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课教学的弊端及其改革方向

2018-09-10吴婧瑀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弊端声乐教学技能

摘 要:高校声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另一个是培养音乐艺术人才。在当前的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视技能,忽视理论知识,重视专业,忽视综合素质的现象,这两种现象都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也不适应时代要求,是改革声乐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声乐教学 技能 人文知识 弊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8-0035-01

1 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的弊端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高校声乐教学工作者,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我国声乐教学目前存在着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现象,这些现象从大处着眼,是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联系实际,是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1.1 声乐教学重视声音的训练,缺乏理论讲解

在教学中,普遍的教学方式是,重视对声音的训练,采取多种方式来训练发音技巧。但教学方式常常是机械刻板的,对于如何科学地运用自身特点,来提高声音质量,没有去进行讲解,使学生整天机械地去练习,没有将声音和生理学、运动相联系。

1.2 声乐教学只重视技能提高,忽视人文素养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抱着错误的观点在学习,认为考上音乐专业,主要就是唱好歌,会唱歌,因此在教学中都重视歌唱技巧的训练,对声乐理论不重视,甚至对其他人文知识像文学、历史、社会学、心理学等都不重视。

1.3 重视国际化,忽视民族音乐

我国的声乐教学很久以来就存在重视美声唱法,轻视民族唱法的现象。在教学中,以美声唱法为教学目标,认为会唱外国咏叹调,就是声乐学习的顶峰。无论是教学,还是声乐训练,都以外国歌剧选段为主要内容,很少将民歌、戏剧音乐作为学习内容。

这些教学方式,让学生将声音训练当成训练耐力的工具,只有那些有毅力的人才能取得成绩。一件美好的事情,因为枯燥、刻板的训练,变成令人头痛的事。

忽视人文素养的声乐教学,只能培养出“唱歌的人”,无法培养艺术家。尤其是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如果缺乏人文知识,将来走上讲台,没办法将音乐知识生动地传授给学生。因为教学需要旁征博引,举一反三,如果人文知识缺乏,就无法做到这一点。

轻视民族音乐,第一个弊端是和大众的审美不符。美声唱法,西洋音乐都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就像英国人无法喜欢越剧、黄梅戏一样,中国人很难理解意大利歌剧的美。第二个弊端是影响民族文化的传承,我国的民族音乐已经有几千年历史,在封建时代,朝廷都有专门的音乐机构来管理民族音乐。但从上世纪开始,民族音乐在民间有市场,但音乐教学却不重视,结果使年青一代只知道哈韩、哈日,喜欢外来音乐,不知道传统民乐的丰富多彩。

2 高校声乐教学弊端的形成原因

高校声乐教学存在这些问题,主要原因是不重视民族文化。我国的音乐教学教材长久以来没有自己的教学体系,是按照国际通用的教材编写的,是按照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欣赏习惯编写的,而西方文化和我国文化有巨大的差距。在聲乐上,我国更重视演唱者的字音,连歌词中字的读音有误也能听出来。这主要是汉字具有平仄音的缘故,世界上除了汉字外,其他语言都没有这个特点。因此,具有汉字文化背景的中国人,对声乐的审美还是以汉字读音为标准的。

长久以来,我国的声乐教学,不是为了满足广大民众的审美需求,而是为了培养能够在国际比赛中夺冠的选手,这种将国际地位量化的现象,其实是脱离生活的表现,更是缺乏民族自信的表现。

另一个原因是对音乐人才的培养目标存在偏见,认为声乐教学就是为了会唱歌,声乐招生时,首先重视声音条件。对于声音条件好的学生,没有其他方面的要求。结果形成了固有的观念,只要声音好,有音乐细胞,不用功读书这样也能考上音乐专业。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即使重视人文教育,因为学生的基础差,实施起来也困难。这样的人才选拔方式不仅使音乐人才在社会发展中受到限制,还会使成为音乐教师的人误人子弟,无法将音乐中的美学传授给学生。

3 声乐教学的改革方向

3.1 教材的改善

教材方面的改善,要根据中国人的审美习惯,编写适合国情的音乐教材,无论是演唱方式,还是演唱内容,都要以民族音乐为主。民族音乐包括各地区、各民族民歌,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戏曲音乐。在此基础上,进行国际化音乐的学习。

3.2 教学方式的改善

声乐艺术应该是抒发情绪,放松心情的艺术,因此在教学中,要将声音的抒发和身体结构相联系,像吸气、呼气、丹田运气,都和调节身体有关,是体育与声乐的结合。声乐应该是快乐的象征,而不是武术中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毅力锻炼。在教学中,要用理论知识、科学方法进行指导,而不是亦步亦趋地进行技巧训练。

3.3 重视人文知识教育

人文知识包括语文、历史、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这些学科需要在中小学打好基础,进入大学后,除了进行声乐教育之外,还要进一步学习这些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无论是从事音乐教学,还是以音乐技能为谋生手段,都少不了综合知识,社会的发展充分证明了,单一的技能很难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才是真正的技能。终生学习的能力需要有丰富的人文知识来支撑。

进行人文教育,需要提高音乐人才的入门门槛,杜绝学生的投机思想,认为将来学音乐,中小学就可以不认真学习其他课程的想法。

声乐教学的改革还需要优秀的教师队伍,目前我国的声乐教师队伍中,也存在人文知识不足的现象,需要通过培训学习来提高教师。

参考文献:

[1] 单豫.高校声乐课教学的弊端及其改革方向[J].教育艺术,

2016(01):79.

[2] 李丽.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13(01):116.

[3] 赵妍.浅谈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的改进[J].知音励志,2017(03):129.

[4] 李丽.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13(01):116.

作者简介:吴婧瑀(1983-),女,汉族,籍贯:重庆,学历:博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声乐表演/音乐艺术理论。

猜你喜欢

弊端声乐教学技能
跟踪导练(四)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画唇技能轻松
探讨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弊端及改进方法
侦鉴一体的弊端与改造
“新农合”县级统筹弊端多