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2018-09-10张爽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张爽

摘 要:閱读教学重在阅读实践中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从“概括文章主题,明确中心思想”“传授阅读方法,品读优美词句”这两个方面入手,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8-0109-01

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地阅读,使学生明白文章的故事情节、主题思想,使学生从作品的题材、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各个角度对文章进行探究。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应将阅读教学与学生的实践联系起来,创设相关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和技巧,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

1 概括文章主题,明确中心思想

阅读一篇文章首要的是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在进行阅读训练时,要透过文章的文字,看到段落之间的联系,看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不仅要看文章的具体内容,更要看到文章所表现的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先通读一遍文章,看一下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第二步,精读课文,概括出每个段落的段落大意,边读边想,每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三步,统观全文,在概括完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后,想一想这篇文章给我们什么启示,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什么情感等。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们基本就掌握了这篇文章的大意。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鲁迅的《风筝》这篇文章时,引导学生总结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篇文章写的是鲁迅先生由北京冬季天空中的风筝联想到故乡的二月时节放风筝,想起了童年往事。童年的鲁迅作为兄长对爱放风筝的弟弟进行惩罚,成年后的作者为自己所做的事感到愧疚,但是已经无法得到宽恕,因为弟弟已经不记得这件事了。

整篇文章围绕风筝展开。学生如果不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是很难抓住文章的主旨的。笔者在讲这篇文章前,先为学生讲解了鲁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鲁迅写这篇文章时,和弟弟周作人因为志向、性格等原因而决裂,内心感到很苦恼而对弟弟又十分不舍,这篇文章就是剖析了旧中国的封建家长制。这篇文章要求学生大致了解鲁迅的生平,熟悉文章的写作年代和写作背景,从风筝的表象看到当时的封建家长制度。

2 传授阅读方法,品读优美词句

要想读懂一篇文章,学生需要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引导,使学生学会精读、略读等多种方法。当读文章的主旨时,学生可采用略读的方法,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进而概括文章的主题;当要求对具体的故事情节进行评析时,学生可采用细读的方法。

此外,学生还要学会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和文章的体裁。文章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说明文?学生还要对作者用的修辞方式进行评析。作者是用的拟人、比喻、暗喻还是双关?通过不断的探究,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了。

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可以引发学生对文章的思考,教师可以提问记忆性的问题,比如,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哪些人物。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提出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对课文中具体情节进行分析、得到答案。教师对于勇于回答问题的同学要提出表扬,对于回答错误或者不敢回答问题的同学,要进行恰当的激励。

教师要引领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分析文章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篇文章,会得到不同的感受。文章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并不仅仅是作者个人的情感,还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可以从时代背景、故事情节、人物特征等各个方面引领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分析,这样学生才会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笔者先向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1)你喜欢朱自清描写的哪幅图画?(2)你为什么喜欢这幅图画?可以从用词、写作手法、写作特点、修辞方式等多个角度评析。这两个问题是让学生去精读、去评析课文。学生带着问题去品读课文,可以找出作者哪个字写的好、哪句话生动、形象。朱自清的这篇散文运用了大量的比喻,笔者引导学生逐个找了出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文末的三个比喻句,写出了春天的新和美。学生通过阅读作者对春天的描写,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同时,学会了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文章,为学生的写作也奠定了基础。这篇散文的每个句子都值得赏析,笔者引导学生对一些描写景物的句子进行赏析,并提出问题引发大家思考。例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里为什么要用“钻”字而不用“长”字?“钻”字好在哪里?学生们都讨论了起来:“钻”字写出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这样写赋予小草感情和意识,惹人喜爱。而“长”字就很一般,体现不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笔者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文章的开头,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这样不显得重复啰嗦吗?”同学们都思考起来,有的同学回答:“这不重复,两个‘盼望着更能体现作者期待春天的心情。”有的同学回答:“两个‘盼望着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喜悦的心情。”最后,笔者和同学们归纳出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

提问教学可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思考作者这样用句子的好处。学生对课文中的优美句子有了自己的理解之后,也能从作者的表达中吸收精华,一方面提高自己鉴赏文章的能力,另一方面,为自己的写作打好基础。学生对课文进行精读,不仅积累了不少词语,而且对文章的整体有了一个很好的把握。

3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目标,阅读教学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动机和阅读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教授学生多种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 禄丽萍.初中语文教学之我见[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s1):137.

[2] 沈九翠.阅读与初中语文教学[J].中华少年,2017(35):257-258.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