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2018-09-10何燕华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学生差异阅读能力提高

何燕华

摘 要: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习方面缺乏主动性,缺乏看书阅读技巧,使自己阅读能力不能提升,学困生学习困难已然成为大多数学校没法突破的瓶颈,因此转化任务显得更加重要。学校教师应正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引导学困生善于发现自己的“亮点”,通过爱心打开他们心灵的钥匙,使之能够达到自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真正准确地了解学困生学情,针对性地对“学困生”的差异性及潜能进行有效阅读指导。

关键词:学生差异 学困生 阅读能力 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8-0159-01

1 “学困生”语文阅读能力不足的表现

小学学生关于阅读能力主要包括对课文内容的阅读、对阅读文本的阅读、对课外书籍的阅读,学生的某一方面阅读能力不足都会造成整体学习的缺失,因此,本文以阅读题为例,阐述“学困生”语文阅读能力不足的表现,旨在为各个部分阅读能力提出参照,帮助教师发现学生问题,帮助学生改正自己的缺点。

1.1 阅读时限过长

根据实际调查,一些学校中的学生在当今资料横飞的学习环境中,对学习过程产生懈怠心理。他们在买了全书的解析之后,对课文生字和理解等各个方面都以资料答案为准,造成学生在学习中不用查阅字典、不用对课文问题进行思考,长期下来,学生对学习内容不用思考,只用翻开全文解析,造成学生生字、拼音、阅读、写作各个能力都有不足。学生在完成阅读题目的时候,无法迅速读完文本,阅读题目也不能完成,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发现,“学困生”在阅读时并不专心,多采用跳读法,一般只会阅读有故事情节的文字,而对结论性和说明性的语言不感兴趣。

1.2 理解不到位

因为对文本阅读的不到位,造成学生对整体文章把握不到位,他们不能完整地总结出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表明他们对文章理解不够。而对文章的理解是学生在阅读和做题之间的桥梁,学生如果对文本理解不到位,便会造成他们的阅读能力的缺失,而长期得不到阅读锻炼,学生在后续的写作等方面也将造成缺陷。

1.3 阅读题目不会做

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不够造成“学困生”阅读题目不会做,同时,他们也不能对阅读题目完整阅读,学生在阅读题目时丢三落四,对题目表述、题目意义都不能准确把握,使得他们不能完成阅读题目。

2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2.1 对生字词汇的灵活运用

阅读能力反映了学生在字音、字形、词汇上面掌握的程度,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能流利、快速地完成阅读文本这一环节。小学学习阶段,教师对学生拼音、字形、笔顺等方面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学生对一些字词不认识、意思不够了解,不能完成阅读文本和理解文本的任务。因此,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它体现了学生在基本功上的扎实程度。

2.2 培养写作和表达能力的基础

阅读文本是学生开始学习写作的第一步,因为学生可以根据课文或阅读文本上的表达方式和词句应用,在自己写作的时候进行模仿运用,从而使自己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对关联词、标点符号等都有所注意,同时,丰富他们进行口语表达时的材料储备,对他们自己进行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都有示范作用。

3 提高“学困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非常多样,作为教师,并不能把“学困生”归入学习能力不强的一类,他们更多地只是缺少适当的引导。因此,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这是指导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关于提高“学困生”语文阅读能力,教师也需要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3.1 规定适度阅读时间

这一做法体现在教师进行课堂训练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阅读训练时,要规定阅读时间,可以制定奖惩制度,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完成阅读任务,使学习更有效率。

3.2 养成词语查阅习惯

学生在遇到不认识的词汇时,条件反射性地会问其他人,因此,教师应当规定学生在遇到不认识的词汇时要用字典查阅,使他们有这样良好的查阅习惯,对他们未来在广泛的网络资源中查阅时的取舍有很大的影响,这一措施适用于学生的家庭作业完和课堂训练当中。

3.3 重视好词好句摘抄

一些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走马观花的现象,语文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可以选择布置一些类似摘抄的作业,让学生们将精美语句再摘抄在自己的“摘抄记录本”,从中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摘抄成为阅读的一种习惯,不仅有助于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促进他们的写作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这里多说一句,“摘”,一定要摘最好、最美、最有意义的;“抄”,一定要抄写工整、要讲究抄的格式。

3.4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规定:“小学六年制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要扩展学生阅读面,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以说,课外阅读"为课堂注入了源头活水。学困生由于基础知识差,更需要通过大量反复的阅读,形成足够的积累。例如教师在对学生布置适当的课堂作业之后,为了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可以布置一些课外书籍书目,让他们在课外阅读中做读书笔记,这不僅使他们的学习范围更加广泛,也有利于他们对阅读能力提高,语文教师对此也应给以足够程度的重视。

4 结语

面对对“学困生”的教育任务,教师所有措施都基于对学生之间差异性的前提认识,因此,对“学困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多深入实际、多思考,切实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心理认知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索朗卓嘎.学困生在小学语文中的成因和转化策略分析[J].科学导报,2015,(9):361.

[2] 张洁.学科教学知识视角下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研究[D].喀什大学;喀什师范学院,2013.

[3] 陈康英.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

[4] 李岩.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学困生转化策略的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1):72.

猜你喜欢

学生差异阅读能力提高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尝试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