施教。

2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的转变

2.1 课堂氛围

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原动力,是驱使人类获取及学习的心理特征。一旦学生内部环境中兴趣特质被激发,教师的施教质量将有显著提高。创造轻松、愉快、自由、积极的课堂氛围,是搭建学习兴趣的前置条件。如在《会走路的树》的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了小驯鹿和小鸟见面情景的角色扮演,学生兴味盎然,有效的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首先要调动大家的兴趣,才能有更好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氛围的营造是靠大家的互动油然而生的,教师要巧设课程教材,以兴趣为课堂的切入点,并鼓励大家积极发言、大胆发言、勇于争辩,搭建出愉快、积极、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更加专心听讲和学习。

2.2 加强关联

过去式的语文教学执教方式,并没有真正意识语文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并在科目类别中占据特殊地位,具有各科目之间的兼容性,又是联系其他科目的重要纽带。处于小学阶段的同学因学习能力有限,所以,教师要更加重视综合性学习的迫切性。教师对综合性的学习资源开发,应该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素材,拓展课本内容,如秋天到了,落叶纷飞,这时指导学生进行《叶贴画》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收集材料,发挥想象,与美术学科结合,进行树叶拼图,使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综合性能力得到提高。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和实施,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以及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和课内外学习的合理搭配,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3 转变地位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任何学科的教学工作都应当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教师应当‘与时俱进、革命自我、打破旧时代、旧传统的思维教学及时灵活的转变自己教学观”,明确定位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交流者、合作者的身份及立场。如“全面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阅读能力、听讲能力及综合能力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设定由浅到深课程讲解、作业分布、鼓励与批判、评价及指导,时时的跟进学生的学习进度从而调整施教深浅度。

2.4 协同合作

新课改明确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综合能力的提高才是教师中心之重,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协同合作下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实践、创新、探索、商讨的氛围中,互帮互助、攻破难题、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教师进行合理的分组展开“语文文章的探讨、写作能力的交流、课外读物的鉴赏、教师的理论及实践的探究等”,在小组的协同合作中完成教师的任务布置,更好的唤起学生的荣誉感、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可度,增加学习的信心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下的转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教师应积极的、快速的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视学生为教学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倾听学生真正的心声,站在学生的立场看问题,了解问题的本质化,才能挖掘出合适学生的教学策略,真正的、明确的、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秦海兵.基于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研究以及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J].中华少年,2016(20):90-91.

[2] 徐法胜.小学语文教师视角下新课程改革优缺点浅析[J].课外语文,2013(10):72.

猜你喜欢

新课改小学语文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