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创业对专业建设的影响

2018-09-10李玲王珊珊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创新创业影响

李玲 王珊珊

摘 要:本文是从大学生创新创业对专业建设的内涵,形式, 趋势,创造性几方面的影响来写的,在内涵上是指学科专业的完整系统有特色的建设,形式上是指国家提倡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专业建设,在专业建设的发展趋势上明确特色专业办学指导思想,致力教学改革,开拓区域经济,改善教学条件,保障专业建设的趋势。以创新思维为主导,以独特思维为核心,在专业建设中加深理论知识的研究。

关键词:创新创业 专业建设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8-0055-01

大学生创新创业建设是教育部针对当前大学生教育中加强实践教学而提出的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实验,让大学生可以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和能力。]我们都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前提,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驱动力,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创造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在创新人才的培养,知识创新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大学生毕业人数不断增多,数量的增加无疑是就业压力的增加的体现,在如此严峻的就业情况下,培养毕业生的创业意识与专业建设的意识更要不断提高。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1 创新创业如何影响专业建设的内涵

专业建设的内涵是高校的学科专业。所谓专业,是按照社会对不同领域的和岗位的专门人才的需要,依据实际的岗位需要为培养目标设置的高等学校教育基本课程。专业建设的内涵是学科专业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和运用性,打造高精尖型技术人才,能够体现专业建设自身优势和特色,实现培养有能力,有学历,有目标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提高自身适应力,竞争力,创造力,我们要留下那些优势,科学合理的设置专业,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使专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人才培养的質量更上一层楼,丢弃那些陈腐,不断的探索,不断的纠正我们前进的方向。改变需从根本,创造需从基础,只有牢固稳定地基才能建造出完美安全的高楼大厦。

2 创新创业如何影响专业建设的形式

近年来,我们国家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我们政府及教育部门的大学生的创业开始重视并予以支持还出台政策和多方面指导,其中专业建设是核心内容,重中之重。专业建设层出不穷。涉及范围还不够广泛,比较单一,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彰显办学特色,提高专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将创新人才紧密的对接。

3 创新创业对专业介绍的影响趋势

高校要高度重视专业建设的动态,调整机制的完善。通过校企合作,维护专业设置的特色特点与活力,把专业建设与经济发展趋势和学生就业有机结合起来,使之适应企业人才需求,积极填补空白,加强对专业建设的评估,在专业建设的发展趋势上明确特色专业办学指导思想,致力教学改革,开拓区域经济,改善教学条件,保障专业建设的趋势发展。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当代的科技发展,我们不再需要只会复制的机器,人工智能生产线管理已经大量投入生产实践中,我们需要的是那些有丰富经验,创新思维,不断革新的全新型创新创业的新人才,一个有这样经验的人才必会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少许多坎坷。

4 创新创业对专业建设创新性的影响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及动手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无疑要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实践能力作为创新者的必备素质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能力,而创新能力则更是作为创新创业的精髓,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核心所在。创新性是经济的内核,是一切发展的源泉也是人类前进的动力。具有开创性和实践性的挑战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从基本实践能力和核心创新能力给予大学生实质性的指导,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乃至创新的建设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做到学以致用,精益求精,做一个永不言败的创新创业型新人才,为祖国的美好建设添砖加瓦。

总之,大学生创新创业对专业建设的影响,无论从内涵,形式,趋势和创造力等各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我们要注重创新创业和专业建设的相互影响,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以最好的合作互赢方式,做到最高的收益效率,实现我们高科技时代的最高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伟,邓志超.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基于8所大学抽样分析[J].2014.

[2] 王蕾,郭新宝.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机制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

[3] 史晓华,曹敏.试论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J].西安工程大学.

[4] 刘晓,石伟平.论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从课程到专业建[J].

2001.

[5] 代凤美,唐志丹.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的因素研究[J].

[6] 张旭.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项目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

[7] 刘杨林,刘淑云.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内涵与政策探讨[J].

2016.

[8] 周劲松.高等职业院校精品专业建设内涵建设的着力点[J].

2008.

[9] 夏丹.浅谈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能力的培养[J].嘉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作者简介:王珊珊(1984-),女,辽宁抚顺人,汉族,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化与微生物。

李玲(1997-),女,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人,满族,学历: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生物工程。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创新创业影响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